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簡略生平

北宋宋仁宗,是宋朝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時期,應該是宋朝最繁榮的時期,軍事,對外用兵絕不含糊,為政經濟,有范仲淹包拯等賢臣相輔佐,這便是盛世啊。如同《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北宋東京盛世,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富足,社會安定。這一切,都離不開,朝堂的賢臣的勤政為民與邊疆的守土保家。

這一時期的軍事作戰方面,對西夏戰事作出傑出貢獻的將領,便有狄青。

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狄青畫像圖。

狄青,字漢臣,北宋時期著名將領,自少年時期便從軍入伍,因為面龐有刺字,常被人稱作"面涅將軍"。作戰勇猛,尤其善於騎射作戰,其一手弓箭本領使敵人聞風喪膽。 宋仁宗時期,狄青在宋夏戰爭期間,作戰突出,屢立戰功,因此被仁宗任命為延州指揮使,掌管和指揮邊關戰事。狄青上陣作戰時,時常披頭散髮,面戴青銅面具,勇猛衝殺在前,猶如一尊殺神,令敵人十分膽寒。因此,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他廣交朋友,結識了當時的韓琦、范仲淹等好友。范仲淹贈以兵書《左氏春秋》,狄青欣然收下,並專心研讀,摸索兵法,後來成功用於實戰中。 於北宋皇祐五年(公元一零五三年)發動的對叛亂的廣西儂智高平叛作戰中,而發起的夜襲崑崙關戰役最為著名,也影響深遠。 這也突出了狄青卓越的軍事與用兵才能。

在狄青晚年,年邁的他,仍然進行著力所能及的軍事才能,為國盡力。 但是,在北宋朝廷崇文抑武的複雜背景下,最終狄青還是受到了來自朝堂保守勢力與皇帝的排擠和猜忌。 最後,狄青被外調陳州,到任後,他一身才能感覺遭到了棄置,英雄無用武之地,最終抑鬱而終。

東京城內,仁宗得知消息,追封狄青為中書令,且贈予諡號武襄。

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狄青動畫形象

用兵西夏

宋朝寶元初年,西夏的李元昊反叛宋朝,正式稱帝,宋朝廷下詔,徵集衛士到邊疆作戰,任命狄青為延州指揮使,領兵作戰。在西北邊疆的冗長戰線中,大多數宋軍將領,接連對西夏作戰失敗,導致西夏軍隊日益猖獗,接連襲擾宋邊境。 狄青到位後,便開始整頓軍治,並且主動出擊,經常自己率領精兵作前鋒,衝殺頭陣,一舉殺入敵營,使得在狄青所領軍隊在與西夏軍隊的多次戰鬥中,都是以勝利告終,讓西夏軍隊付出了沉痛代價。

而狄青,每次上陣,必定會戴上銅面具,所以他的"面涅將軍"這一稱號,也令敵人聞之變色。狄青在宋朝西北邊疆的戰事,大大小小歷經二十五場戰鬥,他率軍攻破西夏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反叛的西夏部族,攻入西夏後方,焚燒西夏大軍的糧食數萬石,俘虜數千人。 而後,又在攻守西夏方面的要地,築起多處城堡,以駐紮軍隊,在扼要之地控制力量,不給西夏進犯的機會。

同時,以韓琦與范仲淹在後方的經略,保障著源源不斷的後勤力量,以及對主戰方針的大力貫徹支持,在面對多年的征戰後,西夏漸漸疲弱,無力支撐與宋朝的戰爭,加上要防患東北方向遼國的進犯,西夏選擇了與宋朝修好,宋夏戰事也因此告一段落。 而狄青於戰事中的勇猛表現,使得自身被仁宗封賞而加官進爵。

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狄青祠堂塑像

平叛儂智高,夜襲崑崙關

宋朝皇祐年間,廣西的少數民族儂智高叛亂,佔據邕州(今廣西南寧),而後又佔據周邊的九個州縣,這場叛亂,一時間使得宋朝南方的統治陷入僵局。朝廷很快便派官軍鎮壓,但是由於當地少數民族熟悉廣西地區多山多水的地形條件,多次征戰下來,使得宋朝官軍的作戰連連失利。而此番幾次攻打的官軍將領又自大輕敵,認為不過邊關蠻族,跳樑小醜,蹦躂不了些時日,而後指揮上也是敷衍了事,導致輕敵而被叛軍多次擊敗。 宋仁宗憂心南方平叛,在狄青親自請兵的請求下,宋仁宗允准了,派其率兵出擊廣西。

狄青到任後,親自下令,面對叛軍,不要輕舉妄動,統一聽他的指揮,不要擅自出兵。 在狄青到任前,有一前鋒名為陳曙,私自領八千精兵,攻擊崑崙關,不料,被叛軍迅速擊敗。 因此,狄青得知後,于軍營內,將其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眾將士皆是受令,不敢再怠慢這位面涅將軍,而後兢兢業業,等待下一次作戰。

狄青命令軍隊停止前進,休整十日。 面對官軍的如此做法,叛軍連續偵察,認為官軍不會再行進。便回報崑崙關守關叛軍,而後放鬆下來戒備。

怎料得,在一個夜晚,狄青突出奇兵,發兵攻打崑崙關,一夜之間便攻破,率軍過關後,迅速撲殺向毫無準備的叛軍部眾,迅速破敵。 而後,又一鼓作氣攻向邕州城,城內叛軍來不及逃竄,倉皇之下,被迅速擊敗。儂智高的一眾同黨,師宓、儂建中、儂智中以及邕州城內叛黨所委任的偽官僚吏屬等,被狄青一併論罪處死者共有五十七人。 到此,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叛亂也告此結束。平定西南叛亂,使得狄青愈發受到仁宗重用。

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狄青畫像

參與平定宋朝西北邊疆,從史料去剖析宋朝大將軍狄青

狄青奪征衣。

晚年外調,抑鬱而終

回京後,狄青受仁宗封賞,任樞密院樞密使一職。 狄青在任四年,晚年的他,表現較為平平。但是在任期間也是兢兢業業,雖較無作為,但是他是武將出身,在文官任上,能做啥呢?他是武將,理應帶兵打仗,為國平亂,保家衛國,但是由於他的軍武功勳,仁宗把他放在了京城的文官任上,他也只能是盡己所能,維持現狀。

對此,在其位卻未盡其政,朝堂的文官們,對此頗有微詞,連連向仁宗進諫,請求將狄青外調,以發揮作用。 面對幾次諫言,仁宗都不動聲色,直到一次,京城發大水,狄青為避城內水患,舉家遷到相國寺內,而他也居住在佛堂之內,因此,京城民間坊間,都對他議論紛紛,由此,給了那幫保守的文官集團可乘之機,他們聯名上書,要求懲戒狄青,將其外調,仁宗不得已而為之,將狄青調往陳州,此時已近年邁的狄青,出任陳州,因嘴發毒瘡,不到兩年,便抑鬱而終。

仁宗想念這位功臣,追封他為中書令。

縱觀狄青文武輝煌的一生,他為人臣子,有功也有過,但是對於宋仁宗腳下,他又是功不可沒的一名武將,晚年,他仍舊盼望為國效力,無奈,年歲漸高,力不從心,加上他也不善經營人際關係,也犯了一些官場的小錯誤,最終也是抑鬱而終,功可大於過,他,是北宋一位值得後人稱頌的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