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

朱八戒CC


一志同道合的朋友。當今社會,無論多大年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交朋友的出發點和準則,現在差異很大。在古代朋友就是義字當先桃園三結義,高山流水遇知音都是如此。當今社會交朋友出現了迷茫和曲折,有一句盛行的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交朋友出發點是我有什麼好處,我能得到什麼幫助?我能不能得到利益?這樣朋友的關係已經不純潔了,為朋友兩肋插刀,士為知己者死在這裡看不到了。但是我對這一點還是執樂觀態度,我相信大多數朋友之間的關係還是可靠的。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是能夠伸出友誼之手的。物質利益第一,金錢交換的朋友是有的,但我認為不是主流。

二遠親不如近鄰。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生活流動性非常大,不僅僅是北上廣,其他各個大中城市外地人也很多。子女上學,然後出國留學的比例也很大。所以相當多數的家庭都出現遠親的狀態,父母年歲大了,子女並不在身邊。所以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當今社會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住在一個小區裡的鄰居,有事情有困難互相幫助解決。特別是一些小區,實行了小區養老,這些老年人更是互相幫助,天天在一起說說笑笑,很開心的,真正是體現了遠親不如近鄰。

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社會開放度大,自由度大,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在職的中青年可以參加各種社會的交流認識很多圈內的朋友。退休的老年婦女可以跳各種廣場舞 老年人可以練習書法練習畫畫,可以結伴旅遊。在今日頭條也一樣,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結交網友互相學習,互相支持,互相點贊心情快樂愉悅。在所在的領域裡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

在做這些顯示德行的事情的時候,總希望能夠得到人們的理解和支持應該不孤。不過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種種侷限性造成,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你所做的事情,不能得到認可,只能還要靠自己的繼續努力。這個“德”字還要靠自己繼續堅持,不能動搖。事情往往需要有一個過程,事情結果也需要一個沉澱的時間。相信經過時間的考驗,對你的“德”理解的人和支持的人會越來越多。

我們相信並期待社會一定是德不孤,必有鄰。


清山綠水好山好水


一,“德不孤,必有鄰”,此乃是孔老夫子聖人聖言,但聖人“聖言”往往只具有普遍意義,而不具有典型意義。舉個例子,譬如我們說“天是藍的,雲是白的”,這是普遍現象。但有時候天卻是暗的,雲卻在黑的,這就是典型現象。又譬如“一天三餐”,這是普遍現象,但有時候我們甚至一天兩餐都搞得很勉強,這又是典型現象。典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往往都是與眾不同或出乎意料的,絕非普遍存在。

二,“德不孤,沒有鄰”,不正確;“德若孤,亦有鄰”,同樣不正確。我們常說“娘希匹老子好心沒好報”,其實不然,這是氣話,要相信好心必有好報。朱熹老人曾說過“德者居其中”。為什麼德者“居其中”呢?有德者必然受人尊重。

“德不孤,必有鄰”,聖人聖言,不要簡單懷疑。

謹此,謝謝!


老蔣笑話7632


這真是個好問題!

德,德性也,善良、友愛、誠實、和氣則是品德的主體構件。其意思是說:具有品德的人永遠受到尊重愛戴,擁有道德的人周圍一定有不少志同道合、心靈相通的朋友相伴在身邊。

“德不孤,必有鄰” 出自《論語》。孔夫子一代名儒,教育有道,桃李天下。不僅是對學生的諄諄教導,對世人為人處事同樣意義深刻!

現實生活中,“德不孤,必有鄰”是正能量,警示教育人們,“德為先,才能利相與”。善良處事,會有善報,誠實務商,生意興旺,以德施政,民心擁戴。倘若失去品德就會失去人們信任,失去品德就失去大家尊重。正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至理名言。

關於問答中後半句,對“德不孤,必有鄰”在現實生活中的相反情況的提問,這種情況也十分普遍,具有典型借鑑意義。但請相信,“德不孤,必有鄰”主旨絕不會錯,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相反情況,是短暫的,經不起時間考驗的。

把這種情況和當前的抗疫形勢聯繫起來,所有人都會立馬明白。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在領導本國的抗擊新冠病毒傳播工作中,消極作為,致疫情擴大,民眾遭難,不以為戒,反而千分百計甩鍋中國,置人民生命健康可不顧,編造謊言,拉籠反華同盟,一起嫁禍中國,汙名化中國。一時間,一些老牌反華國家緊隨其後,紛紛群起攻擊中國抗疫政策。

儘管如此,我國秉持大國擔當,高瞻遠矚,胸懷天下,視病毒為人類公敵,不計前嫌,不計得失,全力以赴,將大批醫療物資運送到世界疫情最需要的地方,並無條件的委派精銳醫療隊伍馳援多個國家抗擊疫情,並用事實和行動踐行“人類命共同體”的中國胸懷。

如今,隨著病毒真相的證明,隨著愛好和平,愛好正義的世衛組織、進步科學家的公正發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媒體覺悟起來,那些先前和美國一起的英國、澳洲、德國、法國等抱團甩鍋中國,汙辱中國,向中國索要賠款的國家,紛紛倒戈,認清了形勢,分清了是非好壞,重新向中國靠攏。

綜上所述,這也就很好地回答了“德不孤,必有鄰,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情況”的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