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而言,樑豔萍的言論比方方的日記與危害更大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方方的各種支持與批判,充斥於網絡媒體:若干人支持,特別是一些學者,包括閻連科、易中天、張抗抗、戴建業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還有若干人反對,特別是各種自媒體作者。

其實,筆者對於方方日記,並不持批判的意見——日記可以是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自然可以揭露評判現實。要知道,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本身就是文學的重要思潮,巴爾扎克、果戈裡、狄更斯,這些文學巨匠,都用批判的筆,向現實開火,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他們的作品,也成為了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很多人知道《豐乳肥臀》《紅高粱》,而知道《酒國》的,就少了很多——如果去讀,你會發現,那種對現實的誇張的批判,讓人窒息!

但據說,正是憑這樣的作品,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可以說,沒有對現實的批判,就很難有現實的進步!

所以,方方用自己的視角,不管是親身經歷的,還是道聽途說的,甚至是刷視頻看到的,寫自己對封城之後的各方面的看法,沒有什麼大不了——如果一個社會,容不下一點批評,就像一個人,聽不得一點不同的聲音,後果會是什麼呢?

所以,我還是很贊同易中天的話“說人話,懂人心”。

但對於方方後期在與網友爭論的時候,在與老胡、邱教授等互懟的時候的一些言論,卻感到極為憤慨:文學沒有國界,但文學家必須有自己的祖國。何況,一個描寫細膩人性的人,又豈會隨便給人扣上大帽子呢?

比較而言,梁豔萍的言論比方方的日記與危害更大

基於這一認識,對於方方的日記在歐美光速出版,並客觀(是否主觀故意,沒有證據,不能胡謅)上充當了西方攻擊中國的槍手,我以為,這一點,才是方方日記真正的危害之所在!

或許,是因為我們的視野太窄,只能從一個國家的層面看問題,而不能從世界、人類,甚至浩瀚的宇宙來審視人心和人性吧!

但另一位叫做梁豔萍的湖北大學文學系教師的言論,卻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上幾張圖,大家看看:

每個人都有權,也有權嚮往。但梁豔萍的言論,就不是表達和嚮往那麼簡單了。

用眾所周知的侮辱性稱呼稱自己國家——全國人民都知道,那是歧視,雖然很多年以前,只是一個音譯的地理名詞。可作為一個文學院的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語言的變化與文化含義吧?

美化日本祭拜戰犯的場所——誠然,如果你站在敵人的角度,所有侵略者,都是烈士。可你是喝中國的水,吃中國的糧長大的中國人,你不是日本人啊!忘記歷史就是一種背叛,你忘記了幾千萬死難者嗎?那不是你的同胞嗎?

否定南京大屠殺——在很小的時候,我也感到奇怪,難道,有人去數過嗎?等到後來,讀的書多了,我才知道,30萬意味著什麼:肯定不是“不多不少30萬”,作為一個文學教授,不可能不知道“估計”吧,要知道,“估計”,有時候比確數還更加準確!

好,就算你認為不對——作為一名教授,你去研究啊,去舉出證據來證明啊!可你毫無證據,完全就是信口開河,只是用一種抬槓的“精神”,為了質疑而質疑!背後,難道不是思想在作怪?

比較而言,梁豔萍的言論比方方的日記與危害更大

其實,類似的言論還有很多,有些言論,更讓人震驚——可以說,凡是我們認同的,她都反對;凡是我們反對的,她都認同(至少是質疑)!這句話顯得誇張,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請見諒!

如果方方的日記,是一種批判的話,梁豔萍的言論,就是一種背叛,是對教育事業的背叛,是對祖國人民的背叛,是對人類良知與文明的背叛!

這樣的人,還能堂而皇之做教授?

我們又豈能指望這樣的人,培養出三觀很正的下一代?

比較而言,梁豔萍的言論比方方的日記與危害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