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陽光似潑,榴花欲燃

五月五

風來蒿艾氣如薰

仲夏日

又是一年端午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懷屈子

千古幽情與誰傾訴

感杜甫

龍日草堂詩意綿長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端者,始也;午者,五也。端午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帶著艾蒿的清香和《楚辭》的蒼茫,帶著華夏民族傳統文化記憶,在歷史長河裡行走了千年。

今日端午,願君安康。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其內含的人文精神使之成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正是初始之意,農曆五月亦稱“午”月。如此一來,這個節日也就完成了從“初五”到“端五”再到“端午”的演變。

根據時歷、地域、風俗的不同,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重五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等,它既是一種紀念,也是一個情結。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關於端午的起源,說法不一。有源於古越祭祀龍圖騰之說,有源於周代浴蘭之說,也有源於紀念伍子胥和孝女曹娥之說。

而流傳最廣的說法,自是源於紀念投身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

在這個節日裡,我們紀念一段故事,紀念一位古人,紀念似水光陰,以及在光陰裡意蘊愈加深厚的文化精神。


端午的習俗,自古便豐富多彩。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


賽龍舟、吃粽子、採艾草、飲菖蒲酒、掛荷包、戴五色繩等活動,讓端午節的歷史遺韻越發醇厚。


在端午,祈福求平安是一種情結。這種情結從一株艾草,一個粽子,一根長命縷開始。

農曆五月初五,正值仲夏期。此時的草堂,竹映流水溢荷芳,清渠潺潺風微涼。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日光煦煦,風朗氣清,浣花溪畔夏蟬鳴。茂林蔭蔭,碧草萋萋,端午日,杜甫草堂清幽叢生。

掩映紅牆的翠筱,點綴梅園的粉蕖,草堂影壁處盛著藍天的青瓷,工部祠簷上留著苔痕的黛瓦,這些屬於夏天的每一抹色彩,共同交織成一幅名為“草堂仲夏”的畫卷。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在端午節的草堂,“香”是重要的記憶節點。

玉荷初綻,清芬四溢;白梔子荼蘼,餘香醉人,加上草堂古籍書卷裡的墨香以及一縷不知從何處人家飄來的粽子甜香,這些雜糅著大自然和人類饋贈的香氣,令端午的草堂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適宜來草堂。

良辰,當以美景作伴,而屈原和杜甫相傳相承的文脈與愛國精神更是在這天不能拒絕草堂的理由。


手接汨羅水,天心知所存。

固教工部死,來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

消凝傷往事,斜日隱頹垣。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在杜詩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窺見屈原。二人對祖國命運的擔憂,對腳下土地的熱愛,對人民的同情,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不朽,共同滋養著草堂的精神內核。

那個獨立汨羅江畔,“上下求索”的身影,和那個站在茅屋前振臂高呼“廣廈千萬間”的身影,在端午節的草堂,穿越時空重疊在了一起。


一江水,一草堂,文心常同,風骨永存。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唐菓子,起源於唐代的一種麵點。匠人憑藉對四季的敏感用果子譜寫出歲月風味。外形玲瓏小巧,內在一期一會的寓意,唐菓子註定極具詩意。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石楠花與錦玉結合有《狂夫》之味;引千切作草加以粉果子點綴,是《江畔獨步尋花》;湛藍浪花為形,一葉小舟“飄蕩”其中,為《秋興八首》。

當杜甫詩歌遇上淡雅精緻的唐菓子,草堂裡碰撞出一段最典雅浪漫的火花。


端午佳節,“一詩一菓子”菓子主題展及體驗活動於今日起在草堂萬佛樓前舉辦,晶瑩剔透的草堂錦玉粽與杜詩唐菓子,不來親自瞧瞧嗎?


“一詩一菓子”菓子主題展


活動時間

2020年6月25日--7月24日

10:00--16:00

(以現場公告為準)


活動地點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萬佛樓

端午 | 端陽粽甜艾草香,草堂龍日祈安康

六月天,有晴明疏朗;端午日,有粽味詩香。


那何不走進草堂,在大雅堂的杜甫與屈原像前,一訴衷腸。


杜甫草堂博物館祝您和家人端午節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