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2亳州每日新聞快訊

蒙城:“套餐式”服務護航復工復產

  幫扶企業復工,助力員工返崗,推進線上招商引資……蒙城以“套餐式”服務,為復工復產保駕護航。

  截至3月24日,蒙城縣工業企業累計復工409家,復工人數16603人;全縣建設工程項目累計復工102個,復工人數13685人,復工率95%;累計為企業解決融資9.55億元,已摸排108家企業融資需求11.23億元,正在對接落實;累計簽約招商項目13個,協議總投資9.55億元。

  從復工復產到滿工滿產

  在蒙城縣經開區中嘉環保建材科技公司,8萬平方米鋁模板需要加工,即使滿負荷運行也要兩個月才能消化完這些訂單。“每天要工作10個多小時,工作量比平時還大。”正在為鋁模板打孔的宋士鋒說。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我們的產量將翻倍,預計產值接近3億元。”300名員工已經全部返崗,董事長許小軍信心十足地說。

  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業與汽車及現代農機裝備製造業、食品製造及農產品加工業是蒙城縣三大主導產業,到3月24日復工復產規上企業分別達到51家、11家和28家。

  東光小區棚改項目是蒙城縣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約7.5億元,2月24日復工。3月25日,項目施工方中建五局項目副總工凌道峰告訴記者,項目處於裝飾裝修階段,施工進度受疫情影響大約在一個月左右。“我們倒排工期,工人數量由500人增加到700人,並優化了管理。”通過以上措施已經把耽誤的工期找補回來了。

  安徽東昇食品公司作為全國重點生活物資保障企業,3月25日,企業生產車間共有60名工人,與往年同期相比人數增加不少,車間主任王惠惠說:“往年這個時候是淡季,但今年卻出現了銷售‘小陽春’,訂單比較多,工人們幹勁十足。”

  “按照目前的工作量,這個月工資應該在5000元左右。”在肉製品加工區忙著加工烤腸的於程對記者說。

  “套餐式”服務幫扶更精準

  “公司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復工復產,是政策‘及時雨’給我們送來了充足的‘彈藥’。”東昇食品公司副總經理王士祥介紹說,在縣政府協調下,金融機構為公司快速審批了5500萬元的貸款。提供貸款、招募工人、精準幫扶……蒙城“套餐式幫扶”助力精準復工。

  “復工以後,原來設想的是到3月20日能滿負荷運轉,沒想到整整提前了兩週。”3月25日,在蒙城縣王集鄉全集村渦河蒙城樞紐工程施工現場,項目管理總承包負責人宋慈勇說。

  其實,在此之前,宋慈勇心裡忐忑不安很久了。渦河蒙城樞紐工程總投資14.59億元,是蒙城縣重點建設項目,5月底前必須達到過水度汛條件,但受疫情影響,原來確定的春節後復工時間,不得不由2月8日推遲到了2月16日。就是推遲復工後,人員、材料和設備也無法在第一時間滿負荷投入工作,怎麼辦?

  參與渦河蒙城樞紐工程建設的人員來自全國多個省份。施工單位鼓勵同一路線的返崗人員自發組成“返崗專車”,儘快返崗。而蒙城縣相關部門也第一時間指定了隔離賓館,並承擔了部分食宿費用,積極協調醫療機構為返崗人員進行相關檢測。很快,428名施工人員安全回到了崗位。

  人員得到了保障,如何追回被耽擱的進度呢?宋慈勇給出的答案是“多點多面開工”。節制閘原有4個作業面,現在增加到6個,船閘作業面也相應增加,人員、材料和設備準備充足,工程進度明顯加快。

  “三月到五月是施工黃金期,目前施工產能已經達到100%。”宋慈勇對記者說,確保可以完成2020年工程既定投資目標。

  蒙城縣按照“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專項行動的要求,截至3月24日,對全縣207家重點企業、106個重點項目全部落實包保制度;累計為企業解決融資9.55億元,已摸排108家企業融資需求11.23億元,正在對接落實;配備“人社服務專員”,實行24小時調度機制;建立企業崗位需求清單和公共就業服務需求清單,累計為212家縣內企業發佈崗位需求9564個,上崗就業2591人。

  招商“雲推介”引資“不掉線”

  2月15日,蒙城縣與亳州金康醫療器械公司簽約口罩生產項目,3月1日項目投產,僅用16天。實現了從簽約到投產的“蒙城速度”。

  該公司位於蒙城縣經開區創業園,是蒙城縣2017年招商項目,主要生產一次性使用鼻氧管、一次性使用輸氧面罩等醫療產品。疫情期間,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上馬口罩生產項目。

