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忽必烈想打日本,起因是要照顾他的第一个小弟——高丽。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1260年,忽必烈举办忽里勒台会自立为汗时,参加的人除了部分蒙古王公,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即还是高丽国太子身份的王倎。忽里勒台会一结束,忽必烈就派兵护送王倎回高丽,继承了高丽国的王位。

1264年,已改名为王禃的王倎以内属国国王身份,再次参加忽必烈举行的忽里勒台会,正式向忽必烈表示臣服。于是,高丽成为臣服于忽必烈的第一个国家。这对于忽必烈来说,有着很特殊的象征意义。从此,忽必烈就把高丽当成自己的小弟来看待,终其一生都在扶持着这个小弟的成长。

但是,此时高丽的朝政长期被武将所把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他们纠结反蒙力量,不断发动与王室的对抗。1270年四月,在忽必烈军的支持下,以高丽国王为首的亲蒙派终于击垮权臣林惟茂,结束了高丽近百年的武臣政权。

但叛乱依旧在持续,直到1273年四月,忽必烈军与高丽组成的“讨伐军”才最终歼灭反叛的“三别抄军”。元朝在耽罗岛(现济州岛)设招讨司,一方面继续协助高丽王室清除国内反叛者的残余势力,另一方面掐住了日本与高丽、中原、南宋往来的海上通道。给攻打日本创造了可能性的条件。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在日本与高丽之间的海域,一直生活着一些海盗,他们主要的抢劫区域就是高丽沿海一带。

高丽人深受其害,却无力清剿。

早在1265年时,高丽人赵彝便鼓动忽必烈遣使至日本,令其来朝。于是,忽必烈先后派了数批使者到日本,但没有一个得到回应。

1270年,忽必烈的藩邸重臣赵良弼,再次代表忽必烈出使日本。在日本诸岛前后滞留了三年,赵良弼不但没见到日本国王,连掌权的幕府将军也没见到,只得无功而返。

蒙古自成吉思汗开始,便以对外征战劫掠为终生目标。赵良弼觉得,忽必烈试图攻打日本主要原因是看上了日本的财富。因此,他劝诫道:“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意思就是,日本那就是一片原始人居住的杂窝。出兵日本,根本捞不着任何的好处。

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当时的日本的确正处于混乱的内战状态。天皇只是一个空架子,北条以武士身份掌控着镰仓幕府,但其势力也无法控制全国。国内小军阀林立,各自划地而治

自唐朝以来,由于仰慕中原文化,日本掌权者都会定期遣使朝拜中原的君主,甚至包括辽国、金国与南宋。但对于这个新兴的忽必烈王朝,日本上下都采取“三不政策”:不理解、不服从、不接触。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此时忽必烈所控制的地盘里,往北已经征服了阿里不哥;往西是蒙古其他汗王的地盘,他暂时还惹不起这批人;往南,刚刚啃下南宋的襄樊,还需要一定时期消化;往东,协助高丽平定完国内的叛乱,有一批投降后的叛军需要处理。边上,暂时没什么人可打了,只能再往东找一个。

因此,忽必烈第一次发动的攻日战争,目的还是相对比较明确:第一是通过高丽这些杂兵的消耗,以了解日本的真实国力。第二就是希望可以驯服日本,起码在表面上要让日本对自己的王朝臣服。

1274年三月,忽必烈下令东征日本。以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降蒙的高丽人)为帅,包括高丽的屯田军、女真军及水军一万五千人,船九百艘。这是一支代表着大元国的军队,然而这支军队除了统帅忻都之外,跟蒙古人基本没啥关系。屯田军是高丽人,女真军是原金国的降兵,水军当然也都是高丽人。这样的军队组合,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十月,元军从高丽合埔(今韩国马山浦附近)出发,先达对马岛。日本甚至还没动用幕府的军力,凭着九州太宰府守军,便击退了在博多湾登陆的元军。然后,来了一场台风,元军死亡一万三千五百人。

第一次的元日战争不到一个月就此结束,“神风”之名因此而开始显赫于日本。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如果说第一次攻日之战,是因为台风而发生的意外。那第二次就是惊喜了,是忽必烈送给日本人的一份“大惊喜”。

