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復產“新型農民”正當時

人勤春來早,春耕正當時,在浦城縣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的田間,旋耕機已經旋耕溶田25畝,13000盤的秧苗盤已經下地;工廠化疊堆暗化處理間裡,12000盤的秧苗還在努力地發芽。


春耕復產“新型農民”正當時


與往年大規模熱鬧的春耕場景相比,疫情期間的鄉村的田間地頭,除了忙活的鄉親們,還多了不少科特派專家和農技幹部們忙碌的身影。

隨著浦城大米市場的打開,今年,馬芳華在水東、水西、新街、井欄、餘元5個村擴充流轉了4100畝土地,計劃種植再生稻2000畝、單季稻2100畝。目前正是育秧的關鍵時期,他聘用了18個農民正有序地開展著春耕的各項工作。


春耕復產“新型農民”正當時


在縣農業局和科特派專家的指導下,除水稻外他今年準備再試種植110畝的檳榔芋,和水稻進行水旱輪作,這樣芋子收成的第二年種水稻可以減少50%的化肥施用量,科學增收。

農場裡,工人還在抓緊對10噸的檳榔芋芋種進行挑揀,如果今年收成效果好,將要在全鎮乃至全縣推廣檳榔芋的種植。


春耕復產“新型農民”正當時


“今年又擴大了水稻種植規模,本來打算將育秧的時間較往年提前幾天,沒想到受疫情影響,育秧基質運輸晚了,導致進程延誤了4、5天。最近臨江鎮三農服務中心的科特派潘站長和楊高師天天都到我這裡來指導,幫我把春耕備耕工作保質保量做起來。”馬芳華說。

今年是馬芳華第一次嘗試種植檳榔芋,因為疫情,沙縣過來的技術指導人員來到臨江鎮的第一時間就被隔離在農場裡,無法下地給農民指導,馬芳華一盯一地做好隔離監督工作的同時,再加強自身防護,一對一地學習後傳達給工人。

受疫情影響,除了運輸問題外,化肥也提價了,無形中增加了水稻種植成本,臨江農村信用社也及時到他的農場推進“戰‘疫’支農貸”的貸款項目,向他提供資金支持。

這幾年浦城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火熱,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機械上除了自己購置的設備外,旋耕、機插、植保、機收都可以找專業的合作社提供細分服務,所以種植效率特別高。有了這些關鍵環節的專業化服務,馬芳華平時只需要僱傭十來個人,分片分地做好田間管理就行。


春耕復產“新型農民”正當時


一個人種植4千多畝的水稻,在老一輩的農民看來,這完全是無法想象的事情,而在機械化、科學化種植的今天,馬芳華就成為了這樣一名“有底氣”的“新型農民”。

而他除了自己種植之外,還帶動了臨江鎮十幾戶的農戶,種植再生稻1500餘畝,單季稻500餘畝,為臨江鎮2020年的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宇倩)

浦城縣科技特派員服務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