  3月25日,該公司負責人劉恆華對記者說,口罩機每分鐘能生產120-130只口罩,每天產能在10萬-12萬隻,目前已經為政府儲備了100萬隻口罩。

  金康醫療器械公司不僅上馬護目鏡生產項目,還增加了護目鏡生產線,2月26日投產,每天產能在1萬個左右。“從進入蒙城以來,公司享受了很多招商政策,疫情期間緊急上馬護目鏡和口罩項目,既支持了抗擊疫情,也為企業發展開拓了新領域。”劉恆華說。

  據蒙城縣招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蒙城縣利用廣播電視、公眾號等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線上推介”,廣撒網捕捉招商線索,同時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做好招商信息摸排儲備、在談項目跟蹤對接,為項目早日落地打下基礎。到3月24日,蒙城縣共梳理在談招商項目60個,擬總投資323億元;累計簽約招商項目13個,協議總投資9.55億元。

“真金白銀”解企業“缺錢”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亳蕪現代產業園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財政收支,在做到疫情防控與財政收支工作兩不誤的同時,通過加快各類財政涉企政策資金速度、加大融資支持力度、推行“管家式”服務,用“真金白銀”給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為復工復產營造最佳的營商環境。

  據統計,一季度,亳蕪現代產業園區財政收入累計完成7909萬元,同比增加211萬元,同比增長2.7%,為年初預算草案34500萬元的22.9%,累計增幅位居全市第三;財政支出累計完成7122萬元,佔預算草案28727萬元的24.8%,比上年同期增長9.3%,增支593萬元,累計增幅位居全市第二。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亳蕪現代產業園區能夠逆流而上,收入呈現持續穩增長態勢,這得益於園區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園區財政從最核心的政策扶持資金入手,按下兌現財政政策資金的“快進鍵”,提前組織、主動指導,加快為企業送上“真金白銀”。對於2020年度涉企扶持政策,園區採取即時兌現、預兌現、按比例兌現等措施分類辦理,其中對品牌創建、榮譽獲得、專利技術、新產品等政策獎勵明確的項目實行即時兌現;對政策明確、獎補額度基本確定,但因各種因素暫不能即時兌現的項目,按80%進行預兌現;對建設週期較長的項目,根據實際投資發生額按比例提前兌現。據統計,截至3月底,園區已兌現各類涉企政策資金合計41家企業,共計4444.63萬元。

  良好的發展離不開優質的服務。今年以來,園區持續推行“管家式”服務,全力優化創新工作方式,加快接收辦理速度,對項目信息採取“線上”傳遞,實行“不見面”服務模式,採用電子化手段組織企業預申報,積極開通資金兌現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壓縮非必要性事項。對企業提供申報資料暫時有困難的,則按照“容缺受理”的服務理念允許企業資料後續補全;減少文件運轉時間,加快部門審查流轉速度,審批部門串聯審批變為並聯審批,第一時間向各審批部門做好反饋,各部門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同時,充分利用企業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加強政策推送解讀,幫助企業規範申報。

  與此同時,園區財政還持續加大企業融資需求的信息收集力度,助力企業渡過難關。疫情期間實行電話、網絡溝通、不見面交流,緊盯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瞭解企業防疫防控情況和資金缺口的難題,宣講省、市應對疫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並主動收集企業信貸資金需求,多方聯繫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先後幫助中國物流亳州有限公司完成融資貸款2000萬元、亳州匯鵬針織品有限公司貸款300萬元、天馬(安徽)國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貸款200萬元,下一步將授信安徽省東昕食品有限公司3000萬元、亳州國禎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1000萬元、天馬(安徽)國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00萬元,目前三家信貸業務均已進入銀行手續審核環節。

做好政策“宣講員” 當好企業“服務員”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動“四送一服”工作,努力營造“四最”營商環境,即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最強,著力增強企業投資發展信心,助力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カ開展政策宣講

  我市採取上門宣傳、集中宣講、座談介紹等方式,通過媒體、短信、電子屏等渠道,及時全面做好各類政策措施的宣傳。2019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各類政策宣講2402次,走訪調研企業11970家,召開企業座談會4807次。在市“四送一服”服務企業團隊基礎上,分別成立減稅降費、招才引智、暢通金融、創新發展、規劃建設、優化環境等6個服務組,進一步提高政策宣傳解讀精準度。統籌推進納稅人大走訪和“金融在行動千名行長進萬企”活動。

