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中國三四線中小企業主的傳統生意如何選擇變革?

社交電商崔振華老師



假如新冠疫情下,企業經營停滯半年(受影響小的行業不在此文探討範圍內),對不同行業或商業模式的企業影響有多大呢?我們來簡單分析下:



疫情內外風險疊加,所有行業正在經歷分化和整合,傳統運作模式在變化的環境中顯得越發的不濟,危機下,企業如何根據自身生命週期重構可持續發展模式,這裡我們為企業提出七項策略:


策略一:加強與供應商協商頻次,優化供應鏈能力、轉移供應鏈,降低疫情對產品供應的影響。

物流受阻影響企業供應鏈

為了控制疫情,當前各地交通管制,多處高速封鎖,企業發貨受阻,另一方面,受運輸公司延長放假影響,物流運力也受到了影響。

各項建設材料的成本漲價已成必然趨勢,地產及工程類企業應做好提前預防,加強與材料供應商協商頻次,並趁休整時機優化供應鏈,在保障材料供應時間的情況下,合理降低後續建設成本。

對於有外貿業務的企業

外貿業務面臨嚴峻挑戰。合同履約不確定性增大,出口企業面臨的合同被取消、交納罰金、貨物拒收、貨款拖欠等風險正在上升積聚。建議企業採取如下應對措施:

第一、排查上游,確保原料供應。

第二、核實運輸情況,確保來料、出貨的運輸效率。

第三、理清在手訂單,防範遲交貨風險。

第四、跟蹤貨款,積極採取減損措施。

第五、未雨綢繆,尋求安全生產和經營發展的平衡。

第六、運用政策,廣泛借力攻堅克難。


策略二:轉變業務及增長方式

“識時務者為俊傑”,適當做減法,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調整業務結構,確保現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為此又提出4點建議:

一、調整業務結構,剝離不良業務。

我們以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餐飲企業為例:1. 削減堂食業務,轉戰外賣業務;2. 儘快消化庫存,減少損失。把所有已經採購的物品做成半成品,聯繫附近的社區,採取配送上門的方式,讓所有的員工都與配送。3. 嘗試開展To B端業務。復工以後大多數人還都不敢去飯店吃飯,餐飲企業可以做成盒飯統一配送給復工企業。

二、從對“業務”的運營轉為對“人”的經營。

中國大部分行業已經到了“用戶短缺”的時代,即使沒有這次疫情,傳統企業也依然面臨巨大的挑戰與壓力。重塑企業與用戶的關係,精準給自己企業的目標用戶畫像、並依靠系統工具與用戶連接、實現產品與服務的及時溝通及運營、用戶意見的數字化反饋與企業價值鏈的用戶導向的高效運營等工作都是我們必須要補的課。

三、開發應急產品線、打造抗週期產品;做好產品端的疫情後佈局。

疫情也是企業認真打磨自身產品及業務,技術升級的好時機。比亞迪孫經營範圍新增消毒液;三槍轉產民用防護服;疫情期間健康類家電走俏,家電企業可以嘗試開發更多此類產品;而文化、影視公司可以考慮轉戰、佈局遊戲業務等......

①研發改進產品

②開發戰略大單品

③優化產品宣傳

④改進產品包裝及海報設計

⑤ 加強技術升級

⑥ ……

避免疫情結束,市場需求井噴,生產滯後,造成生產能力庫存量不足而影響銷售業績。

四、構建產業互聯網思維,打造中臺能力。

消費互聯網更多的是To C端的業務,一旦形成寡頭,優勢就特別明顯。產業互聯網是先慢後快,往往先是線性成長,但經過一個拐點之後速度就會加快。2020年可以說是產業互聯網發展年,趁著疫情,搶佔產業互聯網先機,同時提升自身競爭。


策略三:開展全渠道營銷,尤其是線上及直播渠道

全渠道零售生態新格局

疫情的發生,我們深刻地發現單一的線下渠道,會讓我們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企業必須提升整合渠道的能力。K12教育機構開展線上課程;多數生物醫藥企業開始積極佈局線上業務;農業企業也開始淘寶直播、開展“吃貨助農”會場……

巧妙運用線上社群運營分銷,開展自動賺錢模式。

疫情期間,線上進行成交和交付的服務業,業績不降反增。傳統零售業也是一樣的,只要還能送貨,就可以通過自己搭建的線上分銷平臺進行銷售。如:疫情期間,科達緊急開發直播授課雲平臺,保障教育用戶“停課不停學”;上海的鐘書閣書店應急開通書店“直播”,帶你逛特殊時期的‘無人書店’等。

