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呢?

泰成康贝俪萱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新生儿,哭泣时父母温暖的臂弯、饥饿时妈妈柔软的乳房便是他们的安全感;对于幼儿,犹豫着要不要前进时父母肯定的微笑和眼神、幼儿园门口即将和父母分别时获得的坚定拥抱便是他们的安全感;对于少年,成绩落后时父母温柔的接纳、面临抉择时父母克制的建议便是他们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项长期且稳定的心理品质,其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婴幼儿所长期处于的家庭环境。

第一,家庭氛围是否温馨和谐。

如果宝宝经常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关系紧张或者家庭成员之间整天吵架,会让宝宝随时处于一种被指责、被抛弃的担忧状态中。电影电视剧中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孩子在面对大打出手的父母时抱着脑袋不停哭喊“爸爸妈妈别吵了,我乖乖听话,我好好学习,你们别吵了,别不要我!”天性敏感的宝宝在处于紧张情境中时往往会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状态,从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继而失去安全感。

第二,教养方式是否平等可靠。

研究表明,严厉、拒绝、恐吓的教养方式会使幼儿的不安全感大大增加,会让宝宝对未知充满焦虑和害怕。《小别离》中的男女主人公坚持执行严格养娃,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除了正常上课之外不是背单词就是做习题,稍有不满就会受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不止如此,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爸妈还干出了偷窥、强行管束、理所当然替孩子做决定等等行为。结果,孩子躲得越来越远,渐渐地不再相信父母,在与父母的互动之中战战兢兢,甚至一度离家出走。长此下去如何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

第三,父母的关注是否无条件积极的。

如果宝宝感知到爸爸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需要满足爸爸妈妈的要求才能获得的,那么宝宝会不自主去制造条件引起爸妈的关注,一旦失去控制则会陷入无尽的焦虑和恐慌中,害怕这份爱随时会失去。

闺蜜深夜打来电话诉说近日来的疲惫,3岁多的宝宝一到早上就咳嗽发烧没精神,带去儿童医院来来回回折腾了一溜够还是没能找到病因。这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她和老公都忙着冲业绩,连着好几个周末都在加班,直到有一次孩子夜里发烧咳嗽夫妻俩人急坏了,天一亮就赶紧请假去了医院,回来路过商场就怀着愧疚和安慰的心理带着孩子吃喝玩乐逛了一整天。后来宝宝学聪明了,生病不但不用去幼儿园,还能有爸爸妈妈陪着去逛游乐场,所以天天喊病。

第四,父母的情绪状态是否平和稳定。

安全感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是可以被传递的,如果爸爸妈妈的情绪是柔和的,认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这个世界是安全和可信赖的,那么宝宝也会建立一样的安全感。相反宝宝则会被传染到焦虑和不可控的不安全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





小西瓜2020


大家好,我是宝妈,结合我自己养娃的经验教训,我来聊聊什么是宝宝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宝宝身体、情绪、认知发展的基础,是让孩子感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父母是爱我的,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有能力勇敢面对生活”的力量。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宝宝就需要养育者给他足够的呵护和关爱,孩子才能慢慢地内心安定,勇敢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乃至走的更远。

首先父母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孩子是一个不完美的孩子,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父母,这样才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父母有足够的安全感,孩子才不会患得患失。对于孩子来说,健康祥和的家庭氛围更能给他们安全感。

对于小宝宝来说,饿了有人喂奶,拉了有人换尿布,不舒服了有人抱着哄这些都是安全感。再大点儿,走路摔跤有人扶,被雷声惊醒有人拥抱安慰,这也是安全感。被小朋友欺负了有人帮忙保护伸张正义,遇到难题解决不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些也是安全感。心里难受委屈可以有人倾听,迷茫无措的时候有人指引航向这都是安全感,孤单寂寞有人陪伴,这都是安全感。

我们不要做失控的妈妈,不要养育一个逆来顺受隐藏自己只知道乖巧听话的孩子,做孩子的支撑,培养孩子拥有超强的安全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

  • 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其性格思想等方面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从身体上感情上抛弃孩子,鼓励孩子遵守恰当的规则勇敢做自己,接纳鼓励欣赏不完美的自己的影子,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向美好未来前进。

家有儿女的宝妈日常


既然说是宝宝,默认是1岁前的婴幼儿。那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什么是安全感呢?

1.吃饱喝足的舒适感是最初的安全感

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需求是吃,饥肠辘辘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难受,对婴儿来说是恐慌。而饱腹感所带来的舒适,就是他们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安全感。

2.干爽的PP是安全感

婴幼儿的肌肤是很敏感的,纸尿片包裹着很闷,但总体来说也算是他熟悉的(他在娘胎里的温度更高),但如果由于排泄等原因导致PP黏糊糊的,他说不出来那份难受(这部分女士们应该更清楚),也不明所以(他可没有对排泄的认知),只知道不对劲、不舒服。

而干爽的PP,则会给他带来舒适的感觉,这同样是孩子的安全感来源。

3.被及时地回应是安全感

婴幼儿对周遭世界是无能为力的,有什么他觉得不对劲的都会大哭,这是在发送信号,让大人能及时回应他,这份及时回应就是他们的安全感。

这并不难理解,换位思考一下,黑灯瞎火的,看完恐怖片的我们要半夜起来如厕,此时有人陪我们就会觉得安全很多,就是那份感觉。

4.妈妈的体味、声音、抚触是安全感

孕晚期的妈妈都有那么一种很玄的感觉,好像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听到自己跟他说话他会有反应,抚触肚皮他也一样会回应...

咱们需要自信一点,这并不是感觉,而是事实。

而当孩子仍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妈妈的一切他是那么熟悉,也是他最最最熟悉的事物。包括妈妈的体味、声音,与妈妈的肌肤接触,这些都给他带来如在娘胎时的感觉,感到自己很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