  緊盯問題跟蹤辦理

  難點問題精準督辦。針對企業反映多、辦理難度大的問題,我市由市長或分管副市長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督促辦理。久拖問題發函催辦。針對多次延期問題,向承辦載體單位主要負責同志發函,提高問題關注度和辦理力度。普通問題實地促辦。通過走訪企業、開展暗訪等形式,召集相關部門現場協調,加快問題辦理。工作追責實行部門聯辦,聯合市紀委監委、市委督查考核辦對問題辦理不實、調度不力、久拖不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程序分別提請市委督查考核辦和市紀委監委調查核實、嚴肅處理。開展問題整改集中推進活動,對“四送一服”平臺長期未辦結問題進行全力攻堅、集中整改,2019年以來,全市共辦理省“四送一服”平臺轉辦問題283個,辦結261個,辦結率92.2%。

  精準對接生產要素

  持續開展送基金進縣區活動,積極與省級基金對接溝通,注重發揮市級基金作用,2019年我市舉行基金對接會暨銀企對接活動30次。著力加強人力資源對接活動,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提高資金、人オ、土地、科技等要素對接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及時高效解決企業遇到的要素需求障礙。2019年以來,全市共促成3392個要素項目成功對接,其中資金要素項目628個、人オ要素項目2473個、科技要素項目53個、土地要素項目217個、其他要素項目21個。

  著力強化企業培育

  篩選優勢企業,將其納入重點聯繫包保名單,建立臺賬,重點在項目申報、資金獎補、基金對接、開拓市場等方面予以支持,加速新興動能快速成長。2019年,我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1家,總數達12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7%,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產值增長14.9%,全年新增市場主體76513戶,同比增長10.5%

  著力深化政務服務改革

  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建設,全程實現“一窗受理、全程代辦”,原來需建設單位提交的400多項材料精簡至60多項。“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持續深化,市級綜合服務大廳完成整合升級,703個市本級公共服務事項實現一日內辦結,“最多跑一次”事項佔比超96%。成功搭建運行企業聯辦服務平臺,實現企業開辦“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採集、一套材料、一檔管理、一日辦結”。積極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及“證照分離”“多證合一”改革,對106項行政審批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讓更多市場主體“照後能營、持照即營”。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2019年共建立檢查事項清單大類870項、細類1403項,檢查對象庫1913157戶,執法人員庫5716人。

  強力推動減輕企業負擔

  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辦企業免費刻章、免費郵寄,新辦企業所需5枚公章900元費用和15天時間縮短為0元1天,大幅降低企業開辦費用和時間成本。2019年以來,全市為市區8446家新開辦企業免費刻制公章42230枚,累計為新辦企業節省成本960餘萬元。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措施,2019年全市通過降低企業人工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企業用能用地成本、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等多種方式,累計減輕企業負擔38億元。

亳州市兩位疫情防控“擺渡人”凱旋

2020.4.22亳州每日新聞快訊

  姚士傑(右二)、李長青(左二)與家屬合影

  “謝謝你們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的貢獻,祝賀你們結束隔離平安回家。”4月19日早上9點,在市區魏武大道隔離賓館門前,亳州交控集團安天汽貿公司駕駛員姚士傑、李長青在公司領導和同事們歡送下坐上中巴車,安全回到家中。

  姚士傑、李長青於3月22日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線,4月2日完成轉運任務,4月4日回到亳州進行集中隔離管理。任務期間,他們互相配合,多次完成轉運任務,接送入境赴皖人員120多人,行駛里程近4000公里,圓滿完成了入境轉皖人員的轉運任務。

  “每次轉運乘客,都能感覺到他們的心情由緊張轉為輕鬆,不僅是回家了,還有就是國內的疫情形勢好轉了,讓他們有了安全感。”姚士傑說,從剛剛出生的嬰兒到老年人,能讓他們平安回到安徽是非常高興的事。

