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年近岁末,老朋友约我喝茶聊天。好久不见,几人落座,茶还是那壶淡淡的清茶,话还是那些知心的话语,场合和气氛不觉会增添几丝惬意。

朋友随行的一位女子,三四十岁的光景,气质娴静,温文尔雅。她静坐一旁,话语不多,一边在静静地听我们闲聊,一边若有所思的样子,眉头不时飘过几片疑云。

因为是好友的朋友,我之前并不熟悉,所以并没有过于在意。随着话题地深入,大家各抒己见,气氛便渐渐嗨起来。这时的她,似乎想表达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过了一会,她终于开了口,问:“白老师,这人活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痛苦,有没有好办法得以解脱?”

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她一开口,便抛出这么复杂的问题。我放下手里的茶杯,先是微笑着向她致意,表示问题已经收到,同时我也在深入思考,琢磨着该怎样回答她,才不辜负她对我的信任。

寻思片刻,我对她说我给你讲两个小故事吧。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三祖僧璨大师在弘法时,一个弟子急急忙忙跑过来找他。他问:“你来做什么?”那弟子就说:“我想请您帮我实现解脱”。

三祖问他:“谁绑住你了吗?”。那人说:“没有”。三祖又说:“好,我已经帮你解脱了”。

人之所以会痛苦,大多是因为欲望和纠结。究竟是什么捆住了小和尚?什么都没有,最终是他的内心。

人作为活生生的存在,痛苦和快乐,都是由自己的心所导致的,简单就快乐,复杂就痛苦。

欲望是痛苦之源。一旦内心有欲望,就会产生分别之心,从而会进行无谓的攀比。求之不得,就会痛苦。

所以痛不痛苦,取决于自己的心。牢牢端着,一念不去,一念又来,念念循复,苦恼横生;轻松放下,一念落下,万般自在,心无挂碍,自获解脱。

听了这些话,她点头致意,若有所悟。因为不熟,她内里肯定有她难以言表的纠结,但我想,这一切还是由她借时间去化解吧。这一切痛苦的来和去,都要自己去对待,是她要走的路。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喝了一口茶,我说我给你讲第二个故事吧。

一休沙弥默然不语独坐参禅,这时师父走过来,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清新空气四处弥漫,草芽钻出土壤,小鸟飞去飞来,小河在潺潺流淌…

一个下午很快过去,师父领一休返回寺内。刚进寺门,师父突然轻掩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意图,这时天很快暗下来。过了很久,师父在寺内叫一休,一休便推开寺门走进来。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一休说:天黑了,什么都看不到。师父问:再没有其他什么吗?一休说:什么也没有。

师父说:错,下午的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依旧在。霎时,一休立刻顿悟。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现实中,时间车轮在高速运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世人快速行走而忽略了净化灵魂,所以难以静下来,去静观自己,聆听自己的心。

心灵的起源是本真,就如同师傅带一休观看的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当心灵的成长抵不上追求物欲的增长时,大多会痛苦。

心灵向上,物质向下,敢于守住自己的那颗心,痛苦自会化解开来。心是什么,看似无形,实际有形,它会把一切事物向内里观照,只是人有时老想着欲望,对它失去了觉知而已。

《金刚经》和《心经》都给了我们什么启迪?是去掉一切妄念,守住内在一颗心。我们眼里的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只有自己内心才是最为真实的存在。

事后,回程途中,我一直在回想那刚才的一幕一幕。我的这两个小故事,或许和哪位朋友的问题答非所问,原不是她想要的答案,可能会失望,但我还是愿她能从这两个故事里,得以启发吧!

安住自己的心,便不再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