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故事》: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对《建筑的故事》充满期待,因为书的作者帕特里克·狄龙 是普利策奖获得者 、英国著名的建筑师与历史学家,以会写故事著称,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建筑师里最会说故事的,历史学家里最懂建筑的”。他的《最后的革命》 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讲文革的书,独具视角的描述了权利如何令国家疯狂,是一本非常成功和深刻又令人不寒而栗的书。 这样有才的作者表示“书写《建筑的故事》是最过瘾的创作经验 ”,当然让人对这本新书充满期待。


《建筑的故事》: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拿到书的时候,我既惊喜又疑惑。惊喜的是这本《建筑的故事》实在是太精美了,每翻开一页都是一开幅被解剖的知名建筑图,每个都如3D模型那样清楚,整体结构一目了然,小的细节也有对话框勾出一一讲解,就像小学开学时拿到新的语文课本,翻了翻后迫不及待想赶紧阅读。疑惑的是这本书会怎么来讲建筑的故事呢,只有不到100页,要怎么展开脉络和情节呢?

仔细读完以后,我明白了。这看似薄薄一本书,其实内容非常详实丰富,逻辑清晰,尤其语言深入浅出,青少年也能迅速读懂学通。《建筑的故事》精选16座传世建筑进行深度解剖,从时间线上这16座建筑横跨3000年;在建筑史上这16座建筑从最早的金字塔到巴黎圣母院再到水晶宫等,代表了不同建筑流派和建筑技术的变化;而每座建筑背后的故事又将读者引入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变迁。就这样,本书以每一座建筑作为一个点,串点成线,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建筑故事。

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建筑的故事》对16座建筑典范的解读,都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建筑流派的发展沿革和社会经济的需要来解读的,穿插以建筑技术的细节,不仅让读者增长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私人导览,告诉读者这座建筑为什么会有这种故事,让读者读懂建筑。以圣索菲亚教堂为例,这座被誉为城市之心的大教堂一直是建筑史上的一块宝石,书里是从教堂所在的城市开始这次导览的。

君士坦丁大帝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建立了一座将欧洲和亚洲分隔开的城市,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在城中布置了很多建筑、花园,要将这座城市建设得像罗马一样华丽伟大。作为基督徒,他希望城中最辉煌的建筑是一座教堂,这就是圣索菲亚教堂,希腊文中“圣智”的意思。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发展,后来重建了更宏伟的圣索菲亚教堂,但不幸毁于战火。

时间走到了查士丁尼大帝当政时,他请当时欧洲最著名的两位科学家伊西多尔和安提缪斯设计重建圣索菲亚教堂,他希望这是一座比《圣经》里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造的神殿更为宏伟的教堂,两位科学家也做到了。正因为他们是科学家,精通数学,因此研究出了如何用扶壁支撑起拱顶、如何让拱券层层堆叠而上。正是这个突破建造出了圣索菲亚教堂巨大而精美的中央穹顶。这个穹顶有多震撼呢,作者是这么描述的:

君士坦丁堡的人们第一次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时,难以置信地倒抽了一口气。中央穹顶高挂空中,仿佛是由金链从天堂悬挂而下。伊西多尔和安提缪斯的建筑好像不是用砖块或石头建造,而是有空间和光影打造的。

这也达到了最初他们的想象,他们希望中央穹顶能俯瞰着整座城市,而光,则如淙淙流水一般从成千上万扇窗户中倾泻而入。擅长绘画和制作马赛克的工匠在墙壁上装饰满了镀金的饰物和艺术品,金色的墙壁和中央穹顶相互映照,美轮美奂。

这座宏伟的教堂的确成为了城市的中心,不仅在地理建筑地位上,在精神坐标上也是如此。她成为了背井离乡的游子们魂牵梦萦之处,成了皇帝们死后的安息之处,成为了万千拜占庭人的精神寄托之处,她不再仅仅是建筑物是艺术品,而变成了凝结整个帝国梦想和希望的城市之心。

然而帝国逐渐衰弱,随着奥斯曼人的侵入和占领,君士坦丁堡变成了伊斯坦布尔,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好在穆罕默德二世也认为圣索菲亚教堂是最美丽的教堂,他没有毁掉这个杰作,只是将其变为了一座清真寺,从此基督徒的祈祷声变为了穆斯林的清真言。


《建筑的故事》: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讲完了教堂的历史故事,该进入好好看看这座内景还要远超外景的教堂了。从前院到坡道到读经台再到后殿,书里一一标注解读,仔细到贴着大理石薄板的墙壁、主祭坛四周的音色屏风等任何一个有特色的的细节都没有错过。

看完教堂,该深入解析下一个建筑小知识了:拱券和穹顶。拱券是建筑学上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正是由于拱券的出现,解决了受力问题,才会有欧洲建筑史上那么多绚丽雄伟的穹顶。《建筑的故事》用非常简洁的语言,配之以简单明了的图画,将拱券如何分力层层传导到地面讲解的非常明白,这是非常有技巧和能力的作者才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的入门读物,既能非常容易地增长知识也能开启对建筑史的兴趣。


《建筑的故事》: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书里就是这样,通过建筑的前世今生的故事让读者不仅能了解建筑,还能了解建筑所处的时代发生的历史故事,宽幅全彩的建筑剖面图让读者从故事中出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筑,又通过对建筑的术语、细节、技术的解读带领读者读懂建筑走入建筑独具魅力的世界。

人类创造了建筑,同时建筑也改变了人类

书里详细剖析的16座建筑里我最喜欢的是包豪斯学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万千不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建筑的存在。

包豪斯在德语里是盖房子的意思,包豪斯学校是一批德国设计师创建的,在那,人们可以学习设计建筑、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地毯、桌子、盘子杯子等等。

早期,最华丽的建筑都是为贵族、富人建造的,无论是凡尔赛宫、泰姬陵还是紫荆城,都是给有权势的人建造的。这些建筑物里也都配有精致的生活用品,但是没有关心平民们的建筑关心平民们在哪安睡用什么吃食物。

一战后,设计师们开始了反思,他们希望人人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平民们也能拥有适合居住的房子、舒适的生活用具。他们认为新建筑需要新规范,不应只囿于古典规范;事物的设计要符合其功用,要有美感。

包豪斯学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就像其创办人沃尔特说的:我们应该向世人展示现代建筑应有的样子,其校舍极具简洁之美,设计完全是从其功用出发。


《建筑的故事》:全方位的私人导览 用建筑的语言读懂建筑


学生们兴奋的涌入包豪斯学校,在那学习如何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各种事物。遗憾的是,纳粹上台后摧毁了学校,但是这种思想和设计观念却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开启了建筑的新时代。

在这章里,作者用简练的语言通过讲包豪斯学校的故事,阐释了人们创造建筑建筑也改变人类这样一个概念。

在书的最后还附有索引和建筑大事记时间表 ,非常实用,能帮助读者更好的理清时间线和思路,非常贴心。


《建筑的故事》用异常简洁的语言和精美的宽面剖图,从宏观的视角呈现了16座经典建筑的前世今生和细节流派,不止讲解了横跨3000年的建筑故事,也通过建筑和人类相互影响作用,讲述了人类历史的磅礴故事。


#书评##建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