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扶贫第一书记周向东

扶风县:扶贫第一书记周向东

扶贫第一书记周向东

在渭河岸边,有一个大渠,名叫渭惠渠,渠周围有一个村子,名曰上宋村,现在合并后达16个村民小组,5564人。

在这个村村部,在周围的村子,特别在贫困户家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位中年男子,中等个头,长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他就是扶风县信访局副局长、上宋村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周向东。

2016年3月,春光明媚,万物苏醒,一朵朵迎春花开放着,给上宋村带来了美好的景色。周向东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来村上上任了,他查看了有关地形,发现上宋村地理位置特别优越,西宝高铁、西宝高速、西宝中线、陇海铁路穿村而过。这里水肥地沃,是“猕猴桃”生长的天然适生区。他就和村党支部书记卫宏彦一起,召开“两委”会,部署安排扶贫工作。

作为第一书记,周向东常思常想,对党忠诚,政治上过关,为人实在,办事公正,这是最基本的追求。扶贫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有阵地,党建领航、党旗飘扬的地方,是第一书记周向东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付出心血最多的地方,他和驻村工作队长一起向上争取资金,和上宋村两委班子一起想办法,改造建设上宋村群众办事大厅,每周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建节目,不断充电,不断增强为民办事的思想认识和水平,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周向东平易近人,对贫困户常常笑脸相迎,只要是贫困户的事,他往往比自己的事都重要。去年的一天,上宋村上权组贫困户方利霞之女在西安石油大学上学,家庭困难,他当场拿出钱包,掏出仅有的400元给其路费。三年来,周向东给上宋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助学款有万元。

最令人感慨的是上宋东作村村民卫某和城关镇南宫社区的邓某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导致东作村村民卫某身亡,邓某家庭贫穷,只能赔偿10万。有关部门成立了以周向东为组长的“交通事故处理小组”,他日夜协调,花费了五天四夜,最后采取政策帮助和捐赠的方式,最终以16.24万元搁倒了此事,双方满意。卫某家属拉着周向东的手,热泪盈眶的说道:“这事多亏了周书记,你为我多争取了几万元,使我生活以后有了保障”。

一场秋雨一场凉,八月底,九月初,学生要开学了。家长们为孩子筹备学费,贫困户的孩子们更缺钱,家住上宋东作村五组的卫柏怀,家庭6口人,其母亲现年85岁,患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骨质疏松症,其妻子53岁,患脑出血后遗症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卫柏怀要做饭伺候,他的三个孩子正在攻读大学。家庭的重担都由老卫一人挑担,周向东见到卫柏怀时,他精瘦精瘦的,由于老卫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就是铁人也要瘦一圈,老卫的生活陷入了“泥沼地”。2016年8月27日上午,周向东联系扶风县人大代表、西府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益,韩益特意委托公司领导白苗女士前来为上宋东作村贫困户卫柏怀送去3000元慰问金。鼓励卫柏怀要不怕困难,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克服苦难,供好孩子,为家为国做出贡献。老卫感动得说:“谢谢你们好心人的关心,有党的好政策,再难我也觉得不难!”

清代文学家蒋士铨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风尘”。这首诗歌,没有一点娇饰,把母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的真实生动,情真意切。乡亲们对驻村干部也表现出家人般浓厚的感情,周向东东家走,西家去,拉家常话。卫新丑,这位过去教了十多年书的民办教师,因多方原因阴差阳错卫新丑没有转正,年近七十岁,自己儿子意外身故,儿媳外嫁,留下两个孙子都在上学,卫新丑和老伴担负起养孙子的责任,这个奇特的家庭主人卫新丑时时牵动着周向东的心,他只要一到上宋村,再忙也要去看看这位卫老师,问寒嘘暖,看有什么事需要办理,让党的惠民政策温暖着老卫一家老少的心。

去过上宋村的人都清楚,国家在这里修桥征占土地面积较大,村民们仅靠一点土地栽植猕猴桃,但有些因技术不过关,收益不大,周向东就组织培训,聘请高级农艺师王录科讲课,培训班上发放《猕猴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资料200多份,全村100余名贫困户参加了此培训。

上宋村兴无一组65岁的村民马福雀,她的丈夫16年前因故不幸去世,留下了4个未成年的儿女。她种植2·4亩猕猴桃,辛苦劳作,没有种植猕猴桃经验的她,2015年春季猕猴桃地因天灾损失惨重。2016年,马福雀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书记周向东多次入户和马福雀谈心,送政策,送福利,帮助贷款,增强了其脱贫信心。2017年和今年猕猴桃丰产,马福雀家一举脱帽。

周向东在脱贫攻坚上从不马虎,了解他的人都说他是实在人,为人实在,办事实在,处事公正。扶贫是真真的扶贫,从来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不图虚名。作为第一书记,周向东积极践行“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请群众评、让群众享”五群工作法,让脱贫攻坚有“抓手”,让精准扶贫更发力!扶贫工作,往往不是说一二句话、办一二件事就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精准扶贫,不但要资料细、实在,更要在一线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摸准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周向东和村上干部跑资金、跑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截至目前贫困户共发展产业167户,其中种植业50户,土地流转产业户67户,其它50户,产业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三年以来,在第一书记周向东的领导下,先后开展集中宣讲活动36场次,入户走访7500人次,征求意见建议50余条,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责任落实到人。在他领导下,帮扶干部采取勤串群众家门、多跑田间地头、多张贴、发放扶贫资料等形势,大造舆论,讲清贫困村脱贫标准和贫困户脱贫标准。上宋村街道美化,装上了路灯,农田机井配套齐全,硬化田间道路,车辆开进了果园买卖猕猴桃更便利了,产业脱贫已经成了上宋村的亮点“花蕾”,2017年年底上宋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一家脱贫不算脱贫,全村脱贫才算真正脱贫”。这就是上宋村第一书记周向东的口头禅,他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周向东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一次他感冒发烧,挂了三天吊瓶,第四天本来还要挂针,他听说上级要扶贫检查,有几个资料没有完善,他就放弃了挂针,又赶到了村上,村书记感动地说“你真是扶贫战线的好班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