策略四:從收費到免費,非常時期收穫口碑及流量。

疫情期間,帶著一顆公益的心做產品,收穫的不僅僅是口碑,還有流量,同時可以創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策略五:降低企業人力負擔及對人的依賴

人力成本屬於企業固定成本之一,疫情期間,企業經營性收入減少,而成本不變,必定面臨巨大生存壓力,尤其是餐飲、旅遊、酒店、製造工廠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企業必須採取行動,這裡我們提出三點建議:

一、合夥人模式-企業看待員工,將從“為我所有”走向“為我所用”。

二、變革企業用工模式,對於可替代性崗位可以採取靈活用工

三、機器替代、智能化升級,降低人工成本及對人的依賴


策略六:增強公司金融屬性及技術屬性,提升信用能力及技術背書,獲得融資支持及政策性補貼。

疫情期間,大多數企業面臨經營停滯,這個時候更要好好修煉內功,並給大眾以信心、 安全感,以減少疫情對經營的損失,更有利於後期獲得政策性補貼。


策略七:構建共生體、多聯體,抱團取暖,保持協同發展。


結語

企業應當強身健體,通過系統性的商業模式構建,提升自身抵禦風險能力。


篇幅有限,圈叔今天就回答到這裡,希望我的答案能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本頭條號:實業家圈子,專注實體轉型升級,做複雜商業社會的明白人!


實業家圈子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國內經濟受到極大打擊,經濟下滑已成必然,我們做傳統生意的必須做好這個心裡準備。但是也正是因為疫情的爆發,很多與互聯網掛鉤的行業卻異軍突起,比如健康醫療,自媒體,新三農,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

首先,我們先說一個對三四縣城市的利好情況。由於受疫情影響,很多之前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今年失業,沒有收入,返回老家,一些返回縣城,一部分返回農村。這樣,在縣城的消費群體會比往年提升,對消費有促進作用。

其次,因為互聯網經過近10年的大力發展,大城市已經相當成熟,空間不大,大部分互聯網已經下沉三四線城市搶佔市場,隨之而來的技術及涉及的行業會更加廣闊,為當地的商業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再次,互聯網的發展伴隨著快遞物流行業的極速成長。90%以上的縣城都有了快遞,乃至很多鄉鎮都已鋪設了點。為三四線城市的經濟鋪好了路,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消費人群。

以上是大環境的分析,有了消費人群的增加,互聯網的成熟,快遞物流的加碼,對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已經鋪好路,接下來就看傳統生意如何嫁接的問題了。我覺得以下幾個方向會比較有機會:

1,根據自身生意所屬行業,參考其在大城市的經營思路和理念進行改良,使它符合當地發展需求。比如,社區營銷如何運營,客戶如何維護,日常營銷是否需要改變等等都是可以參考的,畢竟大城市的很多經驗可以借鑑,也有現成的經營模式可以參考,沒有必要進行親身實驗。

2,自媒體+直播運用。如果是做當地特色產品的生意,運用自媒體和直播模式,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由於三四線城市更加貼近農村,新三農的特色產品近幾年得到較好發展,城裡的人想要購買綠色健康產品,通過自媒體完全可以實現,尤其是疫情提高了對健康產品的要求,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方向。

3,推薦幾個三四線城市比較有前景的行業,新三農(利用自媒體/+產品),當地特色產品(農副產品的種植/養殖)等,總之,要是當地特色的。比如,我們雲南的文山三七,昭通天麻,大理賓川提子,宣威火腿等。4,互聯網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千萬不能固守成規去經營生意了,每個行業對接互聯網的模式不同,只有調整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總之,互聯網只是工具,看經營者如何利用,行業不同,需要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只有學習改變才能有機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喜歡,請點擊關注,謝謝。我是#全浩說服裝#,一個專注分享創業經驗知識的自媒體人+實體創業者。


全浩說服裝


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中國三四線中小企業由於其自身體量小、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缺點無疑成了首當其衝的主體。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逢重大疫情的出現總會催動新的社會環境、消費模式、商業思維的變革。非典疫情造就了京東、阿里等線上商業模式,隨後逐漸形成了以互聯網為主導的平臺經濟模式。本次疫情之下,催生了“零接觸”、“無觸摸”等生活方式出現,外賣送菜、在線問診、遠程教育等經濟現象風起雲湧,這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數字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次疫情為以數字化服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提供了創新探索的巨大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倒逼生活服務中的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加快發展。

各中小企業的傳統生意需要數字化轉型,不需要自己修橋建路,而應該利用現有的網絡經營平臺,如阿里巴巴、支付寶等進行平臺化經營,借力進行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互聯網,推行線上服務模式,開拓線上客戶資源,及時止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