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一 引子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在《天道》中,蕭亞文接手格律詩訴訟案的時候,曾經對歐陽雪說過,這事本來就有定數。

對於蕭亞文說的定數,我有同感。比如幾年前,我買了一棵黃皮果樹苗回來種,然後,美滋滋地期待著記憶裡那種甜中帶酸的味道。

等到結果時,卻發現手裡的黃皮果只有甜,絲毫沒有一點酸味,這可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味啊,於是,當年的美滋滋變成了如今的氣呼呼。

心裡憤憤不平的同時,回想當初買果樹苗的場景,這才明白裡邊的定數:我只跟人家說是要黃皮果樹,可沒有細說要的是哪一種,當然怨不得賣家。

還好,我現在吞下的是甜果而不是苦果,心裡面的感覺多少總算平衡了一點點。

這個問題,說明有些事情其實從一開始就早已經有了定數。而這個定數,多半就是我們起煩惱的因。

假如你認為,哦,原來定數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那倒也不見得。

且讓我們回到劇中去看看:韓楚風在面對總裁人選的難題時,特地去定了酒店的客房,想要從丁元英嘴裡找到解題的思路。

儘管這位預備總裁已經在途中猜出丁元英的態度,但他卻難以把握箇中的路數,直到丁元英分析出事情的定數,他才豁然開朗。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韓楚風這個級別的人物尚且一下子搞不清楚當時的狀況,更何況普通人。

能夠讓韓楚風豁然開朗的定數,價值一輛寶馬,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事,現在估計得值兩三輛吧。

說到普通人,那麼,普通人又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當樂聖起訴格律詩之初,三位發燒友和自比幼兒園阿姨的歐陽雪都身在其中,他們也只看到眼前的表象,而沒有解題思路,不是推脫逃避,就是焦頭爛額的夜不能寐。

巨大的壓力與事情的表象交織在一起,矇蔽了他們的雙眼,加上缺乏對複雜事物的分析能力,令他們無法看到事情的定數,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天道》:事情的定數與變數


作家豆豆的創作取材於生活中真實的案例,劇中的故事只不過是換了一套馬甲而已,實質並沒有改變。

換言之,在現實中,我們都有可能會碰上他們所經歷的事情,至於我們能不能看到事情的定數,可就難說了。

二 定數

定數這碼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問題的實質所在,這裡麵包含了我們已經知道或者尚未知道的事物的規律。

然而,根據以上的例子,卻又帶出新的問題:如何找到生活中的定數?或者找不到定數時該怎麼辦?

簡單的事情,能一想就通,但是,在某些重要而複雜的事情上面,身在其中的我們還必須得面對眾多眼花繚亂的表象,倘若缺少霧裡看花的本事,未必有把握找得到這些事情的定數。

因為找不到事情的定數,出現了判斷上的錯誤而導致事情最終失敗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果身邊有高人指點,自然最好,但這樣的概率非常小。

我以前就經常跑彩票店,而且勁頭十足,每次去,心裡都對此事寄予厚望,遺憾的是至今仍未能如願,所以,現在彩票店休想再賺到我的半分銀子,這一點我很有自信。

有一個常識可以讓我們找到解題思路的端倪:大多數情況下,事物的定數通常與變數相關。如果將定數看成事物的極限,那麼變數就是人在這個極限範圍內可能做到的一切。

有人會問,知道了這個常識有什麼用?於事有補嗎?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你不是那種已經習慣了聽天由命的人,就可以嘗試一下通過這個常識來挑戰生活的安排。

一事不煩二主,還是再回到我買的那棵黃皮果樹上來說道吧。

假設我真夠笨的——雖然實際上可能確實如此——就是不明白其中的定數,那也沒什麼大不了,儘管木已成舟,我仍然可以另覓他途——去想想變數。

這裡的變數就是:一,我可以通過果樹嫁接的方式來扳回一局;二,也可以把這棵樹的果子拿到市場上賣,然後買回我想吃的那種味道。

這個問題放到韓楚風那把還沒有坐上去的總裁椅子之上,他也拿不準事情的定數,因為這事遠比黃皮果樹來得更加複雜,但他的做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保留一個有緩衝的餘地。

這就是其中的變數:在這個緩衝地帶,他可以靜心深思,也可以向各方朋友問計,從而篩選出相對更適合自己行事的辦法。

再看看另外一個例子,當三位發燒友得知樂聖要起訴格律詩時,在他們都還不知道事情定數的情況下,就決定繞過丁元英向樂聖求和,失敗後又提出要退股。

此前他們就和丁元英鬧僵的事情還沒說,種種情況均表明他們沒能好好地把握住事情的變數,一點兒緩衝的餘地都沒有留下,留下的是一地雞毛。

缺乏了緩衝的餘地,很可能一下就收不住勢頭,直接給衝出去,結果就是:明明已經爬上井沿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卻因為自己抓不著實處,又掉下去。

其實,這件事的決定權不在丁元英那裡,而是由始至終都在他們手裡,一直到他們選擇自己放棄,不玩了。

在重要的事情上,當人覺得自己只剩下一種選擇的時候,思想難免會有些僵化,情緒上會出現較大的起伏,他的處境也會變得非常被動。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三 變數

到了這裡,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瞭解題的思路:看不到定數,不要緊,還可以在變數中爭取到主動權,化被動為主動。

變數是一個彈性詞,它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其不可預知性。

它可大可小,可長可短,可硬可軟——你想歪了我也沒辦法——因而世人難以把握,但正是這個特質才使得生活如此精彩紛呈。

定數雖與變數相關,但二者之間卻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在生活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也有人認為:知識改變命運。

這兩種說法都有人贊同,但我將它們擺在一起,可能會使人陷入矛盾的心理當中。

我不想厚此薄彼,為其中一種辯解,那也不是本文的主旨,目前,我也沒有另開篇幅的打算。

人的造化各異,不同的經歷會產生不同的見解,這很正常。

兩個說法都算是人生中的定數,更重要的是,兩種觀點都與本文主旨不相沖突。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仍然可以在種種定數之中尋找可能出現的變數,爭取到主動權,並以此突破生命裡的種種可能。

奧運會四年一個輪迴,常常有人能突破前輩的記錄,偶爾還會出現突破自己過去記錄的事,讓世人怒贊一把。

這些不斷被刷新的成績,即是人類挑戰生活安排的一種證明。人生雖有定數,命運卻無軌跡!

總有人問,人生的意義何在?併為此鬱鬱寡歡。定中求變不就是嗎?

四 妙招

我相信人類有著自身的極限,並且無論怎樣做都無法超越這些極限,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因為,這個世界上存在的變數遠比定數來得更加精彩。

不久前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引來了一陣觀影熱潮,究其實,是因為這部影片道出了大家的心聲:不想就此臣服於命運的安排。

假如我們事先知道了生活中的一切安排,活著就是為了按部就班,那這樣的日子跟一堆機器有何分別?

總有人會不滿意以上的解題思路,因為人生充滿了變數。所以,妙招總是留在最後:提高覺悟

靜心思考,實事求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冷靜思索,因為人對事物的認知主要來源於實踐,這是提高自身覺悟的不二法門。

覺悟到了一定的階段,就不會再糾結於定數或者變數,因為人已有了拿得住事情的能力,人生的局面也由此變得豁然開朗,到了旁人也為我們怒贊一把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