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扶貧第一書記周向東

扶風縣:扶貧第一書記周向東

扶貧第一書記周向東

在渭河岸邊,有一個大渠,名叫渭惠渠,渠周圍有一個村子,名曰上宋村,現在合併後達16個村民小組,5564人。

在這個村村部,在周圍的村子,特別在貧困戶家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位中年男子,中等個頭,長得濃眉大眼、虎背熊腰,他就是扶風縣信訪局副局長、上宋村扶貧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周向東。

2016年3月,春光明媚,萬物甦醒,一朵朵迎春花開放著,給上宋村帶來了美好的景色。周向東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來村上上任了,他查看了有關地形,發現上宋村地理位置特別優越,西寶高鐵、西寶高速、西寶中線、隴海鐵路穿村而過。這裡水肥地沃,是“獼猴桃”生長的天然適生區。他就和村黨支部書記衛宏彥一起,召開“兩委”會,部署安排扶貧工作。

作為第一書記,周向東常思常想,對黨忠誠,政治上過關,為人實在,辦事公正,這是最基本的追求。扶貧是一場攻堅戰,必須有陣地,黨建領航、黨旗飄揚的地方,是第一書記周向東的職責所在,也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地方,他和駐村工作隊長一起向上爭取資金,和上宋村兩委班子一起想辦法,改造建設上宋村群眾辦事大廳,每週組織黨員幹部收看黨建節目,不斷充電,不斷增強為民辦事的思想認識和水平,不斷增強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周向東平易近人,對貧困戶常常笑臉相迎,只要是貧困戶的事,他往往比自己的事都重要。去年的一天,上宋村上權組貧困戶方利霞之女在西安石油大學上學,家庭困難,他當場拿出錢包,掏出僅有的400元給其路費。三年來,周向東給上宋村考上大學的學生助學款有萬元。

最令人感慨的是上宋東作村村民衛某和城關鎮南宮社區的鄧某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導致東作村村民衛某身亡,鄧某家庭貧窮,只能賠償10萬。有關部門成立了以周向東為組長的“交通事故處理小組”,他日夜協調,花費了五天四夜,最後採取政策幫助和捐贈的方式,最終以16.24萬元擱倒了此事,雙方滿意。衛某家屬拉著周向東的手,熱淚盈眶的說道:“這事多虧了周書記,你為我多爭取了幾萬元,使我生活以後有了保障”。

一場秋雨一場涼,八月底,九月初,學生要開學了。家長們為孩子籌備學費,貧困戶的孩子們更缺錢,家住上宋東作村五組的衛柏懷,家庭6口人,其母親現年85歲,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骨質疏鬆症,其妻子53歲,患腦出血後遺症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衛柏懷要做飯伺候,他的三個孩子正在攻讀大學。家庭的重擔都由老衛一人挑擔,周向東見到衛柏懷時,他精瘦精瘦的,由於老衛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就是鐵人也要瘦一圈,老衛的生活陷入了“泥沼地”。2016年8月27日上午,周向東聯繫扶風縣人大代表、西府古鎮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益,韓益特意委託公司領導白苗女士前來為上宋東作村貧困戶衛柏懷送去3000元慰問金。鼓勵衛柏懷要不怕困難,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克服苦難,供好孩子,為家為國做出貢獻。老衛感動得說:“謝謝你們好心人的關心,有黨的好政策,再難我也覺得不難!”

清代文學家蔣士銓在一首詩裡這樣寫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這首詩歌,沒有一點嬌飾,把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寫的真實生動,情真意切。鄉親們對駐村幹部也表現出家人般濃厚的感情,周向東東家走,西家去,拉家常話。衛新醜,這位過去教了十多年書的民辦教師,因多方原因陰差陽錯衛新醜沒有轉正,年近七十歲,自己兒子意外身故,兒媳外嫁,留下兩個孫子都在上學,衛新醜和老伴擔負起養孫子的責任,這個奇特的家庭主人衛新丑時時牽動著周向東的心,他只要一到上宋村,再忙也要去看看這位衛老師,問寒噓暖,看有什麼事需要辦理,讓黨的惠民政策溫暖著老衛一家老少的心。

去過上宋村的人都清楚,國家在這裡修橋徵佔土地面積較大,村民們僅靠一點土地栽植獼猴桃,但有些因技術不過關,收益不大,周向東就組織培訓,聘請高級農藝師王錄科講課,培訓班上發放《獼猴桃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資料200多份,全村100餘名貧困戶參加了此培訓。

上宋村興無一組65歲的村民馬福雀,她的丈夫16年前因故不幸去世,留下了4個未成年的兒女。她種植2·4畝獼猴桃,辛苦勞作,沒有種植獼猴桃經驗的她,2015年春季獼猴桃地因天災損失慘重。2016年,馬福雀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第一書記周向東多次入戶和馬福雀談心,送政策,送福利,幫助貸款,增強了其脫貧信心。2017年和今年獼猴桃豐產,馬福雀家一舉脫帽。

周向東在脫貧攻堅上從不馬虎,瞭解他的人都說他是實在人,為人實在,辦事實在,處事公正。扶貧是真真的扶貧,從來不擺花架子,不走過場,不圖虛名。作為第一書記,周向東積極踐行“聽群眾說、向群眾講、帶群眾幹、請群眾評、讓群眾享”五群工作法,讓脫貧攻堅有“抓手”,讓精準扶貧更發力!扶貧工作,往往不是說一二句話、辦一二件事就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精準扶貧,不但要資料細、實在,更要在一線做出實實在在的事情,摸準情況,才能對症下藥,周向東和村上幹部跑資金、跑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截至目前貧困戶共發展產業167戶,其中種植業50戶,土地流轉產業戶67戶,其它50戶,產業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

三年以來,在第一書記周向東的領導下,先後開展集中宣講活動36場次,入戶走訪7500人次,徵求意見建議50餘條,並建立問題整改臺賬,責任落實到人。在他領導下,幫扶幹部採取勤串群眾家門、多跑田間地頭、多張貼、發放扶貧資料等形勢,大造輿論,講清貧困村脫貧標準和貧困戶脫貧標準。上宋村街道美化,裝上了路燈,農田機井配套齊全,硬化田間道路,車輛開進了果園買賣獼猴桃更便利了,產業脫貧已經成了上宋村的亮點“花蕾”,2017年年底上宋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一家脫貧不算脫貧,全村脫貧才算真正脫貧”。這就是上宋村第一書記周向東的口頭禪,他不但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周向東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一次他感冒發燒,掛了三天吊瓶,第四天本來還要掛針,他聽說上級要扶貧檢查,有幾個資料沒有完善,他就放棄了掛針,又趕到了村上,村書記感動地說“你真是扶貧戰線的好班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