1276年三月,南宋国主投降。1279年二月,崖山之战后,宋室彻底灭亡。此时,一大批投降的南宋军队隐然成为统一之后元朝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1281年(至元十八年)正月,忽必烈以遣日使臣杜世忠被杀为由,开始发动第二次的征日之战。为此,元朝组建了征日本行省,阿剌罕为右丞相、高丽国王王賰为左丞相(元朝一代以右为贵),范文虎、忻都、洪茶丘为右丞。其中,范文虎为南宋降将,以擅长逃跑著称。忻都与洪茶丘为第一次攻日主帅。

六月,元军兵分两路。忻都、洪茶丘率兵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渡海。阿剌罕、范文虎率江南兵十万由庆元、定海渡海。临出兵前,阿剌罕病死,范文虎成为江南军实际的领兵者。七月,两路军先后抵达日本鹰岛、平户岛一带,晃荡了整整一个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然后八月一日,飓风大作,吹翻无数战舰。擅长逃跑的江南军统帅范文虎再次胜利逃亡,十多万军士被直接抛弃。蒙古人、高丽人与北地汉人全部被日本军队杀死。大部分江南新附军被留下性命,但是成为了日本人的奴隶。

“神风”之说,自此开始风靡全日本。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这场战争,留给后人太多的疑点。

第一,有了第一次攻日作战时的台风,作为南宋水军统领的范文虎,他应该很清楚夏季是台见易发季节。而这支军队似乎就不是过去作战,而是去找台风的。

第二,忻都、洪茶丘的四万军队中,高丽军士卒与水手二万七千人、从东北就地征召的兵士三千,还有一万的蒙古军队。这支队伍运气比较好,最终回来的有一万九千余人,当然大部分都是蒙古兵。

十万江南军中,大部分是以“自愿”为名义征召的南宋张世杰旧部;其他的包括一些收编归附的海盗(如贺文达部),一些原来投附于南宋的回鹘与蒙古兵,以及忽必烈增派的一万北地汉军。这十万江南军中,逃回大陆的只有三个人:莫青、吴万五及江南把总沈聪。

第三,江南军出征时,携带数量最多的东西竟然是农具。也就是说,哪怕这支军队打赢了日本,忽必烈也准备把这批人全扔在日本种田。回国,那是不可能的事。

第四,范文虎出征前,江南军的统帅阿剌罕因病去世。然后他没等继任者阿塔海到位,就直接把十万军拉向日本。这支军队的实际统帅竟然因此没能参加对日作战。显然,如果没有上面的支持,作为南宋降将的范文虎是没有权力也没有胆量这么干的。

第五,江南军出征时总共有3500艘船只,其中福建左丞蒲寿庚造了50艘;在庆元发动民间的力量造了一些,由于时间紧迫,材料与工序都被简化;其他大多数都是范文虎搜集张世杰旧部中“简阅旧战船以充用”,这些拼凑出来的舰船基本都是没有龙骨的内陆河船。可见,这支貌似强大的舰队,从下海的那一刻起,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第五,直到第二次攻日之战结束后第二年,忽必烈才以“丧师无功”之罪,罢去了范文虎江南军统领之职。而此时的江南军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除了三百艘船,一个兵都没有。两年后的1284年十一月,范文虎重出江湖,升任中书左丞、商量枢密院事。“商量枢密院事”,这是忽必烈为范文虎特别开设的一个职位,包括范文虎在内,有元一代任此职的也只有三个人。范文虎从此正式进入元朝的军部高层。此后,深得忽必烈信任的范文虎得以安享他的晚年。

中国唯一一次大规模远征日本,日本到二战时期仍铭记

此战之后,忽必烈还想发起第三次的征日之战。这个决定把江南人吓得不轻。为了避免到日本去找台风,已经被元朝收编的福建叛军黄华再次发起十万人的抗元起义。

最终,因为内部反对声音太大,对外也在忙着与交趾作战。忽必烈的第三次攻日之战终于未能成行。

掠夺日本的财富、让日本臣服、打通与日本的商道、因为使臣被杀而报复日本,这些都是忽必烈表面上的攻日理由。而深层次的理由只有范文虎懂了,他配合忽必烈,在攻日战场上挖了一个巨坑,埋掉了十万江南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