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豔萍發表不當言論——何以為師?有能力者心懷惡意才最可怕

4月26日,湖北大學官方微博發佈消息:關於網友反映湖北大學文學院教師梁豔萍在其個人社交平臺有關不當言論一事,學校高度重視,已經成立了調查組,正在進行深入調查,將視調查情況依紀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事件始末:文章背後的惡意

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時間武漢封城,湖北作家協會主席方方的《武漢日記》引起了很大爭議,而在此期間,梁豔萍撰文《直面對衝,迎頭相撞是方方》力挺好友,而這篇文章被方方轉發,繼而梁被關注,被翻出了往日的個人社交平臺言論。從以往的個人社交平臺發佈的內容來看,充斥著各種與教師身份不符的言論,看上去一位溫婉和善的文學系教授,言語間卻處處表現的惡意滿滿,確實讓人嘖舌,作為大學教授,也確實“德不配位”。


梁豔萍發表不當言論——何以為師?有能力者心懷惡意才最可怕

筆者想說:難道作為大學教師,抱著這樣的“愛國情懷”,傳遞給學生的會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呢?

梁豔萍發表不當言論——何以為師?有能力者心懷惡意才最可怕

有能力者心懷惡意才最可怕

從言論發表的時間來看,這不是一天兩天突然冒出來的,而是從2012年開始到目前幾乎長達十年之久,這也讓人細思極恐,作為大學教師,每年接觸的學生如果乘以十年,這將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數字,而且這些想法說不定還會繼續傳播的,那我們國人這些年一直為之努力的愛國主義教育豈不是被撕開了很大的口子。

在這些言論背後,很難感受到這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學院教授,一位吃國家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大學教師,難道說文學的滋養是為了成就這樣不堪的靈魂,若果真如此,真真的有損文學,也有愧於國家的培養。

其實沒有能力,沒有知識的人再怎麼犯錯,都不可怕,而真正可怕的是當有知識的人有能力的人去心懷惡意的犯錯。尤其是教師,一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一群人變得更好,而一個思想有偏頗的教師也會影響一群人變得和自己一樣。

何以為師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今頻頻出現的教師“辱國”思想,也不禁讓人深思,究竟何以為師?為人師者,又需要做到什麼呢

梁豔萍發表不當言論——何以為師?有能力者心懷惡意才最可怕

在筆者看來,為人師者,至少要符合教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

  1. 教師職業要求第一條便指出: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然而,現在身居高位的教授成了親日,支持港獨的頭號粉絲,在愛國這條要求裡,她顯然是不合格的。
  1. 為人師者,為人師表,定當以身作則,親做表率。
  1. 師者,在師匠而非教師。當老師是一份職業,而成為師匠是一種追求。

如果連作為教師都無法專注於教育,心生苟且,那中國的未來又在何處。

最後筆者想說:老師是身兼國家未來重擔的人,作為教師比授課能力更重要的是師德,如果師德丟了,那即使身在其位也無法謀好其職。希望每位老師都能記得成為教師時的初心,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


我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喜歡分享高中知識,學習方法,也關注學校,教育時事,如果我喜歡的恰好你也在意,請關注我吧。希望在成長的路上遇見志同道合的你,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