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農信傳媒

新冠疫情的爆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農藥生產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本文基於青島市16家農藥生產企業的調查問卷資料,分析了企業應對新冠疫情的基本情況、現期問題和預期訴求,併為同類型企業以及相關主管部門提出參考建議……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調查報告背景

正值春耕時節,新冠疫情的爆發對農業生產各部門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農藥生產企業作為生產要素市場上的中堅力量,也一定程度受到波及。對於農藥行業,2019年響水天嘉宜爆炸帶來的陣痛尚未完全消除,疫情的爆發又為企業生產、流通、國內外銷售等各方面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生產端節後復工推遲,農藥原藥、助劑、包裝、製劑企業均無法正常開工,農藥生產必需品無法及時送達,產能利用率下降,許多企業備貨不足,產品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受到影響。

本次調研主要基於青島市16家主要農藥生產企業的調查問卷資料,探究企業應對新冠疫情的基本情況、現期困難、預期訴求,以及相關政策的切合度,以期通過對青島市16家農藥生產企業的分析,推測國內農藥生產企業的現有問題及對策,為有關部門提出相關建議,助推農資農化行業更好的發展。

本次調查問卷樣本為青島市16家主要的農藥生產企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從企業業務範圍來看,100%的企業涉及製劑生產,25%的企業涉及原藥生產,12.5%的企業涉及生物及為生物農藥生產。其中有4家企業主營原藥和製劑雙向生產,佔比25%,此類企業大多掌握農藥行業部分產業鏈,是農藥生產行業中的縱向一體化企業。從員工人數看,44%的企業員工人數為100人以下,38%的企業為101-500人,6%的企業為501-1000人,12%的企業員工人數為1000人以上。

調查數據及分析

1. 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1)基本影響

面對新冠疫情,多數農藥生產企業都表示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大部分農藥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復工,農藥行業正逐步恢復正常的行業秩序。截至3月20日,93.75%的企業已經復工,在已復工企業中,有93.75%的企業復工率達到80%以上,實現基本復工。問及賬上資金可支撐時間,25%的企業表示可以支撐5個月以上,19%的企業表示可以支撐3-5個月,37%的企業選擇1-3個月,19%的企業表示僅能支撐1個月及以下。其中,也有部分小企業仍未復工,因賬面資金少、支撐時間短而岌岌可危,面臨行業洗牌。

從一季度營業收入與銷售利潤(圖1、2、3、4)來看,受疫情影響,半數企業的一季度營業收入與銷售利潤未達到春節前預期。

50%的企業反應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與春節前預期相比減少,56%的企業反應企業一季度銷售利潤與春節前預期相比減少。但同時,仍有6家企業一季度銷售利潤超過50萬,19%的企業一季度營業收入與春節前預期相比增加,6%的企業一季度銷售利潤與春節前預期相比增加。

由於定點支援湖北農藥供應、國內草地貪夜蛾擴散、巴基斯坦等國家蝗災出口需求量大等原因,這部分農藥生產企業訂單並未大量損失,部分出口為主的企業產品需求呈增加態勢。

這也反映出疫情過後,農藥行業內部競爭壓力加劇,企業間差距加大。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2)疫期主要的生產困難

因疫情防控,企業生產時,會在原材料、用工、資金等方面受到一定阻礙(表1)。

其中“原材料供給不足或成本提高”是大部分農藥生產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有93.75%的企業選擇該選項。尤其是隻生產製劑的廠家,上游原材料生產企業復工程度低、原材料物流配送受限、原材料供不應求等情況,一定程度抬高原材料價格,並造成供給不足,嚴重延緩了製劑生產進程。即使是連通產業鏈,同時負責原藥、製劑的綜合型企業也視原材料成本和供應問題為疫期最大困難。

其次,是倉儲物流問題。倉儲物流業復工程度低對農藥生產業的原材料流入、商品流出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75%的企業選擇了“倉儲及物流配送受限”選項。

此外,31.25%的企業選擇了“返工、復工工人不足或人力資本提高”和“現金流不足,資金週轉困難”。6.25%的企業選擇了“防護物資(口罩、消毒劑等不足)”。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3)

疫期主要的銷售困難

受疫情防控影響,代理商無法下基層,零售店多數關門停工,往年春耕前火爆的會議型銷售活動,如:訂貨會、農民培訓會、現場觀摩會等重要的宣傳活動均停辦取消,一定程度影響今年上半年農藥生產企業的銷售情況。

