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

新華網四川頻道8月28日電(本網記者 呂慶福 楊迪)為期兩天的四川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洽談會於8月26日落下帷幕。此次洽談會不僅讓四川收穫了逾500多億元的投資大單,還促成一批新能源汽車的整車製造、關鍵零部件項目落地。雖然只是一個地方性的投資洽談會,但是簽約的數量和質量卻毫不遜色,表明四川新能源汽車廣闊的發展前景、巨大的發展商機以及良好的投資環境,得到了國內外汽車產業企業的充分認同。

發展新能源汽車 四川走在全國前列

8月26日,四川綿陽與國內外汽車整車製造和零部件生產的20家知名企業簽訂金額158.8億元的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了綿陽西部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

“綿陽作為全國唯一科技城,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豐富的科技資源,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有比照執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等獨特的政策環境,還有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綿陽市委常委、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顏超說。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園區,而是要爭取成為國家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平臺。”中國高科總經理左維琪對“西部新能源汽車基地”有著五大功能定位:國際化標準的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博物館及體驗園,電動車及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核心技術及零部件廠商加盟中心以及檢測檢驗中心。左維琪表示,這一基地的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年產整車30萬輛、馬達50萬臺、電控系統50萬臺套的規模。

綿陽西部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只是近年來四川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縮影。

早在幾年前,成都就走在全國前列,確定以純電動技術路線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取向。2010年7月,成都成為第一輪全國25個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2013年11月,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四部委公佈第二輪全國首批28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成都市再次名列其中。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成都市以規劃為引領,以公共交通領域為突破,以應用環境為保障,示範運行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計推廣新能源公交車、城市專用車、公務車、出租車等新能源汽車近1000輛,累計行駛1300多萬公里,節約汽柴油3900餘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萬噸。

據成都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車輛購置方面,成都開創出有條件分期付款方式的購車模式,既緩解了一次性購車資金壓力,又解決了車輛及動力電池的售後維保問題,並促進生產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和質量,達到了多贏的效果;充電設施建設方面,採取政府主導編制規劃,購車單位提供土地,成都電業局出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模式。

四川發展新能源汽車區位優勢突出

面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機遇,四川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列舉了四川固有的種種優勢:這個產業,全世界差不多同時起步,四川和其他地方差距不大。鋰是新能源電池的重要原料,世界上鋰資源稀缺,而中國的鋰資源主要分佈在四川、江西、青海。四川豐富的鋰資源為發展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很好的資源條件。此外,四川在雙流、新津、樂山佈局了大量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貫穿於產業鏈各個方面。在龍泉經開區,川汽已經造出了新能源大客車。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很長,包括研發、生產、銷售,後市場服務等各個環節,而在每一個環節又需要多方面合作。“川汽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上已經獲得了20項專利,其中3項為發明專利。”川汽負責新能源汽車的常務副總經理曹國棟說,在科研環節,目前川汽與清華大學、西安交大、西華大學等合作;在製造環節,目前川汽已經與東電集團、長虹集團、聯騰動力及有關高校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將合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將研發氣、電混合型車輛,預計2015年投產,目前已經有來自成都、綿陽瀘州等1000輛的意向性訂單;在市場銷售方面,川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富臨運業目前投入營運的車輛就多達上千輛,這些車輛逐漸需要更新換代,同時,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還需要增加車輛的數量,這些都是川汽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去向之一;在後市場服務方面,政府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的後市場服務。

曹國棟表示,四川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優勢,省上要求由川汽牽頭組建新能源汽車龍頭,東電集團、長虹集團、天齊鋰業等單位參與,以整合資源和力量,如天齊鋰業是電池級碳酸鋰、工業級碳酸鋰及其鋰系列產品的提供者。

最近,四川省將新能源汽車確定為著力發展的5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之一。四川省省長魏宏表示,要努力使四川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及應用基地。實現這一目標,四川優勢何在?

首先,四川已經具備完整產業鏈條,這是前來考察的各廠商最為看重的資源。本世紀初,四川汽車製造產業還幾乎是“一張白紙”,經過十幾年努力已成為全省工業的支柱。據統計,全省已有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00餘戶,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沃爾沃、韓國現代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川落戶,一大批核心零部件企業在川集聚,以成都為中心,綿陽、資陽、南充、遂寧等市相連的汽車製造產業帶已形成。今年全省整車產量將超過100萬輛,汽車製造產業將邁上2000億元臺階。

其次,四川已具備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記者瞭解到,成都客車、川汽集團、一汽(四川)專用汽車有限公司、重汽王牌等企業已能夠開始量產,成都客車“蜀都牌”新能源公交客車車輛性能在全國處於比較領先的水平;在三大核心部件中,動力電池領域初步形成了從材料加工到電池生產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驅動電機和電控兩大領域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還需加大扶持力度

業內預測,未來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長,空間極大。四川省的成都市和瀘州市均被列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兩地均已開始試運行純電動的新能源公交車,隨後還將開放公務、出租、環衛、物流等領域以推廣新能源汽車,對相關企業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

在四川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洽談會上,知名車企已經展開行動:吉利正與東風南充汽車有限公司接洽,準備開發生產新能源貨車,填補國內該領域的空白;深圳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與川汽股份對接洽談,希望通過技術和市場合作的方式,加快進入四川新能源客車市場。

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本土造”的新能源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業內人士認為,技術尚不成熟、價格高昂以及使用環境不完善,仍然是當前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三大關鍵因素。

曹國棟坦言,目前電動汽車技術已經過關,但市場接受度低,因此產業化比較困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電動車的“三電”(即電機、電池及電池管理系統)成本太高而導致電動車成本及銷售價格偏高,在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二是雖然目前已經在有電動公交車的地方設置了充電樁,但市區外難以保證電動汽車充電需求;三是充電時間較長。

就個人消費而言,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巨大的價格差異往往讓人望而卻步。成都一位汽車銷售人員舉例說,豐田推出的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在中國市場指導價為23萬元至27萬元之間,實際銷售價格普遍優惠3萬元,但同樣排量的合資品牌汽油車售價區間位於12萬元至16萬元間。

成都經開區汽車產業投資服務局副局長董勇說,目前在經開區涉足了新能源汽車的企業有川汽、沃爾沃、瑞華特等,整個經開區對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年產能為24000輛,涉足了新能源汽車配件的企業有聯騰動力、卡倍億等公司。但由於市場化的制約因素還很多,如果僅靠經開區的力量來推動是遠遠不夠的。

左維琪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想要快速成長,在新技術與新材料研發、配套設施建設等環節,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