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端午,憶童年,話端午 || 蔡芳芳

作者 蔡芳芳,甘肅省古浪縣人 ,古浪縣作協會員。

憶童年,話端午

清晨的陽光透過天空中的幾片浮雲,把一些細碎的溫暖灑向大地。村莊深處,一所小院的大門敞開著,金黃色的木頭門框高處的縫隙中,插著的幾根柳枝兒,正隨著盈盈微風輕輕擺動!

小院裡飄蕩著一股柴火的煙味,時不時的還能嗅見一股菜籽油的香氣。

母親在廚房裡忙碌著,三個孩子繞在身邊,指手畫腳“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不小心,碰掉了母親手裡的擀麵杖。母親板起臉,呵斥了一聲,孩子們就一溜煙的都跑了,跑到院子裡,接著“嘰嘰喳喳”打打鬧鬧······

話說端午,憶童年,話端午 || 蔡芳芳

忽聽得母親喊了一聲:“芳芳,拿個柴來。”吵鬧聲便戛然而止。三個孩子又爭先恐後的跑到門外,隨手從柴堆上拾起兩根柴棒,飛也似地朝廚房跑去,也不管母親剛剛喊的是哪一個!

母親接過一根柴棒填進灶膛一縷煙過後灶膛裡的火焰就吐著性子竄了出來。

鍋裡的油燒開了,清凌凌的,如水一般。母親把擀好的麵餅順著鍋沿滑進鍋中,剎那間,隨著“呲呲····”的聲響,油鍋裡泛起無數的小氣泡。等鍋裡的麵餅慢慢浮起來的時候,已是一面金黃。母親用一雙長一點的筷子把麵餅翻個個,又是“呲呲”的陣聲響······母親把炸的金黃的油餅撈出鍋,再看,三個孩子立在鍋邊,盯著那塊油餅已經在咽口水了。

母親故作嚴厲地說:“熱油餅不能吃,吃了會積食,若是吃壞了肚子,就吃不了卷糕了。”說話間,又將幾塊麵餅依次放進鍋裡。

說起卷糕,三個孩子聞著香味拌著嘴巴,越發顯得垂涎欲滴。

牆角的面櫃上放著已經蒸好的米糕,還冒著絲絲熱氣。大米蒸的諾諾的,紅棗蒸成了棗泥糕,灑在上面的白糖已經融化了,隨著飄散的熱氣聞得見足夠的甜味。

話說端午,憶童年,話端午 || 蔡芳芳

母親還是不忍心看著孩子們盯著鍋邊咽口水,就拿起早先出鍋的一塊油餅,一人一點分給三個孩子,然後又語重心長的說:“一人一點先吃上,但不能再吃了,等晾涼了再吃,先去玩去。”孩子們拿著母親給的小小的“恩賜”高興的跑開了。看看別人的,再看看自己的,咬一小口,再咬一小口,突然忍不住,三口兩口,手中的油餅就全下肚了,可嘴裡還沒吃出是個什麼滋味兒呢。於是幾個孩子又扒著廚房門框往裡瞧:母親還在繼續擀麵餅、繼續把麵餅放進油鍋、又繼續把一塊塊油餅撈出鍋。瞧見孩子們的饞樣,母親忍不住笑了,又說:“我的娃聽話,先玩去,等卷糕做好了再吃,這會熱油餅子吃壞哩。”聽了母親的話孩子們只好悻悻離去。

日頭越來越烈了,幾個孩子百無聊賴,蹲在院外的柳樹陰下數螞蟻,三回五回數不清,不知道是螞蟻太多,還是心裡惦記著廚房裡的熱油餅。多希望母親再喊一聲“拿柴來”,就算吃不成油餅,可以聞著香味看著母親到底怎麼做卷糕也行啊!

等油餅炸完後,母親一定會把棗泥跟大米糕攪拌均勻,然後挖一勺,裹在一塊油餅裡。每一塊油餅裡都要有適量的大米和一顆或者兩顆棗核,那就是一個完美的卷糕,咬一口,香在齒間,甜在心頭。

之所以覺得卷糕那麼饞人,是因為平常都吃不到,一年也不過就這一次。母親說油餅卷糕是過端午才吃的,可惜一年沒有兩個端午,幸好今天又到端午!

晌午時分,父親下地回來了,孩子們湊到父親跟前,七嘴八舌跟父親說母親炸油餅做卷糕的事。父親一邊拍打著身上 的土,一邊笑呵呵的問幾個孩子:“幾個饞蟲,一人能吃幾個卷糕?”

“三個。”大一點的那個孩子說。

“我也吃三個。”另一個也附和到道。

“我能吃五個。”

“哈哈哈,你最小你能吃五個?”“吃五個變豬八戒了!”最小的孩子剛說自己吃的對,就被兩個姐姐笑話了。父親也笑了,母親也笑了!

“母親終於又喊了一聲:‘’芳芳,你來。”幾個孩子又一起攆進了廚房。母親已經將做好的卷糕擺上了桌,另外在一個小盆裡裝了幾個遞給那個大一點的孩子,說:“快去給您爺爺奶奶送幾個,送下了回來吃。”

這個“活”另外兩個孩子再也不搶著幹了,母親喊了“芳芳”就只能“芳芳”去幹。芳芳接過母親手中的盆,望了望桌子上的卷糕,有點不太情願,但想到爺爺奶奶平日裡很疼自己,芳芳還是高興的朝奶奶家走了······

話說端午,憶童年,話端午 || 蔡芳芳

回來的時候,母親又做好了麵湯,剛好就著卷糕一起吃。

吃著卷糕,喝著麵湯,三個孩子腮幫子鼓的圓圓的。吃完了一個卷糕,芳芳瞅了瞅插在門頭頂的柳枝疑惑的說:“過端午要吃卷糕,那在門上插個柳條兒有什麼用呢!”

父親吃過後已經去堂屋休息了,母親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頓了一會才說:“先人們遺留下來個過端午要在門上插柳條。”

沒有讀過書的母親自然說不出更多絕對的道理,不過這一句“先人們遺留下來的”倒是給端午節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想必,過端午時在門頭頂上插柳枝比吃卷糕蘊含了更多的深意。幾個孩子吃著卷糕不吵不鬧,似乎是一瞬間產生的敬畏之心,讓幼小的心靈感受到了節日的莊重。

隨著灶膛裡柴火的熄滅,一陣陣微風將院子裡彌散的香氣捲走,母親做頓卷糕夠吃兩頓,解了饞的孩子們拿著一塊有比昂再也沒有那種狼吞虎嚥的慾望了。

午後,幾個孩子又躲在樹蔭下看螞蟻,還時不時的故意丟下一點米粒,看螞蟻們會不會把他拖走。時而靜悄悄的看著,時而又因一點小小的樂趣笑的前俯後仰,直到太陽落下西山,柳樹把他的影子伸的好長好長·····

忽然間又聽見母親再喊:“娃兒們,吃飯來。”

三個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跟母親喊。

“我不吃,我不餓。”

“我也不吃,我也飽著哩。”

“媽媽,我也不吃,我還有油餅子。”

“哈哈哈······”孩子們笑了,母親笑了,院外的柳樹也笑了,嘩啦啦,搖響它的枝葉,也像是在為這個端午節慶祝······

話說端午,憶童年,話端午 || 蔡芳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