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根據相關史料可知,明朝萬曆年間人口數量達1.97億人,清初人口數量約有1億人,到康熙年間恢復到了1.5億人。

之後清朝政治穩定,對外戰爭較少,從美洲引進的農作物在全國推廣,人口每年都在增長,清朝人口的峰值出現在1851年,當時全國約有4.36億人口。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陝甘回亂後,人口數量減少,約3.77億人口。到清朝滅亡時,全國人口約4.5億左右。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那麼,為什麼清朝的人口會急劇增長,最後達到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龐大人口數量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明末清初有一次人口銳減,這主要是受戰亂影響造成的。其實,如果沒有明末農民大起義和滿州人的殺戮,明代社會如果穩定,以當時的社會生產能力,也將會迎來一個生育高峰。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所以,在自康熙朝實現了全國的統一後,時局也逐漸安定下來。此後,又經雍正、乾隆等朝的經營,清朝國勢達到頂峰,而且滿漢矛盾也逐漸彌合。這樣的局勢,對於人口增長,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瞻遠睹,率先做出了不收人頭稅的決定,而清政府此後又實行了攤丁入畝的稅收政策,徹底取消了人頭稅。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之前在菜葉網瞭解過相關的資料,當滿清政府不再從人丁方面實行剝削時,老百姓的負擔大為減小,敢於並且能夠放心大膽的繁育子嗣。這一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雖然清朝的領土不是所有朝代中最大的,但是清朝的有效統治面積是最大的。清朝把人口分為邊民和腹民,腹民是指中原王朝傳統的勢力範圍內的人口,邊民自然指邊疆地區的人口,腹民會統計到丁口多少,而邊民一般只統計到戶。但是,像藏、回、黎、苗、瑤、夷這些少數民族,清朝時期因為對他們的統治很牢固了,也把他們當做腹民統計了。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對東北邊疆的鄂倫春、鄂溫克,華北邊疆的蒙古族(包括現在的外蒙古),西北維吾爾族,西南的少數民族,東南(包括臺灣境內)的高山族等邊民則是以戶(甚至是以寨)為單位進行統計的。隨著後期清朝“改土歸流”政策的推行,中央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控制力也不斷加強,遠遠超過了古代王朝。

所以,人口統計範圍擴大,使得常年隱匿的人口浮出來,也是人口數量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另外,自明代起,諸如玉米、番薯等作物引入並得到推廣,這兩種作物的產量很高,就現在的種植技術。水稻在水澆地與旱地產量分別是800-1000斤與400-500斤。至於紅薯與土豆來說則可以達到2000-2500公斤。雖然古代可能沒有這麼高的產量,但是至少能給解決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

玉米在我們老家稱之為包穀,一年一熟,有的地方還能一年兩熟,產量很高,人畜都可以吃,還能用來釀酒!玉米一直都被譽為長壽食品,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脂肪、 維生素、 微量元素、 纖維素等。番薯我們老家稱之為紅苕,產量也十分高,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通常我們用來餵豬兒,人吃得很少。紅苕可以製成紅苕幹,是一種美味的零食。馬鈴薯我們老家稱之為洋芋,產量也很高,人畜皆可食用,現在馬鈴薯做成的土豆絲被稱為國菜,可見他的普及程度很高。

清朝人口從幾千萬人增長到了四億多人是什麼原因?

總結:受社會大環境、個人意願、醫學水平及糧食增收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加之清朝皇帝勤政愛民,人口數量得以大幅度增長。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大環境,尤其是國家的生育政策對人口的增長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為此,國家放開生育政策,鼓勵二胎。

在不久的將來,全國人口的年齡層次將得以改善,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使得老有所養,社會將更加和諧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