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有沒有罪呢?

孩子,害羞有沒有罪呢?

朋友A君比我大4歲,最近她很煩惱,因為孩子太害羞,不敢跟別人打招呼。

她認為孩子太內向了,不敢表達自己容易讓別人誤會,因為孩子其實很有禮貌,她坦言很想孩子變得外向一些。

確實,我們生活在一個推崇外向性格的社會,許多人認為外向的性格的孩子長大似乎會更有出息:更好的表達能力,擅長跟別人打交道。

開朗的性格確實很好,很討人喜歡;但安靜害羞的性格就應該被逼著改變嗎?

孩子,害羞有沒有罪呢?


我小時候也是個很害羞的孩子,直到長大後才慢慢變得外向一些,所以我能體會到不被別人理解的感覺。

記得小時候很害怕見陌生人,每次見到不認識的叔叔阿姨總是心裡直發毛,這個時候總會被提醒叫人打招呼。

我叫的太小聲,或是不說話時,父母似乎就覺得很難為情,忙著解釋“他這個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回家免不了被批評“沒禮貌”。

其實當時自己內心是非常想去表現得有禮貌,但由於自己被貼上“不大會說話”的標籤,每次開口總怕說不好。

“叫叔叔還是伯伯呢?看起來好像比爸爸大,叫叔叔好像不大合適。”

“叫的聲音會不會合適呢?太小又被說膽小內向,太大聲又好像很傻。”

“只叫叔叔好,阿姨好好像很單調,但是又想不出怎麼說更讓人喜歡。”

……

反應慢一些都會被父母提醒“沒禮貌”,潛意識裡其實充滿了抗拒:想要擺脫父母的要求,也不想理會那些會認為自己沒禮貌的人(當然長大後不會這麼想了~哈)。


讓孩子知道不說話也沒關係

英國心理治療師兼育兒專家Andrea Nair說:

父母要忽略那些指責,也不要覺得丟臉。

不要因為孩子不去做一些事就給他貼上“害羞”的標籤,也不要讓孩子因此感到難過。

她建議家長嘗試去理解孩子的內向性格,並且讓TA知道你理解TA的心情。

教育顧問兼兒童讀物作者,退休教師Michael Reist表示同意,他認為:

我們不要再將注意力放在改變孩子的安靜性格上了。

當父母和其他大人嘗試去“糾正”孩子的害羞時,其實是在給孩子灌輸不正確的觀念。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跟別人不一樣其實是沒關係的。

多跟孩子溝通,嘗試理解孩子,而且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屬於內向者,他們很安靜,喜歡聽別人說話,而且這種性格還附帶其他素質——創新精神、創造力和細膩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