根據調查顯示(表2),在“您覺得此次疫情對以下哪些渠道影響最大?”的問題中,62.5%的企業選擇“會議型銷售活動取消”,50%的企業選擇“省級、市級、縣級代理商受阻,鎮級、村級零售店關門”,25%的企業選擇“農事服務暫停”,12.5%的企業選擇“直營性質、連鎖性質的渠道受阻”。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儘管疫情期間企業及時轉換銷售方式(表3),積蓄訂單,如:62.50%的企業選擇“對客戶進行線上拜訪”,43.75%的企業選擇“通過微信群等形式,建立客戶群,進行社群營銷”,37.50%的企業選擇“依靠本土員工和代理商,開展基層推廣工作”,但仍有68.75%的企業表示疫情期間宣傳渠道的效果未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2. 相關政策

在春耕前的特殊時期,面對疫情期間企業各方面受阻的情況,有關部門在資金、用工、防疫物資供應等方面出臺了普遍化政策;同時針對農藥生產企業的特殊性,出臺了優化農藥行政審批服務、推動農藥線上宣傳銷售等點對點政策,一定程度緩解農藥生產企業壓力。但根據企業對各項政策的評分(表4),我們仍能看出相關政策推行的部分問題。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雖然有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但一定程度上未能切實把握農藥生產企業的難點、痛點,缺少針對性。同時,缺少對政策保護範圍的核定,以及對中小生產企業的關注。

根據調研,在“您認為上述提及的政策,在哪些方面仍不到位?”(表5)這一問題中,50%的企業選擇“政策未能精準針對難點”,25%的企業分別選擇“有關部門執行效率問題”和“企業未被納入政策保護範圍”,另有31.25%的企業選擇其他方面並提出建議。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企業在補充政策建議時,針對資金、農藥登記費用、政策保護範圍等方面提出建議。部分企業提出“降低農藥登記費用”,“請農業主管部門引導企業內互相多溝通多交流,在宏觀層面上爭取國家的扶持和支持”,“政府加大對涉農制產業無息貸款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扶持”等建議。

3. 企業預期經營狀況及訴求

疫情當前,面對2020年農藥行業複雜的發展形勢,機遇與挑戰並存,多數企業管理者表示擔憂。

在“您對2020年生產經營的擔憂程度為”這一問題(圖5)中,25%的企業表示“非常擔憂”,63%的企業表示“一般擔憂”。化困難為機遇, 需要政策扶持,同時需要企業在生產、銷售、企業管理與運營等方面做出調整。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1)生產方面

原材料來源及價格仍為農藥生產企業最大問題。在“在後期,企業生產壓力最大的方面是?”(圖6)和“在後期,企業生產最需要政策扶持的方面是?”(圖7)的回答中,81%的企業選擇了原材料,佔比極高。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2)銷售方面

根據“疫情前,企業主要的宣傳銷售渠道”與“疫情後,企業主要想發展的宣傳銷售渠道”(表6)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想主要發展的仍為零售代理、農事服務、會議營銷等較為傳統的銷售方式,增長較多的為農事服務類,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文章推廣等形式一般作為輔助宣傳品牌,轉化為實際訂單量的作用較小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主要結論及相關建議

1. 主要結論

(1)疫情給農藥生產企業的生產銷售帶來一定困難。

受限於疫情防控,企業生產銷售遭遇困難。生產方面,因為上游原藥市場復工程度較低,原材料配送受限等問題,原材料供給不足及成本提高為現期最大困難,預期最大訴求。銷售方面,會議型活動受阻,企業失去了春耕前積蓄訂單的好時機,另外代理商下基層受阻,經銷門店關門停工也延誤了產品銷售,為企業帶來一定壓力。

半數企業受限於此,一季度營業收入和銷售利潤未達到春節前預期水平。

(2)隨著疫情得到控制,農藥行業逐步恢復正常秩序。

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企業已經復工,且復工率達到80%以上,基本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可以為春耕提供基本所需農藥產品。但部分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仍暫未復工或復工率低於50%,且賬面資金支撐時間短,部分企業未納入政策保護範圍,面臨較為嚴重的困難。

