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球變暖問題愈發引起我們關注,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變成任何國家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即使已經很努力地做出節能減排改變,依舊沒有避免病毒趁虛而入,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大幅縮水,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於是更多時候將抵抗通貨膨脹的目光轉移到不動產中來。

說起不動產,不得不提到房地產,房子是人們生活的保障,就像大米一般,貨幣貶值後錢變得“不值錢”,但是生活保障類產品卻不會因此大幅縮水,但是房子作為剛需產品的同時,並不意味著越多越好,多了反而不值錢,況且國家對房地產發展愈發重視,迴歸住房本質才是房地產發展最正確方向,那麼除了房子,什麼還能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呢?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有人說除了房子,就只有與之毗鄰的商鋪了,都屬於不動產,生活在城市中,我們需要商鋪為生活提供配套服務,從歷史發展來看,商鋪更有“一鋪養三代”的美言,但是好久不長,現如今的商鋪現狀貌似比房價下跌還危險:

一是街上的商鋪大量處於空置狀態,無論是購物中心和社區底商還是文旅商業,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空置現象,讓實體商業顯現不出真正的活力。

二是商鋪數量仍在上升,商鋪出現過剩現象,即使周邊人口十分密集的區域,商鋪依舊存在長期未使用的情況,甚至5年前的商鋪在人口密集區域都處於毛坯狀態。

昔日紅紅火火的百貨大樓,現如今也變得人煙稀少,2019年火爆的網紅商業街,也因為疫情褪去了熱度,為什麼商鋪會出現這樣危險的信號呢?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一、業主與商家在租金上難以達成一致

用有價無市一詞形容毫不過分,商鋪租金高,業主與商家在租金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不難理解,商家投資商鋪的目的是為了增值,追求較高的投資回報率,至少比銀行定期存款高才會吸引到大量投資者入場,但是租金卻跟商家經營息息相關,商家成本預算大後,高租金自然承擔不起。

對此,部分業主也做了相應的改善措施,比如以免租金的方式為商家減輕運營成本,但是長遠來看並不奏效,一方面商家的經營很難把控,業主即使給出較高免租期,也不能保障後續收租時很順利,另一方面免租期對商家而言並沒有太多實質利益,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商家還是需要為免租期買單,長此以往,透支行為並不能有效改善商業地產現狀。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二、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衝擊較大,直接影響到商鋪潛在價值

生意越來越做了,這兩年這樣的呼聲越來越多,是的,實體商業受到互聯網對影響不容小覷,導致許多實體店不得不縮減自身利潤,有時候甚至直接關門倒閉,生意不好做時,就會出現商家與業主違約現象發生,進而商鋪就被空置出來。

有的朋友覺得互聯網是商業發展的改革,是人類進步的象徵,所以商鋪的價值縮水是必然結果,這一點我們不可否認,畢竟互聯網對這塊商業蛋糕進行了分割,並且大塊歸屬到互聯網中來,很多人一年也難得去實體店買件衣服,導致實體店幾乎完全失去了零售市場,然而商鋪是業主高價買來的,讓他們低價格出租無異於忍痛割愛,錢讓開發商賺走後,又受到互聯網衝擊,自身很不情願接受商鋪貶值的事實,於是就出現了有價無市的現象。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第三、人口分化,商鋪的地段優勢不再明顯

雖然商鋪都是集中在城鎮中,大方向來說佔據地理優勢,但是商鋪之間的競爭開始側重在人流量方面,隨著新區、新樓盤的不斷開發,人口漸漸分流,小城市人群往大城市靠攏,郊區向市中心靠攏,使得小城市和郊區的商鋪短時間內顯得廉價,商家經營狀況不佳,租金上漲能力有限。

另外投資者在購買商鋪時,回本週期變相延長,有的商鋪投資回報率甚至不如銀行定期存款,更別提能跑贏通膨,以至於有的商鋪即使地段較好,由於商鋪購買價格過高,投資回報率同樣難以跟上,投資者對商鋪的期望值越來越低,即使是開發商在售賣商品時簽訂返租協議,投資者依然存在諸多顧慮,比如返租風險、產權問題等。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由此可見,比房價下跌更危險的信號已經出現,剛需購房是為了居住 ,房價即使出現下跌對自身影響也不會很大,但是對於商鋪投資而言,本身購買商鋪的價格就較高,月供時限也遠低於房子,對商鋪的增值預期也較高,經不起商鋪價格下跌的打擊,一旦租金下降,就代表著白花花的銀子一點一點流失,最終只有那冷冰冰的物業,還得每月繳納物業費。

商業地產大佬王健林,其佈局也多次證明持有商鋪資產是比較危險的信號,萬達集團甩賣購物中心、酒店、公寓等商業資產,無疑給投資者一個信號:商鋪在商業大環境下,價值優勢不再明顯,互聯網風口下,商鋪值不值錢已十分明確。

比房價下跌還危險的信號來了:業主租不出,商家租不起


更多房產、商業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