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前段時間,因為兩本兒童讀物,微博熱搜炸開了鍋。

涉事讀物分別為兒童文學作家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和楊紅櫻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天真媽媽》。

因這兩本書內出現了自殺相關的描述,有網友提出有美化自殺、引導兒童模仿之嫌。

但也有網友指出,作者只是通過“自殺”的話題,描述了一些客觀事實,並試圖向孩子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鍋,不該全由作者來背。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新版本讀物,均已對相關內容進行刪改。但這個事件留給我們的反思,還在繼續。

面對兒童教育問題,無論是作者、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慎之又慎。而在我們的教育模式裡,不慎的,到底是兒童作家的“不知廉恥”,還是家長朋友的“大驚小怪”?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01、經過父母過濾後的生活,是真實的生活嗎?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媽媽是超人》節目裡的馬雅舒,為了不讓剛學會走路的女兒磕碰,把客廳裡的傢俱全部搬空,連吃飯都是坐在地上吃;帶女兒逛菜市場,為了防止孩子沾染細菌,馬雅舒只要看見孩子有伸手的衝動,就會立刻制止。

什麼苦都沒吃過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總是哭著喊媽媽,無論做什麼,都需要有人在旁幫忙。老師們實在受不了了,於是打電話叫馬雅舒把女兒接回去,給她換一個幼兒園。

在父母濾鏡下長大的孩子,以為這世界本就是這樣輕鬆易得。

我有一個同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延畢了。工作毀約,她成宿失眠,天天和我聊天哭訴,差點把自己折磨抑鬱。

她爸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打電話給我,讓我勸勸她。

她就是那種,從小生活在父母保護下、幾乎沒經歷過挫折的孩子。

小時候住在院子裡,她媽不許她和其他小朋友在院子裡玩,因為怕她弄髒手和衣服;

不讓她在地上爬行,導致她很晚才學會走路;

要求她在外就要和周圍的一切保持方圓1米的距離;

小學快畢業,別的同學早就獨立,她媽依舊每天風雨無阻地送她上下學;

甚至二十幾歲了,媽媽依然會在外人面前脫口而出叫她“寶寶”......

她從小就是班裡的優等生,成功的慣性甚至讓她忘記了失敗乃人生常態。

“其實你就是從小過得太順了,沒經歷什麼挫折。這一年,或許就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要你好好長大的。”

她聽完呆住了,然後啞然失笑。

那些曾經以為天大的事情,在生命的長河裡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吧。

從小都被保護得很好的孩子,總以為身上的光環是自己掙得的,卻沒想過,他們眼前所謂的美好生活,其實早就經過了父母的層層過濾。

感到“不幸”的孩子,應該慶幸。那些猝不及防闖入我們生命的困境,其實戳破的,是美好生活的濾鏡。

試想,如果我那位朋友一直這樣天真爛漫地走下去,天知道她會在哪個節骨眼,突然爆發呢?

02、被人為篡改的童年,真的是一種保護嗎?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黑鏡》第四季裡有一個故事,一個關於走丟、壓力與保護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Sara,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在經過3歲那年意外走失的經歷後,她的媽媽決心要找到一個辦法,永遠都不讓女兒遭受外界的傷害。

一個名叫“方舟天使”的程序引起了媽媽的注意。她為Sara的腦子植入一枚帶有該程序的芯片,通過移動設備,媽媽就可以隨時偵察到Sara的位置以及她的行動,甚至可以控制Sara看到的內容。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只要Sara的視野裡出現了讓她感到壓力的畫面,例如院子裡總會嚇到孩子的惡犬、男生們打架流血的畫面,甚至中風摔倒的外公……程序就會自動為Sara打上一團馬賽克。

程序切斷了Sara與所有危險接觸的可能性,但同時,也讓她喪失了對外界的反應能力。

就這樣,Sara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中。病態的好奇心驅使著她不斷做出出格的行為:

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與男生髮生性關係;纏著他們給自己吸食毒品;為了看看流血的樣子,拿鉛筆扎破手指自殘;甚至在發現母親的監視之後,用平板電腦狠狠砸向媽媽的頭部……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面對所有給自己帶來焦慮的事物,Sara無法表達負面情緒,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更無從談起要如何從根本上去解決。

長大後的她,被一種無知的大膽推動著。

她拼命想要撕破那張濾紙,想要親眼看看真實的世界。她誤會了母親的愛與保護,將它們視作矇蔽雙眼的魔鬼,和阻擋自由的怪獸。

所有生命的成長,本該遵從自然的法則。當童年被人為地篡改和刷新,我們還能健康自然地長大嗎?

03、真正的保護,不是矇住眼睛,而是直面現實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嗎?”

