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姜“地裡黃”,小師傅來幫忙

​蔥姜“地裡黃”,小師傅來幫忙

文|韓 嘯

山東省安丘市的淩河鎮是國家級農產品加工出口重鎮,盛產鐵桿大蔥、生薑、毛芋頭等。淩河鎮的前儒林村,是北方旱作農業的典範村,具有我國北方糧食生產的一些典型特徵。劉世德就是儒林村的一位普通村民。

劉世德家裡的十幾畝地,除了種當作口糧的小麥和玉米,剩下的大多種當地特色大蔥和生薑等作物。與大多數農戶一樣,劉世德種的生薑和大蔥經常遭遇行情“大小年”。“行情好的時候,不出地頭就賣了, 雖然便宜點,但是能賣出去。行情不好的時候,沒人收,就爛在地裡了。”前幾年的“賣難”,對村裡不少農民來說,歷歷在目。

劉世德和鄉親們想要改變,但又無所適從。這時候,一個叫潘玉才的年輕人出現了,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蔥姜“地裡黃”,小師傅來幫忙

潘玉才在檢查生薑質量

電商創業開啟致富路

“85後”的潘玉才讀書不多,年紀不大就跟著哥哥去日照的副食品廠送貨。2016年初,有一個浙江義烏的朋友看他每天送貨忙忙碌碌也賺不到多少錢,就建議他:“可以到網上開個店試試。”

這一句話點醒了潘玉才。於是,他立刻尋親問友,查閱資料。一番準備後,網店終於正式營業了。他給自己的網店起名“鋼鏰食品”。“鋼鏰”是他孩子的小名,“農村人窮怕了,所以給孩子起了個能來錢的名字”。潘玉才說。

店裡起初就是主營廠裡的醬油、醋,第一天賣出了8單讓潘玉才很是高興。他開始用心經營,訂單也一天天多起來。

拼團、秒殺......社交電商講究的是“裂變營銷”。伴隨著在社交網絡裡的分享、傳遞,巨大的流量讓潘玉才的小店迎來快速發展。2017年10月前後,潘玉才的店鋪達到每天1000單的穩定業績。如果參加平臺舉辦的各類推廣活動,達到兩萬單甚至更多也不稀奇。“那時候忙到手軟腳軟,兩萬多單就有兩萬多元的利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潘玉才,開始不斷擴大自己的經營範圍,店鋪生意也越做越大,他成了十里八鄉的“大能人”。

生活有了改觀的潘玉才意識到,自己的家鄉有大蔥和大姜兩大特產,還有不少鄉親們因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而苦惱,為什麼不把家鄉特產也搬到網店上,幫著鄉親們一起致富呢?

創業接力富鄉鄰

2018年,潘玉才詳細考察家鄉的農業現狀,發現村裡留守的中老年人居多,只會種地不會銷售。由於中間商壓低收購價,雖然豐收的年景多,但是老百姓並沒有增收。“我在琢磨把鐵桿大蔥、鮮姜、毛芋頭這些安丘特產放到拼多多上的時候,心裡很忐忑。但是拼多多就是做農產品起家的,我就說服大家和我一起幹。”潘玉才笑稱,自己這個年輕的“小師傅”帶了一群年長的“老徒弟”。

一年多下來,潘玉才帶動大家陸續在平臺上開了十多個店鋪,手把手地教大家,實在不懂運營的,就負責經營店鋪,其他老鄉負責發貨。除了生薑的34萬個“海量”訂單,鐵桿大蔥日均訂單超兩千,毛芋頭的訂單也有兩三千。

潘玉才不斷擴大規模,建起倉儲、包裝車間及流水生產線,並招收年輕的村民學習發展電商。在大蔥的銷售旺季,他不是去考察大蔥品質,就是在村裡的加工點調度周邊村鎮的貨。為了保證大蔥的新鮮程度,當天中午之前的訂單,都要趕在當天把貨發出去。如今,潘玉才直接管理的團隊有十多人,像劉世德這樣的“徒弟”有36個,遍佈全安丘市。此外,他還吸納當地上百村民到加工廠務工就業,把3000多農戶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脫貧。

“老徒弟”搭上電商快車

年逾五旬的劉世德是潘玉才的徒弟之一。去年,已經入冬的山東半島,清晨6點的風有些凜冽。劉世德即使穿著厚厚的羽絨服,仍凍得瑟瑟發抖,一路小跑到自己的大蔥加工點後,身上才有了些許暖意。他嘴裡默默地念叨著:“這大蔥好呀,今天該運走啦,去廣東、去福建......”這一年裡,他不但學會了打包、發快遞等技能,還能和全國各地、操著不同口音的客戶談生意,雖然起早貪黑卻樂此不疲。因為農產品電商的到來,安丘這個蔥姜主產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幾年前的他,在這個時節可能仍在為作物的銷路犯愁。

幾年前潘玉才告訴劉世德,可以通過自己的網點賣蔥姜,銷售量有保證,價格也穩定,建議他試試新的銷售模式。劉世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與潘玉才合作。

安丘鮮姜上市的季節是每年5月底,往年劉世德總是一邊忙著收姜,一邊聯繫買主。“經常被壓價,價再低也得賣啊,不然就爛家裡了。”

與潘玉才的第一次合作,讓劉世德目瞪口呆。他種的安丘大姜在網上成了爆品,也成了潘玉才網店中銷量最好的商品。幾天時間,劉世德和村裡其他二十多戶姜農的大姜被一掃而空。看著一車車被拉走的大姜,劉世德總覺得不可思議。短短4個月,成交34萬單,總銷量超百萬斤,賣光了自己村裡的大姜,劉世德就把附近鄉鎮的大姜也收過來賣。他一家五口每天從早到晚清洗、加工、 打包、處理訂單......

劉世德說,以前不愛擺弄手機,也搞不明白。現在每天訂單太多了,逼著自己學習用電腦和手機處理訂單。

大姜銷售季節一過,11月就到了鐵桿大蔥的收穫時間。“自己家裡人真是忙不過來了,我又僱了十來個人。現在,每天的訂單都能超過1000單。我們以前不種地的時候就會出去打工,現在在家就能比外出打工賺得多,誰還願意出門呢!”

安丘蔥姜遍全國

像劉世德一樣,在安丘淩河鎮也有一群人,通過完善的電商體系,將新鮮的農特產品賣到全國各地。他們都是潘玉才一手帶出來的“徒弟”。來自網絡電商的數據顯示,全平臺的蔥姜有80%來自山東省。截至2019年11月底,山東蔥姜的銷售額和訂單數同比增長將近 150%。“看到鄉親們都富了,我才舒坦。”這是潘玉才內心的想法。他說,我也希望通過電商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來,把家鄉的好東西賣出去,讓安丘的特產走向全國。

在2019年8月的電商“農貨節”期間,山東省賣貨訂單量僅次於河南,位列全國第二位,成交金額全國第一。

編輯|何召霞

校審|劉朱嬰 李 軍 李志國

終審|姜萬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