  從2月2日到4月19日,將近80天的時間裡,李長青只在家住了兩天。2月2日,亳州交控集團安天汽貿公司成立由18名黨員組成的應急保障黨員突擊隊。加入突擊隊後,姚士傑和李長青“舍小家為大家”,吃住都在公司,多次前往疑似病人隔離點、確診病人收治醫院等高風險區域,參與執行出車任務261單,行駛里程41622公里,運送防疫物資30餘次,口罩、手套、護目鏡、防護服12餘萬套,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4月17日,安徽省疫情防控指揮部上海工作組向安天汽貿公司發來“感謝信”:“兩人在入境赴皖人員接轉運送工作中,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細化站車服務、優化通行流程,認真負責、細緻周到、銜接有序,提供了高效優質的接送和乘務保障服務,晝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擔當和一流的工作作風,為長三角疫情聯防聯控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瞭解,姚士傑和李長青的工作是負責上海機場到合肥集中隔離點之間的入境赴皖人員轉送工作。任務期間,他們需要在上海隔離待命,接到任務後,在第一時間把人員轉送至合肥後折返上海。看似簡單的轉送任務,姚士傑和李長青要24小時待命,特別是在遇到一些夜間到達的航班時,還需要夜間駕駛,這就要求他們必須具備過硬的身體能力、心理素質和駕駛本領。

  “能參加入境赴皖人員接轉運送工作,既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事情,今後我們將更加努力工作。”李長青說。

亳州市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火力全開

  因為疫情無法外出打工,渦陽縣渦南鎮董樓給建檔立卡貧困戶孫梅英安排了臨時公益性崗位。“一天50元工資,一家子柴米油鹽不愁了。”孫梅英笑呵呵地說。疫情期間,全市新開發公益性崗位7376個,解決了貧困戶因無法外出務工收入減少的問題。

  大力推進就業扶貧,是我市已經全面打響的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為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戰役,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產生的影響,我市正在開展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確保2020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在大力推進就業扶貧方面,我市深入實施“四幫四促”措施,對有外出務工意願的,優先組織外出,並落實好幫助聯繫務工企業;對暫無外出務工意願的,要積極引導其就近務工,鼓勵和支持“四帶”主體、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按照“以崗定人、人崗相適”原則,結合疫情防控,進一步開發鄉村公共衛生、防疫宣傳、消毒保潔、卡點檢查、秸稈禁燒宣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安巡查、公共設施管理等公益崗位,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適當提高工資待遇。落實好就業培訓政策支持,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

  同時,突出抓好產業扶貧。系統分析疫情對產業的影響,加強疫情對產業扶貧影響的風險評估,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防範措施,積極幫助解決問題。督促和指導帶貧經營主體穩定與貧困戶之間的務工就業、訂單生產等帶動關係,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做好光伏發電情況分析,持續抓好運維管理;做好目標任務落實和村級光伏收益分配方案、計劃制定工作,精準實施收益分配。通過“電商企業+經營主體+貧困戶”模式,幫助貧困群眾參與網上銷售增加收入。強化扶貧產業產銷對接,堅持“三結合”,積極拓展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春季攻勢”中,我市還要求要紮實做好幫扶工作。加強駐村幫扶,幫助群眾解決疫情防控期間遇到的生產生活問題和困難。強化定點幫扶,定點幫扶單位要積極發揮行業優勢,主動對接幫扶村,確保政策、資金、項目落實到位。抓好結對幫扶,瞭解所幫扶貧困戶家庭生產生活困難,及時幫助解決,幫助貧困戶拓展脫貧致富門路,實現穩定脫貧。做好“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優化調整,聚焦未脫貧戶、七類特殊群體,突出個性化幫扶,科學制定幫扶舉措,確保項目安排、資金使用、脫貧成效三精準。同時,要統籌抓好教育扶貧、健康脫貧、社會兜底扶貧、消費扶貧、金融扶貧等重點工程實施。

千年“廟臺子”遺址的未解之謎

2020.4.22亳州每日新聞快訊

古色古香的古城鎮入口牌坊

亳州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古蹟星星點點散佈在城鄉各處,而譙城區古城鎮因為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更是有著“千年文明古城”的美譽。該鎮向西三公里許,有個村莊叫後許樓,在村子西北角,有個俗稱“廟臺子”的高大土丘,其規模足以與亳州城區內的薛家谷堆、曹氏谷堆相媲美。關於這座廟臺子,從古至今,有著很多傳說與未解之謎。

悠悠古寺無蹤跡

深秋時節,霧雨濛濛,後許樓村略顯潮溼的空氣裡,透著清新與靜謐。因為地處村子的西北角,廟臺子遺址更是一片肅靜,除了林梢的鳥兒間或啼叫,便再無其他動靜。

眼前這個大土堆到處生長著疏疏落落的樹木和茂盛的野草,站在大土堆腳下向上看去,最高處距地面有六七米,土堆四周都是低窪的坑塘,疑似因大土堆取土所留。繞到土堆的正前方,可見有一段修到土堆頂部的水泥臺階,踩著枯葉拾級而上,幾步便登上了土堆上的大平臺,村民口中的廟臺子便盡收眼底了。

