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文:歷史真言

西漢初年,楚漢四年戰爭使中國遭受重創,正是在這片廢墟上建立了一個新政權,如何擺脫舊的封建秩序,克服當前的困難,鞏固新的政權,成為了漢高祖劉邦必須要面對的嚴峻考驗。劉邦雖然出身平民,學識淵博,但他有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政治遠見。

他還善於選人用人,善於在複雜的社會形勢下采取必要措施,善於權衡利弊,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因此,為了扭轉漢初的困境,他及時採取了各方面必要的措施,新生的漢代政權經過鞏固和加強,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西漢經歷了漢初高祖的艱難歲月,漢惠帝的優柔寡斷和自我保護,以及呂后制的八年,進入文帝和景帝時期。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總體形態表現為經濟穩定持續增長、人民安居樂業以及民風淳樸。這一盛世始於文景,至漢武帝時達到鼎盛,並延伸到昭、宣兩帝時期。它不涉及西漢歷史的全過程,也不僅限於文景兩帝時期。它包含了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其意義和影響足以為後人所敬仰。後人在評論中國的歷史功績時,一定會以漢盛世為範本。

黃老之學盛行

漢高祖劉邦在位12年,在最初的5年裡,他致力於與項羽爭奪天下,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天下的蕭條。在接下來的7年裡,他開始真正地治理天下來鞏固統治,建國之初,首先要剷除異己(異姓諸侯王),努力的完善制度,加強封建統治,使國家各方面走上正軌。

劉邦主張賞賜有功者、懲治作亂天下的小人,這種軟硬兼備、恩威並重的政治作風,也成為早期黃老政治的主要特徵。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同時,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醫治戰爭中受傷的士兵,減輕人民的負擔,恢復國民經濟的發展,為西漢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國家逐步走上正軌,可以說這種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到了漢惠帝時期,都一直佔據主流思想,直至漢武帝時期,推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儒學漸漸走上歷史舞臺,為西漢的黃老政治畫上了句號。

文帝、景帝的主觀貢獻

漢代著名的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為人謙和寬容,高祖死後,呂后控制了軍事和政治權力。在呂后死後,劉恆繼承了王位,成為皇帝。漢文帝登基後,注重教化人民,倡導簡樸的生活,以不擾民為宗旨,他深知王位來之不易。

他對擁立自己為王的功臣們逐一封賞,重用跟隨劉邦父親開國的老官員,恢復了被呂后貶斥的劉姓諸侯,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統治。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在政治上,廢除連坐制度,改革法律制度,廢除多餘的勞民制度,在經濟上,主張輕徭薄賦,以民為本,開放原屬國家的山、林、河等資源為百姓提供副業生產;軍事上,一面與匈奴和親,一面加強邊關防守,不主動進攻,但對方一進攻,立即迎戰。

當時不僅內政急需整理,邊境問題也十分嚴重,面對“胡強南勁”的形勢,漢文帝及時採取了有效措施,為自己贏得了較好的外部環境。他在位期間,可以說百姓安居樂業,遵守禮節,社會一派祥和。

漢景帝劉啟,在劉恆的其他四個兒子相繼去世後,大臣們提議劉啟做太子,劉啟成為皇帝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進。政治上,它強化了中央集權,聽從賢臣的意見,逐步平息了國家的動亂,削弱了國家諸侯的分裂局面但沒有根本上解決。

經濟上,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基本延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寬厚與威信相結合,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損失,減輕了人民負擔,加強了思想交流,促進意識形態和文化的發展。尊重各種學術思想的共同傳播。董仲舒的百家爭鳴,極大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在國家軍事問題上,要逐步加強國家軍事力量,打擊不斷騷擾邊疆的少數民族,維護國家權威。漢景帝一直努力剋制自己的慾望,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保證了文景之治的實現。

文景之治時期的重要舉措

  • 重視農業和輕徭薄賦

國家以發展農業生產為重點,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繁榮,主張輕徭賦稅成為歷代統治者治理國家最常用的措施。

漢高祖時期,劉邦為挽救經濟的頹勢,積極推行減賦役政策,根據國情制定了相應的稅法,儘可能減輕人民的負擔,為鞏固政權提供了基礎。在惠帝、呂后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經過幾年的輕徭賦稅,農業生產終於恢復和發展,經濟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文帝登基後,多次下詔勸說農桑,並兩次減免地租和地稅。農業生產在增長,但國家仍然沒有儲蓄,已經恢復的人民經濟又開始掙扎。文帝末年和景帝初年,許多人遭受了早期的水災、蝗災和疫情,極度缺乏食物。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文帝思考有沒有因為官員的生活過於奢侈,各種牲畜吃得太多,然而產得太少,用得太多都會使農民承擔後果,他還與大臣們討論了任何能幫助人民擺脫困境的建議,這表明文帝一直關心農業和人民的溫飽。景帝繼承了父親的事業,繼續實行以農為本的方針,使天下廣物農桑,儲蓄國家糧食,使人民安居樂業。

  • 儒家參政與孝道

文帝時期,統治階級仍然受到無為政治的影響,遵循舊規則,社會弊端日益明顯。權貴商人趁機掠奪社會財富,老百姓處於水生火熱當中,統治者們憂心忡忡。

文帝認為當前的重點是讓人民有足夠的溫飽,於是採納部分儒生的意見,儒家學者們看到了希望,積極推動儒家政治儘快走向歷史舞臺,漢武帝開始,儒生的地位上升,在政治上上升為統治地位。

  • 廢除苛法和崇尚節儉

任何專制、暴力的壓迫,最終都會被推翻,因此,從艱難歲月中走出來的西漢,總是以此為戒。劉邦入關後,首先廢除了秦朝的嚴苛法律,制定了符合民心的規定,以此來凝聚和壯大反秦隊伍。

但畢竟,這只是治標不治本,很多不法分子依舊逍遙法外,於是他聽從了蕭何的建議,恢復了一些秦律,有最殘酷的“誅三族”。

建文帝劉恆在位時就得到了劉姓高級官員的支持,也很少用到酷刑,這成為文帝廢除嚴厲法律和多項刑事的前提。

治世楷模:“維護統治穩定基礎”,淺談文景之治的歷史作用

文帝在位期間,一些極其殘酷的刑罰被相對溫和的刑罰所取代,在對服刑人員進行懲罰教育時,注重其思想教育,並根據情節輕重重新量刑,尊重監獄。景帝即位之初,在文帝宣佈廢除體罰的基礎上,刑法進一步減少,受刑人一般只承受較少的肉體和皮膚的懲罰。

在我國長期的經濟生產和社會實踐中,依靠艱苦樸素積累財富,創造輝煌,推動歷史進步,逐步形成崇尚節儉的風尚,這也成為中華民族崇高的傳統美德。

在漢文帝統治期間,生活簡單,御車、御馬、御衣的數量沒有增加,據說有人獻上千裡馬,漢文帝下令人們歸還,並交了路費以避免損失,非常重視窮人,提供基本補貼。

結語

西漢文景之治,是封建專制社會下的第一個盛世,人民生產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出現了多年未見的安定繁榮景象。只有從文帝、景帝這一時期的歷史來看,他們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復甦的政策,如休養生息、輕徭賦稅、刺激生產等,有效地鞏固了漢代的封建統治秩序,人民生活安定,民風淳樸,社會安定繁榮。西漢時期也是我國曆史上人才和社會進步的大好時期,政治力量日益鞏固,為思想文化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