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平生制砚不过百块,却可流芳百世

一提到砚台或者文房四宝,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都是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或者是有权有势的收藏家。鲜少有人把文房四宝和女性联系起来,更别说把制作砚台这份工作和女性联系起来,毕竟几千年来我们的父系社会养成了我们多年不变的价值观。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就应该深养闺中而不是出去抛头露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一个一辈子和砚台打交道的女子,她不是舞文弄墨,而是自己制作砚台,并且制作的砚台广受好评,一块难求。

她平生制砚不过百块,却可流芳百世

康熙年间,在苏州城的专诸小巷子里,有一户人家,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文人雅士和书画名家前来到访,他们不为别的,只为请求一位女工匠帮忙琢制砚台。这位女工匠就是以制砚为生的制砚名家顾二娘。据《吴门补剩》记载,顾二娘的公公是顺治年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名家顾德麟,世人皆称赞他的砚台颇有古砚的"自然典雅"之风,因而在当时的苏州城里非常有名。顾德麟去世以后,将制砚技艺传给了顾二娘的丈夫。可是她的丈夫不幸早逝,为了生计,顾二娘便担起了制砚的重任。

她平生制砚不过百块,却可流芳百世

顾二娘将公公流传下来的制砚技术加以传承并创新,她汲取明代宣德香炉的意趣为创作灵感,追求古代君子的高雅之风,使得她制作的砚台既古雅又不失华美,为当时制砚工匠所不能比。在这个故事中顾二娘制作的正是鼎鼎有名的苴却砚,也正是因为她精湛的制砚技术让更多的文人墨客了解了苴却砚。

她平生制砚不过百块,却可流芳百世

这便是一位在制砚史上极富盛名的女匠人,她的存在打破了众人对于男子才可从事制砚的规则,并且做到了最极致她制作的砚台一块难求,受到众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当时,文人雅士和书画家们都以能获得顾二娘制作的砚台为荣。顾二娘去世后,文人雅士纷纷作诗凭吊纪念。她的存在对于苴却砚历史甚至是整个中国制砚史来说都是极富影响力和意义的,她让众人意识到并不是只有男性才能舞文弄墨,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成为制砚行家。这些过时并且传统的观念应该被摒弃,只要你有足够的努力和用心你一样可以在一个行业内成为受人景仰的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