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追了n集《清平樂》,那些名詩人好詞好句沒記得幾首,帥皇帝(王凱演)的後宮香豔軼事倒是撩起了八卦心,打開頭條就喜歡看別人對宋仁宗趙禎感情生活的評論。

某天看文章的時候看見有人就在評論區留言說“宋仁宗是不是太渣”,引起了昕玥一番聯想。

在社會文明如斯的今天,去質疑一個古老封建皇朝的皇帝在男女關係上是不是“渣”,這確實是一句很有趣的問話。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如果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去看,趙禎的所作所為算不算“渣”呢?

要衡量趙禎到底渣不渣,我們得要搞懂現代人對“渣”的一般定義。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由定義可以推知,指責男人渣有兩種指向,一種是花心,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第二種是薄情,發生了關係不負責,或者得了好處卻態度冷漠,只顧自己。

無論是《清平樂》對他的塑造還是根據史書爆料,都沒有迴避趙禎“好色”的性格。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早在少年時期,趙禎就因為“好色”與太后劉娥產生意見分歧。

其時趙禎雖然只有十來歲,眼睛卻開始挑人,獨獨喜歡貌美的女子,一眼看中富商王蒙正的女兒,對其魂牽夢繞。

據說此女閉月羞花,“姿色冠世”。

可正是因為國色天香,劉太后覺得“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舉起大棍棒打鴛鴦,把這名女子許配給她前夫的兒子。

到了15歲,劉太后開始給趙禎物色正妻,趙禎很快忘卻了王氏,饒有興致地在眾“選手”中選中容貌姣好的張氏(張美的曾孫女)。

結果劉太后還是覺得漂亮的不靠譜,硬給他塞了一個長得比較安全的郭氏。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妻子不漂亮,趙禎卻不會斷絕對美的追求,於是就在妾室裡彌補遺憾,流連於尚、楊二位美人,誇張到“每夕侍上寢”,還為此得了一場大病,數日不省人事(景祐元年,1034年)。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好不容易熬到太后死了,趙禎迫不及待去換一房賞心悅目的妻子,就找個機會抓到郭後的錯處把她給廢了。

這邊的郭氏剛廢,趙禎馬上對美若天仙的富家女陳氏一見傾心,全然忘記剛剛廢后時“當求德門,以正內治”的託詞,而對其出身視而不見。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不過最後迫於大臣們的壓力,趙禎還是放棄了陳氏,非常不樂意地娶了“貌醜不惑君”的曹氏(劇版江疏影扮演),但對其熱情度連郭後都不如。

不多久,經某些有心人牽線,趙禎又看上了豔麗無比的舞女張氏,併為之神魂顛倒,若干年內“三千寵愛在一身”。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但是這份專情並沒有持續了多久,特別是隨著張的暴死,後宮瑤池又見新人笑,劇中塑造的董秋和對應的原型是史書記載的董淑妃。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以上是趙禎的“花心”史,下面再說說他的“薄情”。

對前妻的薄情。

趙禎對前妻郭氏原本沒有多少情意,一半是郭氏自己的原因,長得不咋地還飛揚跋扈;另一半是養母違揹他的意願強扭一個瓜,不親近多少有賭氣的意味。

但是當他順著自己的心意把她休了之後,大臣又給他塞了一個更不好看更不喜歡的老婆(歷史上趙禎對郭氏好過對曹氏),趙禎便又開始念前妻的好了,於是又跟她曖昧起來。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郭氏自以為可以翻盤,向趙禎提出以皇后身份重回中宮的要求,沒想到這話一出口便招來了殺身之禍,睡到半夜“暴病而亡”。

作為趙禎和郭氏之間的信使太監閻文應(與郭氏有過節)具有特大嫌疑,電視劇甚至很露骨地通過張茂則的嘴去說出閻文應毒殺淨妃的具體手段,便是故意更換太醫藥方。

然而,人去茶涼,趙禎並沒有為“一日夫妻百日恩”耽擱絲毫情緒,雲淡風輕地打發閻文應到邊遠地方了事。

對後妻的薄情。

趙禎對後妻的薄情更甚至前妻。

看其貌不揚的曹氏越看越不順眼,對花容月貌的舞女張氏寵愛有加,色令智昏的時候把那些娶妻娶賢的原則全部丟棄,一心想扶張氏上位。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因此他故伎重演,又想找出錯處把現妻休了。

