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鬥草打馬跳鍾馗,

飲酒採藥避五毒;

每逢五月躲端午,

惡月惡日祭龍神。

端午節在眾所周知的概念裡是紀念屈原,而在屈原之前,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擇“龍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

後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而與人相關的起源也是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祭獻給河神的女孩 by 縱月

世界上的大河如尼羅河、底伯爾河、泰晤士河、恆河等等,在古代都被人們加以神化和崇拜。在印度古書中,記載著關於恆河從天上流下來保佑著這個世界的傳說。

在中國發現的巖畫中,有許多祭祀河神的圖像。祭河神與古代人們傍水而居有關,在日常生活中,大河能給人類帶來財富,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說祭河神同樣反映了人們對滔滔河水的尊敬和畏懼。

古人一直相信有河神存在,歷史上黃河經常決口成災,災情一大,統治者就要舉行盛大的儀式祭祀河神,祈求河神的保佑。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武夷山端午節祭河儀式

自1990年以來,武夷山九曲溪每年都會舉行祭河活動,祈福納祥,祈願風調雨順,九曲溪上的排工、武夷山民眾和廣大遊客平安、健康。如今武夷山九曲溪祭河習俗已持續了29年。

儀式於端陽當天中午12點開始,由武夷山景區竹筏工人組成的兩個竹筏隊伍,伴著鞭炮聲開始在河面上競渡,奮勇前行的同時把鹽、茶、米、芝麻等祭品撒入河中。

古老的儀式飽含著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對鄉土山河的信仰與熱愛。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福建武夷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端午節來源的一些考據雜談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

《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

《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

《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

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

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

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隋代杜臺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也與屈原無關。

《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祭河競渡沐蘭湯原為驅邪(武夷山九曲溪端午節舉行祭河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