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变暖问题愈发引起我们关注,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成任何国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即使已经很努力地做出节能减排改变,依旧没有避免病毒趁虚而入,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幅缩水,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于是更多时候将抵抗通货膨胀的目光转移到不动产中来。

说起不动产,不得不提到房地产,房子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就像大米一般,货币贬值后钱变得“不值钱”,但是生活保障类产品却不会因此大幅缩水,但是房子作为刚需产品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多了反而不值钱,况且国家对房地产发展愈发重视,回归住房本质才是房地产发展最正确方向,那么除了房子,什么还能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呢?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有人说除了房子,就只有与之毗邻的商铺了,都属于不动产,生活在城市中,我们需要商铺为生活提供配套服务,从历史发展来看,商铺更有“一铺养三代”的美言,但是好久不长,现如今的商铺现状貌似比房价下跌还危险:

一是街上的商铺大量处于空置状态,无论是购物中心和社区底商还是文旅商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置现象,让实体商业显现不出真正的活力。

二是商铺数量仍在上升,商铺出现过剩现象,即使周边人口十分密集的区域,商铺依旧存在长期未使用的情况,甚至5年前的商铺在人口密集区域都处于毛坯状态。

昔日红红火火的百货大楼,现如今也变得人烟稀少,2019年火爆的网红商业街,也因为疫情褪去了热度,为什么商铺会出现这样危险的信号呢?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一、业主与商家在租金上难以达成一致

用有价无市一词形容毫不过分,商铺租金高,业主与商家在租金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不难理解,商家投资商铺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追求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至少比银行定期存款高才会吸引到大量投资者入场,但是租金却跟商家经营息息相关,商家成本预算大后,高租金自然承担不起。

对此,部分业主也做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比如以免租金的方式为商家减轻运营成本,但是长远来看并不奏效,一方面商家的经营很难把控,业主即使给出较高免租期,也不能保障后续收租时很顺利,另一方面免租期对商家而言并没有太多实质利益,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商家还是需要为免租期买单,长此以往,透支行为并不能有效改善商业地产现状。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二、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较大,直接影响到商铺潜在价值

生意越来越做了,这两年这样的呼声越来越多,是的,实体商业受到互联网对影响不容小觑,导致许多实体店不得不缩减自身利润,有时候甚至直接关门倒闭,生意不好做时,就会出现商家与业主违约现象发生,进而商铺就被空置出来。

有的朋友觉得互联网是商业发展的改革,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所以商铺的价值缩水是必然结果,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毕竟互联网对这块商业蛋糕进行了分割,并且大块归属到互联网中来,很多人一年也难得去实体店买件衣服,导致实体店几乎完全失去了零售市场,然而商铺是业主高价买来的,让他们低价格出租无异于忍痛割爱,钱让开发商赚走后,又受到互联网冲击,自身很不情愿接受商铺贬值的事实,于是就出现了有价无市的现象。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三、人口分化,商铺的地段优势不再明显

虽然商铺都是集中在城镇中,大方向来说占据地理优势,但是商铺之间的竞争开始侧重在人流量方面,随着新区、新楼盘的不断开发,人口渐渐分流,小城市人群往大城市靠拢,郊区向市中心靠拢,使得小城市和郊区的商铺短时间内显得廉价,商家经营状况不佳,租金上涨能力有限。

另外投资者在购买商铺时,回本周期变相延长,有的商铺投资回报率甚至不如银行定期存款,更别提能跑赢通膨,以至于有的商铺即使地段较好,由于商铺购买价格过高,投资回报率同样难以跟上,投资者对商铺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即使是开发商在售卖商品时签订返租协议,投资者依然存在诸多顾虑,比如返租风险、产权问题等。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由此可见,比房价下跌更危险的信号已经出现,刚需购房是为了居住 ,房价即使出现下跌对自身影响也不会很大,但是对于商铺投资而言,本身购买商铺的价格就较高,月供时限也远低于房子,对商铺的增值预期也较高,经不起商铺价格下跌的打击,一旦租金下降,就代表着白花花的银子一点一点流失,最终只有那冷冰冰的物业,还得每月缴纳物业费。

商业地产大佬王健林,其布局也多次证明持有商铺资产是比较危险的信号,万达集团甩卖购物中心、酒店、公寓等商业资产,无疑给投资者一个信号:商铺在商业大环境下,价值优势不再明显,互联网风口下,商铺值不值钱已十分明确。

比房价下跌还危险的信号来了:业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更多房产、商业知识,欢迎关注本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