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儋州城北兩公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石屋村。半世紀前,這裡創造出不可思議的財富神話:在胡松書記帶領下,村民們開墾110多座荒山,圍起1萬多畝田洋,披肝瀝膽求發展,創下大隊集體存款100萬元、糧食存量100萬斤的“雙百萬村”。周恩來總理讚譽“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如今,攜帶紅色基因的石屋村,正在按全域景區思路打造整村。村兩委左手謀劃紅色旅遊,右手緊握高效農業企業,歡迎企業進村。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石屋村歷史久遠的村大門。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石屋村村委會前的小廣場。

富硒土地上稻蝦共養

企業進村,村集體增收幾何?這賬得細細算。

“實踐了兩年,一畝地產值3.5萬沒問題!”海南稻蝦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斌十分肯定。10月20日傍晚,在石屋村一處水田,工人們拎起地籠,鮮紅的小龍蝦活蹦亂跳,抓一隻出來,張牙舞爪。這些小龍蝦是漏網蝦苗,在放養狀態下自己長大,真正的養殖季在隆冬時節,趕在春節前上市。

海南稻蝦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從事反季節小龍蝦養殖,已在海南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石屋村於2019年初引進。一地多用,除了小龍蝦,田裡還種水稻,稻蝦共育。

陳斌告訴記者,海南島是一個天然大溫室,尤其入秋後反季節養殖的小龍蝦格外肥美,每年隆冬與初春養兩季,瞅準內地養殖空檔,完成“填空題”。而夏秋時節,內地小龍蝦進入收穫季時,海南的水田裡只育蝦苗不養殖。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毛湘峰說手中的這隻小龍蝦還需要再長長,肉質會更鮮美。

與石屋村合作,公司按每畝1000元的標準租了村民150畝地。陳斌算了筆賬,一畝一年產500斤小龍蝦,按市場平均每斤68元出塘價計算,單單小龍蝦養殖,每畝產值就在3萬元以上。

此外,還有水稻。

“我們送檢後發現,整個儋州就數石屋村土地富硒含量最高”,陳斌直言,稻田的產量每畝只有三四百斤,雖然不高卻是純粹的綠色無汙染種植,“絕不能用化肥與農藥,否則小龍蝦無法生存。”這樣的稻米,幾乎全部銷往內地,賣價極高。這是土地上的第二部分收益。

珍惜土地,陳斌帶團隊沿著稻田發展田埂經濟,每個地塊周邊種滿了金椰,掛果後每株可結果一二百個,又是一筆收入。

以上所有的土地收益,公司會拿出20%的利潤上交合作社。租地農民為公司打工,在自家土地上勞作,每天還有100元有固定工資。

一筆一筆算賬,石屋村民發現這是個致富項目。很快,村集體與公司合作面積將擴至500畝。

沒有出租土地的村民,公司同樣有合作的辦法。

話至此,陳斌不禁感嘆黨的惠農政策“制定得細緻,想得周到”。農戶加入村集體產業項目時,中國農業銀行會放出低息惠農貸款,根據每戶徵信,5至20萬不等。“村民自己貸的款自己使用,公司提供蝦苗,傳授養殖技術,出塘後包銷。此外,還會幫農戶歸還貸款利息,我們在保底幫助農戶與產業對接。”陳斌說,為了鼓勵企業培訓農戶,政府還會撥給企業一筆專門的培訓資金。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企業+合作社+農戶,一通合作下來,農戶貸到了款,每月有固定工資,每年有地租收益;合作社、村集體收取項目分紅;企業手裡有了地,項目有前途能掙錢,跟隨的農戶越來越多,公司租用的土地越來越多,形成良性循環,皆大歡喜。

“小龍蝦是內地發達城市的夜宵明星,只要你肯出力,養得出來,公司全部包銷。”石屋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駐村第一書記毛湘峰捏起剛打撈上來的小龍蝦展示,“用山泉水養的,特別乾淨,味道鮮美。”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地籠裡的小龍蝦活蹦亂跳,奮力掙扎著。

請進來走出去

村企合作回報豐厚

石屋村在歷史上因產業興旺而聞名,改革開放以後,種植、養殖與勞務輸出是石屋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半個世紀前村集體經濟的盛世已成過去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駐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蹚出一條致富路,引進“稻蝦共養”項目,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此外,石屋村委會還請來兩家企業進村合作,海南甘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帶著相思茶種植深加工項目進村。村集體投資50萬元佔股12%,年底分紅,另外每年還能收取項目管理費近30萬元;

另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九品蓮花種植,雙方現在合作面積是50畝,計劃擴種至300畝。村委會組織村民以土地入股,村民每年每畝能收5000元,村集體年收入在7-10萬。

不光請企業進村,石屋村還敢於走出去投資。去年,村委會投資67萬元入股儋州美好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參與那大鎮文化北路八街夜市項目,佔16.67%股份。夜市160個攤位全部出租,村集體每年拿分紅。

紅色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村企合作的產業在大力發展,有著紅色基因的村莊也在發力,正在打造全域景區,名聲在外的村莊更容易吸引流量。

“按照儋州市政府規劃,市委黨校要遷到村裡來,佔地150畝。我們決定圍繞紅色做文章。”毛湘峰告訴記者,“黨校培訓+紅色旅遊+胡松產業園”深度體驗項目正在推進中。

他進一步解釋,儋州市委黨校每年培訓1萬人左右,村民家的空房就是學員宿舍、遊客民宿。鄉村深度遊讓大家感受紅色經典,放鬆身心,開拓視野,感受田園風光,“有故事的石屋村,保證讓大家來了還想來。”

石屋村委會請儋州市旅文局設計佈置全村導覽圖,明晰遊覽路徑;協調市旅遊公司,引導遊客前來參觀。2019年,遊客平均每天能達到800人左右。人流來了,村民的特色農產品不愁賣,今年蜜橘園內的7000斤果全部通過“採摘一日遊”賣空。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一番猛火,剛出塘的小龍蝦成為夜宵明星——麻小。

眼下,村裡的生態觀光農業項目正在招商,進村的三家企業支撐三大基地;荔枝園、蜜橘園、百香果園、聖女果園、菠蘿蜜園、百果園組成六大采摘園。果園供旅客深度採摘體驗,村民種的產品有銷路價格還高。“村裡正在積極爭取省級政策性資金,用於擴大果園規模,將遊客採摘體驗經濟做大做強。”毛湘峰說,村委會已與村民合作,成立採摘果園合作社。

不能滿足眼前利益,想發展有後勁就要有長遠規劃。在國內知名農業產業專家的幫助下,村委會確定了石屋村產業發展的路徑:以發展高效優質農業產業項目為核心,充分利用好林下、農田水系立體空間、熱帶生長時間長的優勢和現代高科技農業手段,融合一、二、三產業發展,形成綜合效應。

融合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石屋村將運營權交給鄉村振興產業投資公司,村委會提供物業保證,村民參與經營。這樣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企業有回報,村集體有收入,村民能致富。

迎接新時代,海南知名村莊、本就很有故事的石屋村再揚風帆。

來源:南海網

《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市場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十八條措施》系列報道(二)——儋州石屋村:紅色經典打底 村莊全域成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