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了一次震動全國的歷史事件,那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極具標誌性的事件“五四運動”,時隔101年後的今天,五四運動與五四精神依然影響著許多人。在這場著名運動發生的時候,作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正好創辦了21年,作為當時最為先進的高等學府,這裡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地方,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年五四運動中的核心。至於五四運動與五四精神,任何一個人都會說出來一二,所以今天想沿著當年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在北京城裡的建築遺蹟走上一圈,心靈感受一下曾經的風雲時代。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今天在中國任何一個要參加高考的學生當中,北京大學註定是最為閃亮的名字之一。作為著名的戊戌變法中殘留的成果,北京大學最早的名字叫做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的7月3日,任命當時的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最早的京師大學堂校舍位於如今的沙灘后街55、59號。沙灘后街東起沙灘北街,西邊到景山東街、北面是大學夾道,南邊與西老胡同相接,在清朝的時候叫做馬神廟。當時的校址是一座清代的格格府。格格府的主人是乾隆帝第四個女兒和嘉公主。和嘉公主的母親純惠皇貴妃是一位漢人,是乾隆時期唯一的真實的皇貴妃,和嘉公主的駙馬也是大大的有名,那就是曾經被傳為是乾隆私生子的福康安,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39歲的公主撒手人寰,埋在了今天的通惠河畔。現在遺址內還保存有當年正殿和公主府建築。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後,就在這位公主的府邸建立了校舍。原來公主府的中路成為了主管全國教育的中央衙署,經過翻修和興建,整個京師大學堂連通中央衙署共建有將近500間房屋。當年修建的數學系教學樓、以及“西齋”中的十四排中式平房還保留著,這十四間平房曾經是的當年共產主義讀書會小組成立和活動的地點。著名作家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裡的部分情節也是以這個院子為背景而撰寫的。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隨著京師大學堂的發展,逐步成為了當時國內重要的高等學府,也因此吸引來了各地的學生,導致了格格府空間不夠用了。於是在1908年修建了分科學院,地址就在安定門外黃寺南邊,也就是今天的安德里北街21號。之前講和平里的時候曾經提到,當年這個附近屬於城外,環境、與本部的聯繫等方面都不方便,於是建成後不就廢棄不用了,成為了北洋政府的炮兵營。這座教學樓由來自日本的建築師真水英夫設計,這位設計師在北京設計的另外一個建築是位於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舊址。如今僅存的五組建築,其中有兩棟是主樓,三棟是配樓。兩棟主樓均為磚木結構,整個樓體做工精細,比例協調,手法純熟,是一組對中國近代教育史和建築史都具有重要研究與保存價值的建築。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如今我們最熟悉的位置,也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就是五四大街的北大紅樓。位於安德里的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續使用。因此當時已經改名為北京大學通過比利時的貸款興建了這座後來影響整個中國的建築。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1918年北大紅樓正式修建完成,最開始這裡是學校文科、校部以及圖書館的所在地。整個建築呈工字型,磚木結構,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一萬多平米。因為通體採用了紅磚,所以叫做了紅樓。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在蔡元培擔任校長的時候,匯聚了許許多多耳熟能詳的、那個時代的精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楊昌濟、胡適、馬敘倫、馬寅初、李四光等都先後在此工作過。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如今這裡是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對社會開放。對外開放的參觀區分北京大學紅樓一層和院內平房展廳兩部分,復原了李大釗辦公室、原校長辦公室、文科教員休息室、日刊處、第二閱覽室、學生教室等場景。通過圖文、實物又回到了當年的風雲際會的時間。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另外北河沿大街甲83號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舊址,由著名建築師沈理源設計。如同今天北大圖書館一樣,當年這裡同樣是中國普及近代文化教育、宣傳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著名的哲學家任繼愈先生和歷史學家陶元珍先生都曾經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沙灘北街15號院,原來是乾隆朝大學士傅恆的家廟,傅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和嘉公主的公公,福康安的父親。如今我們在北京動物園附近的北京石刻博物館裡還能看到當年家廟裡乾隆敕建的傅恆征伐金川的功績碑。1931年北京大學購得此處房產,在梁思成、林徽因的共同設計下,建成了北京大學地質館。整個建築地上三層,屬於我國最早引進西方現代建築的優秀作品之一,雖然唐山大地震後建築的加固對原有的簡潔風格有所破壞,但是不能磨滅其在中國的近代建築史上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這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使用。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在沙灘北街上還有一處當年北大的建築,就是位於乙2號的北京大學女生宿舍舊址,位於原來北京大學院內的東北側,同樣是出自梁思成之手的經典建築。地上三層建築呈公寓式佈局,按照《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排序分成了八個大的居住單元。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傳承五四精神,尋找當年北京大學的足跡

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從沙灘的舊建築搬進了如今海淀區的校址,一直到了今天。縱觀整個北京大學在北京的建築發展史,儼然是近現代中國的歷史寫照,一直也是中國思想、科學、人文的重要基地,正如蔡元培先生當年說的那樣:“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在又一個五四青年節,也是北大校慶到來的時候,讓我們有機會去這些曾經的老地方去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