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在中国互联网红利期逐渐退潮时,很多手机产商和电商都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拼多多在电商里是下沉市场的典型代表,它在短时间内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面对拼多多的异军突起,阿里、京东等也开始模仿,新的电商玩家似乎也找到了出路,不断试探没有被巨头们蚕食的市场。但下沉市场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电商平台淘集集就深陷泥潭。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最近淘集集的总部,上海五牛控股大厦楼下遭遇上百家商家的围堵,CEO张正平在微博上发布了“致伙伴们的一封道歉信”,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陷入拖欠供应商贷款的危机。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用低价和补贴烧出一个市场

淘集集的历史其实很短,它在2018年8月正式上线,通过疯狂补贴,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来了1.3亿注册用户的恐怖数字。

CEO张正平曾在宝尊电商任职产品经理,负责旗下品牌尾货特卖平台的项目。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张正平在宝尊电商做的是类似唯品会的东西,看到拼多多崛起后,他决定放手一搏,在2017年作出“闪电特价”,目标小镇青年,并快速获得每月平均2亿的销量。

根据官方的说法,由于竞争对手恶意在平台内开假货公司,被投诉后APP被强制下架而告终。

淘集集其实就是建立在闪电特价的基础之上,它的通过广告、低价、补贴、地推四把斧,迅速获取了关注度。

淘集集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对拼多多的模仿,从APP的导航栏里就能看出它的定位:“一元集市”、“赚赚”、“限时秒杀”、“砍价免费拿”...

淘集集其实比它的前辈要更加下沉,它会在电商不发达的县城或农村展开地推,直接布局上千辆手推车,扫描注册码送钱。

首次注册新用户,可以获得1元现金,而每邀请一名新用户,老用户就能获得25.5元的现金奖励。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此外,拉到新用户后,店主可以拿到前三单的佣金,淘集集也会吸引夫妻店在门店进行推广。

在低价方面,淘集集想保证自己的商品在全网最低价的基础上,再打个8-9折,而这种折扣,很多时候是淘集集自己去补贴的。

但是这种大规模的补贴,背后都是巨额的成本投入。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2019年6月,眼看着账目上的钱越来越少,淘集集开展了B轮融资,拟融资为2亿美元。有不少投资人表达出了意向,但希望公司能拿出更好的用户数据。

无奈之下,淘集集开始蒙眼狂奔,在资本没有实际到位的情况下,用户的付款和数千商家的贷款和保证金,被淘集集拿来投放和营销。

2019年10月,很多商家发现自己的应收款无法到账,淘集集资金链轰然断裂,根据后来的纰漏,淘集集今年以来已经亏损了12亿元,平均每月亏损2个亿。

靠着疯狂烧钱,淘集集虽然获得了1.3亿的注册用户,但是活跃的用户数只有4000万,而且大多数的用户客单价很低,在商品补贴的情况下没有留下多少盈利空间。

情急之下,淘集集再次向资本求助,开始考虑收购重组。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由于重组计划过于仓促,淘集集在谈判桌上不占优势,其估值已经从8亿美元跌到5.5亿美元。最有可能收购的阿里,也因为淘集集巨额的负债和缺少用户运营放弃了想法。

重组计划依然悬在半空,张正平则与各个省的商家代表进行了谈判,并从上商家入驻的模式,改成了“合伙人自营模式”,让主要的供应商变成了股东。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这种做法其实也是为了安抚讨债人,如果找到接盘侠,供应商就能出售自己手里的股份,从而变相从淘集集手里拿回欠款。

至此,淘集集变成下一个拼多多的野望算是失败了,淘集集的确模仿了很多东西,但拼多多还是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优势。

拼多多作为鼻祖,给人的印象就是巨额的补贴和社交属性。

但拼多多的补贴其实建立在它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上,拼多多建立了简单的供应链模式,从生产、物流,到送到消费者手上,并没有过多的经销商过手,更高的效率也让商品压低了成本。

在拉新上,拼多多的起发地其实是微信,最著名的活动是“砍价”的服务,一个商品,只要在24小时内被足够多的人“砍”,就能被免费拿走。

于是用户经常在微信群里发拼多多的商品链接,而帮忙砍价的亲朋好友,在无形中了解了这个平台,并成了注册用户。拼多多的玩法非常互联网,它重运营,用极具性价比的方式获得用户,并没有淘集集那么大的地推负担。

在最近一年,拼多多开始反攻一二线城市,联合网易严选,还接入了众多品牌商,开始进行品牌升级。

这个拼多多的模仿者,在烧掉12亿后濒临倒闭



拼多多也面临着持续的亏损,年初先是融资了10亿美元,9月又发可转债,想再融资10亿美元。但它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和用户粘性,比如在物流方面,拼多多的包裹量已经达到了全国包裹量的25%,拼多多最新季度的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了京东。

拼多多的成长几乎是指数级的,成立仅三年就在美国上市,这让无数人想去复制拼多多的模式,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创造奇迹。

一味追逐用户增长的淘集集在资本的助推下变得贪婪和盲目,通过烧钱来暴力拉新,却轻视了供应链、用户留存、复购率、物流、成本缩减等关键元素。在道歉信中,张正平也承认自己过去沉迷于资本,想用融资来解决一切问题。

的确,资本的力量在这个时代被夸大了,在资本催生的商业奇迹下,被催熟的公司们依然困难重重:估值缩水83%的WeWork、上市后靠卖业务盈利的Uber、深陷泥潭的OYO、消失殆尽的共享单车、股价狂跌的蔚来...

最终决定一个企业价值的依然是它的盈利能力,在资本的潮水褪去后,被资本鼓吹的泡沫也会随之破裂。不知道在接盘人眼中,淘集集最具收购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