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喜欢古诗词,古诗词到底意境重要还是韵律重要?

晚风起酥寒


当然是意境更重要了。什么是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是诗人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体现。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诗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而令人神往田园生话图景。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上述两首古诗均是五言诗,前一首是五言古风,后一首是五言律诗,前者只压韵,后者不只压韵,而且符合平仄相间、相粘、中间四句对仗等韵律要求。二者虽然属性不同,但是诗中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均清新高远,耐人回味,使人读了之后身不由己地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当中,而忽略了其中的韵律。

其实古人写的一些韵律诗也是后代所谓的"大家"给安上属性的,如果严格遵循韵律去创作的话,可能就不会达到那种意境而流传千古。

如崔景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虽然写得空明悠远,意境超然,且让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但其中的前三句却不符合格律要求而出律了,而且三、四句也没有对丈。

又如,让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而耿耿于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中三、四句与二、五句,也不符合格律的平仄要求而失粘了。这两首诗虽然没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它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苍桑,恋乡优国的情感和境界,使后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综上所述,在诗词创作过程中遵循韵律固然重要,但写诗人内心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更加重要,而且写诗要具备诗的形态,最基本的得要押韵,符合声律要求,诗歌就是给人咏唱的,如果你做的诗读起来尚且不顺,没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谁又会去感受其中意境呢?对于初学者而言,先掌握押韵和声律的运用技巧,然后再去追求意境,使作品得以升华。这时,韵律相较意境而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实话实说说说说


不加铺垫,直说。诗词之格式、韵律是个框框,是个有规矩、有美感的容器。

诗词之意境是填充物。美丽的容器装满垃圾,那是一桶垃圾。

规矩的容器装满了黄金诗词,那将是完美地上等艺术品了!

有了美好的意境,包装的容器不合规矩,就像一个精美的机芯,装在一个生锈的畸型烂表壳子里,那也卖不上好价钱。

只有好的内容与规矩华美的外壳相齿合,才是诗词的上上品!

个人的胡猜。


青林223646642


古诗词当然是意境重要了,韵律是在古诗词的基础上,逐渐的发展严格起来的,特别是到了近代的唐朝,格律才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在古诗词中韵律要求不是很严,重要的是意境。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战国时期项羽的《垓下歌》就非常有名。詩中这样写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在楚汉相争中,项羽兵败乌江时写得一首绝命詩。詩中头两句一韵,后两句变韵,不像格律詩那样一韵到底。但是詩中的意境看后让人落泪,他虽然是骁勇善战的霸王,但是也得接受失败的事实,詩中对于人世无限的留恋,对于自己的坐骑的不放心,对于爱妾虞美人的百般担忧,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千情百感的一刎呜乎,时年仅仅31岁。

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现代社会管古诗词叫作古风,因为古风在韵律,字数,等方面要求都不太严格,而近代唐代以后的律詩,绝句,曲牌詩词就要求严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