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每天凌晨四點,老張就要起身備貨,準備自己的咔餅生意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博爾)“我真的太倒黴了,倒血黴!”這是老張對自己上半輩子的評價。但對現在的生活,老張說,他只有兩個字,“知足”。

老張名叫張洪均,樂山夾江人,在夾江縣甘江鎮上做咔餅生意。4月15日中午,當記者在甘江鎮迎春路的“老字號張記”咔餅店見到老張時,他正忙得不可開交,午飯時間,不少人來買上兩個咔餅佐餐。身高1米5的老張往餅裡夾菜時被廚車遮得嚴嚴實實,只能看見一隻手不斷地遞出餅子來。

今天是“老字號張記”店鋪開張的第四天,看著屬於自己的“門面”,老張依然覺得像做了一場夢。小兒麻痺導致左腳殘疾、妻子生下孩子3個月後撒手人寰、每天要接十幾通催債電話……飄搖了大半輩子,老張終於在這個3平米的小店鋪裡感受到了“安穩”。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每天都有老主顧前來等著老張“現烙”咔餅

患病

“先是我,再是我老婆,然後是我媽,越窮越病,越病越窮”

據老張說,他從小就有小兒麻痺症,記事起走路就不利索。但在老張的記憶裡,他並沒有因此去過醫院,“治不了,也治不起。”老張說,那時候一家六口人住在甘江鎮的定惠村,靠著父親每個月幫別人燒飯賺的30元錢過日子。

22歲那年,老張娶了媳婦,是隔壁村的李富枝。四年後,李富枝有了身孕,帶著對新生命和新生活的期盼,老張從親戚手中借了1700元錢,買來一臺冷櫃做冰棍生意,“那個時候賣冰棍一天能掙二十多塊,覺得自己還挺厲害。”

1993年,兒子剛出生,李富枝卻因為心臟不好住進了醫院,一天的醫療費用就需要七十元。“從兒子出生到她走,一共只有三個月”,老張說,賣冰棍的錢不夠,他就到處去借,可他沒想到,妻子沒救回來,自己的母親也緊接著被查出癌症。

1994年,老張的母親撒手人寰。那一年,老張帶著不到一歲的兒子,沒了妻子,沒了媽,一共欠了1萬2千元的債,他說他認明白一個理,“人就是越窮越病,越病越窮。”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儘管自己並不富裕,但每回遇到孤寡老人,老張都會請她們吃免費咔餅

還債

“最絕望的那天,我想過死了算球”

母親去世後,父親曾把家裡剛收回來的800斤油菜籽交給老張,讓他榨了油賣錢來還債。這800斤油菜籽在老張家的院子裡只放了一個晚上,就被盡數偷走了,“我到現在都沒想通,哪個賊娃子這麼兇,八大八百斤,一點都沒給我留。”

儘管對二十年前的事不能說得很詳細,但發現油菜籽被偷時的心情,老張記得清清楚楚,他不知道“屋漏偏逢連夜雨”的典故,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死了算球”。

老張是認真的,他買好了農藥,但進屋看見熟睡的兒子,忽然就心軟了,“他還那麼小就沒了媽,要是我也不要他,那他太可憐了。”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由於常年躬身做餅,老張的背駝得厲害

要把日子過下去,老張從父親那裡學來了烙餅的手藝,自己又摸索著拌料,開起了人生中第一個咔餅攤。為了多做生意,老張把兒子帶在身邊,在甘江鎮上推車叫賣。老張說,那時鎮上還是石頭泥巴路,車不好推,家太遠,到了晚上,他和兒子就“打夥”睡在咔餅車用來放炊具的夾層裡。

到了盛夏,天氣熱起來,吃咔餅的人少了,老張就把生意停掉,蹬起人力三輪車。由於左腳殘疾,只有右腳能蹬車,老張做這個營生要花上常人兩倍的力氣,“蹬三輪第一年,我從100斤瘦到70斤。”

為了省錢,老張每天只在街邊吃兩頓“一元飽”。那是一種在鄉鎮間頗為流行的“自助”,只需要交一塊錢,就可以隨便吃攤主準備的飯菜,當然,菜品大多是白菜和土豆換著來。

兩個“生意”交織在一起,老張一干就是6年。2000年,當人們沉浸在新千年的喜悅中時,老張也迎來了他“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刻”,還上了自己欠的最後一筆賬。“那個親戚的錢欠了太久,我很不好意思,還錢那天還專門給他買了只母雞”,老張說,還完了債,他原本想吃頓好的慶祝一下,但一路走回家,看到什麼都嫌貴,“窮怕了,最後獎勵自己睡了個好覺。”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老張的咔餅在甘江鎮小有名氣,老少皆愛

過日子

“老天爺看我上半輩子過得太慘,讓我遇見了很多‘貴人’”

老張總結了一下自己的上半輩子,他覺得除了“倒黴”,沒有其他詞可以形容,但他還說,“老天爺看我上半輩子過得太慘,讓我遇見了很多‘貴人’。”

其中一個“貴人”是夾江殘聯理事長蔡建忠。2006年,一場大雨下垮了老張在村裡的房子,蔡建忠瞭解到老張的情況後,幫他申請到一萬元的救助款,加上老張拿出的兩萬塊的積蓄,蓋起了一座新房。“那件事以後我們就像‘兄弟夥’一樣”,用老張的話說,蔡建忠這個人“對得很”,有“好事”也總是第一個想到他,節假日沒事也會專門來照顧他的咔餅生意。

老張說,自己還有一個“貴人”叫段平,是甘江鎮市容環境管理所的所長,“多虧有他,我才能搬進今天這個鋪子。”

段平是去年4月來到甘江的,因為愛吃老張的咔餅,他們也變成了朋友,“我瞭解過他的過往經歷,不容易。”認識老張後,段平經常勸他找一個正式的門面,不要再做流動商販,但老張始終心疼租金,聽不進去。

樂山夾江這個“倒黴”的老張,現在有了安穩知足的生活

如今,老張擁有了自己的門面

“今年開始,我們全力整治市容市貌,流動攤販影響環境又阻塞交通,必須取締。”沒有暴力執法,沒有強行拖拽,段平陪著老張在鎮上走了一整天,給他分析“穩定”下來的好處,並實地考察門面位置,最終選定了迎春路口這個兩條大道交匯的“黃金口岸”。為了減輕老張的負擔,段平又開始做門面主人的工作,“嘴皮子都磨破了,把8000的年租金講成了5000。”

4月12日,老張的“老字號張記”店鋪正式開業。儘管還帶著“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身份,但老張覺得自己早就“不貧困”了,“我現在有店,有小几萬的存款,兒子在珠海有了工作,去年駐村第一書記還指導我栽了5畝耙耙柑,今年少說結百來斤,我還有啥子不滿足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