但是曹氏做人循規蹈矩得很,雞蛋裡挑不出石頭。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慶曆八年的某一天,幾個衛士造反搞事,在夜裡悄悄潛入宮房,直奔趙禎的寢室。

曹氏當天正侍寢(這是作為皇后的“權利”,就算皇帝不喜歡也得按時灑點雨露),得知如此危急的情況後,非常鎮靜地安排身邊的人去平定動亂。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但是趙禎並沒有感激涕零,而是心中暗喜終於找到了皇后的“錯處”,對大臣們說曹皇后為了在自己面前顯示能力和邀功而故意安排這場動亂,居心叵測,德不配位。

而只有他美麗的張氏才是母儀天下的“最佳選擇”。

後來在大臣們的竭力反對之下,廢后的目的終究沒達成,但是趙禎卻實現了另一個願望——把曹氏的功勞加到張氏身上,讓她榮登貴妃之位。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如此說來,宋仁宗全部符合了渣的標準,可是為什麼史上歷朝歷代鮮有人從這方面去指責他呢?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私以為,有兩個原因。

一是男人“花心”既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也是歷代封建王朝所有帝王的普遍現象。

早在就有古書記載:

《禮記·曲禮》:“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

《漢書·外戚傳》:“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

《通典》說:“天子貴臣三公,貴妾三夫人。諸侯貴臣卿大夫,貴妾侄娣。大夫貴臣室老。士貴妾亦為娣侄。”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的記載,漢人除了“嫡妻”外還有“偏妻”、“下妻”、“御婢”等。

……

可見“三妻四妾”的習俗由來已久,上至帝王,下至有錢的普通人家,男人們“花心”都是合法的、甚至受到鼓勵和縱容的。

帝王們的“花心”更是常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的500多個皇帝,能夠做到對一個女人從一而終的有且僅有明孝宗朱佑樘。

而且歷史上,比趙禎更花心更出格的皇帝多了去,如明朝萬曆皇帝,把宮女王氏強暴了,用了三十多年和朝廷對抗拒絕認這筆賬,甚至為了發洩不滿,把這個可憐的女人活活折磨死。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又比如唐玄宗,有三宮六院還不夠,竟然覬覦兒子的妻子,冒天下之大不韙搶奪兒媳為妾。

而作為評論家本身也許也是同道中人。

寫下“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樣深情悼念亡妻詞句的蘇軾也是有寵妾朝雲傍身的。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制度允許、法律保護、又沒有違背社會道德標準的條件下,對愛情專一與否僅靠個人的喜好決定是否要自我約束。

他們會對愛情專一之人高唱讚歌(如柳下惠),但是絕對不會愛情不專一的男人責怪半句。

二是渣只是現代人發明的概念。

渣是個現代的概念,是當今社會,人們用法律和男女平等觀念去保護婚姻愛情忠貞和提升女性地位,對違背規則之人的一種責備。

那麼,它適用於評價古代的人物與故事嗎?

這要辯證地看。

《清平樂》:娶江疏影不愛,後宮年年添新,王凱演的皇帝渣不渣?


確實有不適用的時候,比如當你理智地客觀地以歷史眼光去看,或者要用學術思維去理解的時候,需要去模擬場景進行心理實驗的時候。

你就要嚴格遵循其客觀環境,作出客觀理智的判斷和評價。

但是當人們要用古代的人物和故事做成供現代人欣賞的藝術作品的時候,它又是適用的。

因為該人物故事已經脫離了研究的範疇,變成了有使用價值的商品,而商品對應的是消費者——是當代的消費者。

消費者是有喜好偏向的,當然,他們的喜好受三觀的影響,而三觀,正是在當下社會形成的。

因而,現代人看完劇,隨口而出一個“渣”字,去評價某某古代人的花心和薄情,也是常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