傅首爾給出的觀點,讓所有人都幾乎無法辯駁:

“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童話是假的,這就相當於一種劇透,是快進了他的成長。不告訴他,是為了和他一起去分辨和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但仔細想想,並不是所有的童話故事,都值得孩子們付出人生去分辨的。

我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媽媽吐槽《海的女兒》。她說,為什麼要讓女兒相信,愛情值得你眾叛親離,改變真實的自我,甚至放棄生命?

童話故事,相較於我們成年後閱讀的文學作品,它所承載的理念會單一很多,甚至與現實世界相距甚遠。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都生活在童話夢裡,或許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但大腦裡充斥著和現實相悖的觀念,往後的路,你要他如何走下去?

當他遇到壞人的時候,當他遭遇背叛的時候,當他遇到責難的時候,那些從未了解過的詞彙,從未經歷過的事情,就會像一顆炸彈,毫無預兆地向他飛去。

在那個世界觀崩塌的瞬間,你又要他如何冷靜?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生活從來不會因為你膽小怯懦、涉世未深,而饒過你。

為什麼不早一點向他坦白這一切,不早一點帶他去摸索這一切,去領悟這個早已輪迴了數千年的人類世界?

一直在順境中成長的人,是無法強大的。

那些早早獨立的孩子,有人見過了生離死別,有人遭遇了背叛遺棄,在本該享受無憂童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揹負起成年後的種種責任。

這是好事嗎?不是。這是壞事嗎?也不是。

我們必須要承認,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兩面性。

如果只一味地推崇事物的某個面,而妄圖掩蓋它的其它面,就必然會種下禍根。

我能理解長輩們想要為孩子的成長之路上掃清一切障礙,那的確是愛。但那也是一把鎖,一個死結,一塊矇住雙眼的黑布。

在這個孩子日後的生活裡,他不知困境為何物,也就不知如何去面對困境;

他不懂死亡的真實與殘忍,也就不懂生命的可貴與溫暖;

他不明愛與性的含義,也就不明與人相處的分寸,和人性真實的善惡。

《惡意》、《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圭吾的作品永遠都在告訴我們,邪惡和溫情,在這個世界上始終並存。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在真實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陽光和陰鬱的兩面,有隱忍也有衝動,有情愛也有私慾。

教會孩子在享受幸福的同時,也對暗藏四周的惡意,時刻保持警覺,就是在幫助他們更早地建立自我防禦機制,以便在未來突遭危機時,能夠有所防備。

04、好的教育,會尋找原因,而非尋找替罪羊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格林童話》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勇敢的小裁縫”:

小裁縫在闖蕩世界的時候,智鬥巨人,效力於國王和王后。最終,他通過智謀打敗了無惡不作的巨人,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在與巨人智斗的過程中,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巨人趁著小裁縫熟睡,舉起鐵鉗試圖取了這傢伙性命……這樣的故事,真的適合孩子閱讀嗎?

楊紅櫻此事一出,一批人口誅筆伐,彷彿社會上的兒童心理問題,都是源自這些“不負責任”的作家。

可一個真正負責的家長,一定會在孩子閱讀之前,先審核這些讀物,若覺不妥,應當及時撤回,或者在閱讀時給予合理的引導。

如果父母只知道花錢買書,卻沒心思陪孩子讀書,那麼孩子思想變質的原因,有一大部分就出在這些父母的身上。

“自殺”這個字眼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它代表的,是一種殘酷的現象,一種可能的事實。這兩個字,和自殺行為本身,其實並沒有直接的邏輯關聯。

他們之間還隔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媒體與社會的影響、身邊同學的耳濡目染、以及孩子本身的心理健康問題。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我們之所以會偏激地做出假設,是因為我們對“自殺”這個行為根本不夠了解。它對我們而言是個陌生的詞彙,而我們對它有著天然的恐懼。

因為恐懼,我們就乾脆抹殺它的存在。一旦它不存在,需要承擔的責任也就隨之消失。

這種掩耳盜鈴的想法,是愚蠢的,更是不負責任的。

任何結果的形成,都有其系統性原因,而非單一因素造成。我們要做的,是尋找解決問題的原因,而不是尋找承擔責任的替罪羊。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家長、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們,都應該為孩子們的成長留出更多的空間:

不是告訴他們所有的惡都是錯誤,而是告訴他們,這些惡背後的原因;不是一味地為他們的生活排除萬難,而是告訴他們,即便面對困境,也要充滿勇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面對過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堅強;衝破了逆境的人,生命因此茁壯。

新時代的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的孩子從糖罐子裡走出來,適時地,野蠻生長吧。

我是愛看書、愛講故事的@木南菌 。成長就是從經歷中來,從歷史中來,從別人的故事裡來~關注我,喜歡請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兒童讀物涉嫌自殺引導?真正的教育,不是因噎廢食,而是直面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