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在我國玉米是僅次於水稻的重要穀類作物,它不但可以作為食物,還可以製作飼料和工業原料,所以需求量很大,玉米的種植水平,會直接影響農業發展。

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農民,還在憑經驗種植,為了能夠更加高效、高產的種植玉米,我們在這裡總結出了玉米的種植方法和田間管理技術,特別是裡面的科學數據,都是農民需要的乾貨哦!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一、玉米種子的處理

1.曬種

玉米種子的曬種時間最好為2至3天,因為這樣做對增加種皮透性、吸水性、提高酶的活性、促進呼吸作用和營養物質轉化,都有很好的效果。經過曬種處理之後的玉米種子,出芽率可以提高13%至28%,而且還可以提前出苗1至2天,增產6.4%左右,好處多多吧?

2.玉米的浸種過程中對水溫有要求

玉米種子僅浸種處理,可以使種子提前出苗,保證玉米擁有足夠的生長期。具體辦法就是:用冷水浸種6至12小時;浸種時水溫要把控好,不宜過涼,也不宜過熱,一般以55℃至57℃,浸泡時間為4至5小時為宜。這種處理方法能夠殺死附著在種子表面的黑粉病孢子等。如果再附加一點生長調節劑的話,還可以達到促進苗期根系生長或矮化壯苗的效果。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3.玉米種子要注意包衣藥劑的用量

玉米種子的包衣劑有殺菌劑、殺蟲劑、保水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複合肥料和成膜物質加工製成,能夠使玉米種子在播種後抗病、抗蟲、抗旱和促進生根發芽的作用。一般每千克包衣劑可以處理種子250千克,藥劑和種子的比例為1:50左右。

二、玉米的播種技術

1.玉米的播種時期要結合地溫情況而定

玉米的播種時期要根據土壤溫度、水分以及降水分佈等因素來確定。耕作層5至10釐米處,地溫應穩定在10℃至12℃,土壤田間最大的持水量在60%以上,使玉米需水高峰期與當地自然集中降雨期基本吻合,避免遭受“卡脖旱”和後期澇害。北方的氣候特點是春旱夏澇,降雨多集中在7至8月份,在四月上旬到下旬時地溫能夠達到播種要求。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2.播種量

播種量因發芽率的高低、種子大小、種植密度、種植方法和栽培目的不同而不同,凡是種子大、發芽率偏低和種植密度大時,播種量應該適當增加,反之則應該適當減少。

3.深度

一般情況下,播種深度以3至5釐米為宜,墒情不好時,可以適當增加播種深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播種的深淺要適宜,覆土厚度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出苗的時間集中而且整齊。

三、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充分的,有效地利用光、氣、水、養分和熱,各個方面的因素,使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解決穗數、粒數和粒重三者之間的矛盾,提高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一般來說,土壤肥沃,施肥較多的地塊,能夠滿足較大群體對養分的需求,所以種植密度可以稍大一些;而土壤貧瘠,供肥量較少,最好要種植的稀疏一些。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玉米的播種密度要根據品種的不同酌情而定,對於株型相對收斂型的品種,一般以每公頃保苗6萬至9萬株左右;而對於株型繁茂的品種,一般應該以每公頃保苗5萬至5.5萬株為宜。

四、玉米種植時需要注意的田間管理技術

1.苗期管理

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的這一段時間叫做苗期,苗期的生育特點是以根系生長為中心。這一時期玉米的根比葉長的快,地下是地上增重速度的1.1至1.4倍,根系重大約佔總重的50%至60%左右。

苗期的主要特性是耐旱、耐澇,但是怕草害,所以苗期適當的乾旱、土壤疏鬆,更有利於根系的生長。土壤水分過多會導致通氣不良,根系生長反而會受阻,嚴重的還會影響穗分化。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1.1,玉米間苗和定苗時期的選擇

玉米早間苗、適時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擁擠和互相遮蔽陽光,節省水分和土壤養分。如果是一次性間苗,可在4至5片葉時進行;如果打算進行二次間苗,那麼第一次可在幼苗3至4片葉時進行,第二次在4至5片葉時進行。如果當地的害蟲比較多,定苗時間可以適當推遲一些,以保證全苗,但是最晚不宜超過6片葉子。

1.2,培育壯苗

如果基肥和種肥充足,幼苗長勢又好的話,一般苗期就不再施肥。正常年份苗期不進行灌水,儘早除草疏鬆土壤,以提高地溫、保墒、抗旱、消滅雜草。但是如果在同一地塊上發現,苗大小不均勻,則必 須對小苗、弱苗進行施肥灌水,並且及時鬆土已達到苗齊、苗壯的目的。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2.玉米穗時期需要進行的管理

玉米從拔節到抽穗為穗期,此時對水和肥的需要量增加。如果外界條件適宜,養分和水分充足,就能增加有效穗的數量,在這一時期一般進行兩次追肥。

第一次在拔節前施肥,生產上叫作“攻稈”肥,目的是為了保證玉米植株的健壯;第二次是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時期施肥,這叫做攻穗肥,目的是為了保證玉米增產,讓果穗豐滿。一般在施加“攻稈”肥後,進行一次除草,這樣不僅達到除草目的,還可以用土壤把肥料蓋上,如果在除草後再結合灌溉的話,能夠更好地發揮肥效。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3.花期管理

當雄穗在頂部的葉稍中露出一釐米左右時,標誌著玉米抽雄開始。一般在抽雄後2至5天,玉米便開花了,此時的植株高度、葉片的長度和寬度都已經定型了。玉米開花期的最適合溫度應該為25℃至28℃,而且此時的空氣最好保持溼潤。如果此時的氣溫高於32℃,溼度相對溼度在50%以下時,開花就會比較少,同時花粉裂開1至2小時內,便會失去萌發能力。

反之陰雨連綿、溫度過低或者暴雨天氣,也會使花葯吸水過多而裂開,花粉因而失去活力,同樣會造成缺粒、禿尖和空杆現象。雄穗花絲從苞葉吐出的時間比抽雄晚3至5天,花絲的任何部分均有接受花粉的能力。這一時期是以開花授粉和籽粒形成為中心,所以主攻方向應該是供應足夠的水和肥。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4.玉米多餘的雄穗需要去掉

每株玉米的雄穗,大約可以生產2500至3700萬個花粉粒,這個數量足可以3至6株花絲授粉的需要。為了減少土壤營養物質的消耗,可以在玉米抽雄開始時,及時隔行去雄,這樣可以使作物光合作用效率提高,達到果穗長和果粒重的目的。

5.收穫

玉米收穫期的早晚對品質和產量都有一定的影響,授粉後50天收穫比授粉後42天收穫,平均每公頃增產1019千克,增產13%,授粉後46天收穫比授粉後42天收穫,平均每公頃增產737千克,增產9.5%,差異十分明顯。授粉後50天收穫雖然比授粉後46天收穫增產3.3%,但是差異並不明顯,所以玉米應該在子粒乳線消失時收穫為最好。

玉米種植還在靠經驗?這裡的科學方法全是乾貨,農民看得懂!


種植玉米種植光憑感覺是不行的,要想提高產量,降低病害影響,就必須由原來的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只有精耕細作才能讓土地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你對玉米種植還有哪些高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