(3)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補充完善。

在企業評分環節,大部分企業表示有關政策緩解了疫期的部分困難。但用工、資金、防疫物資等方面的政策均不足4分(5分制),未能解決部分問題,為企業復工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主管部門存在政策未能精準針對難點、執行效率一般、企業未被納入政策保護範圍等問題。

(4)未來仍值得擔憂,生產銷售方面仍需改進。

由於外部環境複雜多變,行業能競爭壓力巨大,多數企業仍對2020年經營預期表示擔憂,但也有部分企業持樂觀態度。生產方面,原材料問題是企業面臨的最大困境,且後期最需要政策扶持。銷售方面,多數企業目前仍以傳統銷售途徑,如:代理商,會議型活動等為主,新媒體等形式為輔。

2. 相關建議

(1)企業層面

一是縱向一體化發展,綜合型企業或將有更大可能抵禦突發風險。

本次調查中,原材料問題被多數企業視為疫情期間最主要的困難以及未來預期最大困難,尤其是隻負責生產製劑的企業,因為處於生產鏈中段,所以相比於原藥、製劑生產的綜合型企業更為困難。

據瞭解,山東綠霸是一家兼有化工原料、原藥和製劑生產的綜合型企業,且大部分產品集中在同一條產業鏈上,因此疫情的爆發對公司生產經營影響不大。該公司仍按照原有計劃進行工作,練好內功,把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做透做好,穩步發展做強做大。

此次疫情過後,此類綜合型企業,將會在行業中愈加佔據主要地位。因此,農藥生產在未來生產經營規劃時,也需要在精細分工的同時考慮縱向一體化發展。當面臨突發風險,綜合型企業把握上下游產業鏈,或有更大可能抵禦突發風險,增強應急管理能力。

二是加強應急能力,培養提前銷售習慣。

很多優勢農藥生產企業,有提前銷售的慣例,以此抵禦突發風險。提前銷售節奏,可以在應急時緩衝突發情況帶來的影響。先於其他企業作出反應,從而佔得市場先機。

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堅持比競爭對手快半步的營銷策略,春節前出運佔到全年的25%,生產成品佔到全年的50%,極大程度減少了疫情對生產銷售的影響。

三是及時關注國內外形勢,把握新機遇。

調查發現,疫情當前,部分企業由於定點支援湖北農藥供應、國內草地貪夜蛾擴散、巴基斯坦等國家蝗災出口需求量大等原因訂單量不減反增,值得關注。如生產氟蟲腈原藥、有機磷和菊酯類的製劑的青島海利爾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暖冬跡象明顯,去年暴發草地貪夜蛾,今年年初出現非洲蝗災,整體會刺激對農藥殺蟲劑產品的需求。

今年,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要求農藥生產企業抓住關鍵,搶佔先機。受今年暖冬氣候影響,中國南方出現大面積病蟲害,2月2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明確了28種草地貪夜蛾有效防控藥劑;上半年,非洲蝗災有進一步加劇的風險,蝗群規模正逐步擴大;同時,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印度“封城”等情況又將在一定程度給全球農藥市場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2)相關政策

一是適當擴大政策範圍,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關注。

調查中,有三成企業反應未納入政策保護範圍,部分企業在其他意見中提出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關注與扶持。中小企業本身自身生產能力較弱,賬面資金少,資金鍊中斷風險大,應急能力較弱。由於農藥品種具有季節性使用特點,部分產品單一的企業已錯過一年的銷售旺季。加之,此次疫情過後,國內農藥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可能會加劇競爭。因此,有關部門可以考慮適當擴大政策範圍,增進對中小企業的關注。

二是精準把握農藥企業困難點。

調查中,半數企業認為目前已有政策未能精準針對難點,部分企業提出“降低農藥登記費用”,“優化農藥行政審批”,“加大對涉農制產業無息貸款的支持力度”,“請農業主管部門引導企業內互相多溝通多交流,在宏觀層面上爭取國家的扶持和支持”等建議。反映出農藥生產行業的需求。

(本文作者為南京農業大學辛怡靜,歡迎大家來稿交流。)

免責聲明

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農信傳媒法律顧問:李德均(德衡律師集團律師)

拓展閱讀

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30萬升農藥和50臺裝備全部到位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中央11部門這是下了“死命令”!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2019年及近7年我國農藥登記情況和特點分析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新冠疫情對農藥生產企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以青島地區為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