據村中73歲的村民許德銀介紹,這個大土堆佔地面積約有三畝,加上週邊的低窪坑塘,共計佔地有五六畝的樣子。

許德銀說,之所以被稱作廟臺子,是因為這裡曾經有一座叫作“雁落寺”的寺廟。在他的記憶中,雁落寺有一座山門、三間大殿、三間廊房,裡面供奉著三座佛像以及十八羅漢等神像。“廟裡還有七八個老和尚,周邊的兩頃地都是廟產,香火也很旺。”據他介紹,在他小的時候,每年的四月初八這裡都逢古廟會,周邊十里八村的群眾都來這裡趕廟會,燒香拜佛、聽戲買賣,很是熱鬧。後來破四舊的時候,寺廟被拆除,生鐵鑄的佛像被拉走砸爛煉了鋼鐵。寺廟沒了蹤跡,只剩土臺,人們逐漸把這裡稱作廟臺子。

至於大土堆和寺廟的建築年代,許德銀說,他曾經問過自己的長輩,他們也說不出有多久遠,只是表示為“狗兒元年”所建。

美麗傳說傳到今

悠遠的年代必然留下了許多傳說,許德銀曾經聽老輩人講過一個關於金牛的故事。說大土堆底下有一頭金水牛,拉動一盤金磨,不停地磨下金豆子。有一年,一個外地人千里迢迢趕到這裡,掐指一算,這三百年只出現一次的金水牛,今年的七月十五應該出來。金水牛出世,當地必產一物能降住它,此人找來找去,在古城集西頭一個菜園子裡找到了降牛的東西——那是一根瓠子,長有三尺,粗有一拃,光溜勻稱。外地人掏出一枚元寶,跟種菜老漢預訂下了這個瓠子,約定一百天後來摘取。到了第九十九天夜裡,忽聽見大土堆忽忽生風,一頭幾丈高的金水牛從地底下鑽了出來,一步一步,“呼哧呼哧”喘著,向菜園裡找來。那根瓠子呢,正閃著金光。

老漢的兒子靈機一動:這根瓠子有古怪,該不是套牛的梭子吧?眼見著水牛越走越近,老漢兒子急了,緊跑幾步趕到瓠子地裡,摘下瓠子,就朝金水牛脖子上套去。結果一下子砸在了金水牛角上,瓠子咔嚓一聲斷成兩截——還差一天沒熟呢,金水牛的角也被砸掉了一隻。金水牛一溜火光鑽到地底下,再也看不見了。第二天,外地人來摘瓠子,一看情形,嘆了口氣,走了。自那以後,金水牛再也沒出來過。

金水牛的傳說已經久遠,而一條大蛇的故事,卻讓村民一直對廟臺子充滿敬畏。據一位村民介紹,在大生產隊時代,廟臺四周低窪坑塘裡都有水,有一天天剛亮,外村兩名婦女來後許村軋棉花,路過廟臺子時,聽到似有一群鴨子戲水的聲音,循聲望去,看到一條頭像鬥、兩隻眼睛像小燈籠的大蛇在遊動,二人嚇得連滾帶爬離開了。還有一位村民也表示曾見到過這條大蛇遊走在淺水裡,身體有一兩丈長,有梁粗細,遊動時,周邊樹上的鳥兒都驚得嘰嘰喳喳亂叫。

後來坑塘乾涸,再也沒有人見過這條大蛇。

墓葬主人仍成疑

廟臺子所在的後許村,以及附近的前許樓、許馬莊等一帶的村民基本上都姓許,他們自稱是三國名將、曹操的貼身侍衛許褚的後人,並且認為廟臺子就是許褚的墓葬。

多位村民表示,五六年前通信部門在廟臺子西北角修建信號塔曾挖出了一些瓷壇瓷碗瓷碟等。

據2013年出版的《亳州市志》記載,廟臺子遺址是一座“漢代古墓葬”,並於1986年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市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因後期並未對其進行挖掘和考證,所以並不能確定墓葬主人是誰。

該村村民許化啟稱,以前廟臺子上面曾經出現一個洞口,他請人在自己腰間拴上繩子,下到了洞的底部,下面是一座青磚墓室,寬不到兩米,長有兩米多,頂部為弧形,四壁和地面十分平整,並沒有看到有其他物品。

根據歷史記載,許褚是譙國譙人,即亳州市古城鎮人。為紀念許氏先人,近年來,村民在廟臺子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廟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自發集資請來戲班子,唱上數天大戲。小商小販和村民們聚集在廟臺子周圍,津津有味地聽戲,依稀再現了當年古廟會的盛景。

湯王陵和後樂亭

2020.4.22亳州每日新聞快訊

亳州湯王陵石碑

渦河北岸,譙陵北路東側有一處規模很大的遊覽勝地,這就是湯王陵公園。據古《亳州志》載:“亳自墉迆東不數里,厥地曰鳳頭村,內有叢冢盤積,旁附古剎,世傳為湯陵遺址。”志又載:“湯陵西二里有桑林,是成湯禱雨之處。東二里有桐宮,乃冢宰伊尹囚太甲(成湯孫)之處。”

鳳頭村址即今湯王陵公園所在地。相傳此處即商代第一代國君成湯王所都南亳之地。《孟子》上說:“湯都亳,與葛為鄰。”當時的葛國,即今商丘西寧陵縣葛鄉。與亳相距不過百里,土地接壤。湯王曾在生產等方面多次相助葛國。當時他們都是夏朝的屬國,由於夏桀暴虐無道,國內民怨沸騰,湯王起兵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都於亳。

傳說湯王起兵之前,有一隻鳳凰落到湯王宮殿附近的一棵槐樹上,徹夜鳴叫:“桀無道,湯伐之……”湯王這才順天應民,起兵推翻了夏桀的暴政。這棵槐樹後來就叫鳳凰槐,這個地方後來就叫鳳頭村,這件事後來人稱鳳凰來儀。

湯王是一位有道明君,亳地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如“桑林求雨”“網開三面”等。

湯王陵始修於何時,不得而知。三國時,魏文帝《皇覽》載:“渦北鳳頭村叢莽中有成湯故壘。”由此可知,那時渦北鳳頭村已有湯王陵了。不過漢魏時代所指的墓葬年久失修,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年(1541年)才得以重修。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御史張九功命知州張羽廷重立廟堂,栽植松柏,建立碑碣,成湯王陵才蔚然大觀。陵前那棵檜樹,就是那時栽植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樹齡了,但依然枝葉豐茂,花開時節,香聞數里。清朝乾隆年間,知州王家相也奉命重修過一次。當時著名書法家梁巘還寫了一塊《重修湯陵碑記》。這塊碑是亳州著名古蹟之一。“文革”前因年久失修,碑仆地上,斷為兩截。文管單位僱工就地埋藏,以待修理,恰逢十年浩劫降臨,湯陵被毀,而此碑因埋地下,得以倖存,如今仍蔚然屹立於湯王陵前古樹旁。有人風趣地說,彷彿這塊古碑有靈似的。

湯王陵這處名勝古蹟正式成為公園,還得歸功於民國時縣長劉治堂。劉治堂是河南鞏縣人,他與當時安徽省主席劉鎮華是同宗。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冬由蒙城調任亳縣任縣長,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春離職。這個人比較務實。在任期間,他為亳州辦了不少實事,如修橋築路,公路兩旁植樹造林,興修水利,嚴禁菸毒,修亳州飛機場,編修《亳州志略》,校長任職考核等。

本縣向無遊玩場所,劉治堂常跟地方人談擬建公園之事。因縣城附近無山少水,長時間未找到合適地方。後來他經過篩選比較,終於敲定湯王陵區這處名勝古蹟。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他令第一區署區長許延齡籌建,遍植松柏花卉,添置各種設施。又建草堂三間,建六角草亭一座。草亭建在一個高約5米的土臺上。建好,劉治堂設宴遍請亳城文人雅士、地方紳商歡聚一堂,請為堂、亭命名題記。當時亳城知名人士張聖言先生即席說道:“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官就要有范仲淹這種品格,為民眾做出榜樣。我看,堂就名‘後樂堂’,亭就名‘後樂亭’吧。”眾人都點頭贊同。後來就請當時著名書法家胡純厚題寫了匾額。湯陵從此正式成為公園。由於後樂亭建在高高的土臺上,遊人至必登臨。亭上匾額“渦流盈帶”四字寫得瀟灑俊逸,為人讚賞。胡純厚也因此名聲大震,人稱胡老八,當時亳州商店匾額多為其所書。

民國時期的湯陵公園面積很大,南至渦河水濱。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對這座園林又著力進行了重修,面積比民國時小了很多,而且失去了渦河半壁江山,現湯陵公園改名為“湯王陵公園”,成為亳州的一處著名遊覽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