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新华网四川频道8月28日电(本网记者 吕庆福 杨迪)为期两天的四川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洽谈会于8月26日落下帷幕。此次洽谈会不仅让四川收获了逾500多亿元的投资大单,还促成一批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项目落地。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投资洽谈会,但是签约的数量和质量却毫不逊色,表明四川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发展商机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国内外汽车产业企业的充分认同。

发展新能源汽车 四川走在全国前列

8月26日,四川绵阳与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的20家知名企业签订金额158.8亿元的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了绵阳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

“绵阳作为全国唯一科技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丰富的科技资源,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比照执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等独特的政策环境,还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绵阳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颜超说。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园区,而是要争取成为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平台。”中国高科总经理左维琪对“西部新能源汽车基地”有着五大功能定位:国际化标准的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博物馆及体验园,电动车及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厂商加盟中心以及检测检验中心。左维琪表示,这一基地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年产整车30万辆、马达50万台、电控系统50万台套的规模。

绵阳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只是近年来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一个缩影。

早在几年前,成都就走在全国前列,确定以纯电动技术路线为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2010年7月,成都成为第一轮全国25个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13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四部委公布第二轮全国首批2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名单,成都市再次名列其中。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成都市以规划为引领,以公共交通领域为突破,以应用环境为保障,示范运行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城市专用车、公务车、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近1000辆,累计行驶1300多万公里,节约汽柴油39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万吨。

据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车辆购置方面,成都开创出有条件分期付款方式的购车模式,既缓解了一次性购车资金压力,又解决了车辆及动力电池的售后维保问题,并促进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达到了多赢的效果;充电设施建设方面,采取政府主导编制规划,购车单位提供土地,成都电业局出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模式。

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区位优势突出

面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机遇,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列举了四川固有的种种优势:这个产业,全世界差不多同时起步,四川和其他地方差距不大。锂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世界上锂资源稀缺,而中国的锂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青海。四川丰富的锂资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此外,四川在双流、新津、乐山布局了大量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贯穿于产业链各个方面。在龙泉经开区,川汽已经造出了新能源大客车。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很长,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后市场服务等各个环节,而在每一个环节又需要多方面合作。“川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上已经获得了20项专利,其中3项为发明专利。”川汽负责新能源汽车的常务副总经理曹国栋说,在科研环节,目前川汽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西华大学等合作;在制造环节,目前川汽已经与东电集团、长虹集团、联腾动力及有关高校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合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研发气、电混合型车辆,预计2015年投产,目前已经有来自成都、绵阳泸州等1000辆的意向性订单;在市场销售方面,川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富临运业目前投入营运的车辆就多达上千辆,这些车辆逐渐需要更新换代,同时,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还需要增加车辆的数量,这些都是川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去向之一;在后市场服务方面,政府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能源汽车的后市场服务。

曹国栋表示,四川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优势,省上要求由川汽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龙头,东电集团、长虹集团、天齐锂业等单位参与,以整合资源和力量,如天齐锂业是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及其锂系列产品的提供者。

最近,四川省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着力发展的5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之一。四川省省长魏宏表示,要努力使四川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应用基地。实现这一目标,四川优势何在?

首先,四川已经具备完整产业链条,这是前来考察的各厂商最为看重的资源。本世纪初,四川汽车制造产业还几乎是“一张白纸”,经过十几年努力已成为全省工业的支柱。据统计,全省已有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400余户,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韩国现代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川落户,一大批核心零部件企业在川集聚,以成都为中心,绵阳、资阳、南充、遂宁等市相连的汽车制造产业带已形成。今年全省整车产量将超过100万辆,汽车制造产业将迈上2000亿元台阶。

其次,四川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记者了解到,成都客车、川汽集团、一汽(四川)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重汽王牌等企业已能够开始量产,成都客车“蜀都牌”新能源公交客车车辆性能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水平;在三大核心部件中,动力电池领域初步形成了从材料加工到电池生产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驱动电机和电控两大领域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业内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空间极大。四川省的成都市和泸州市均被列为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两地均已开始试运行纯电动的新能源公交车,随后还将开放公务、出租、环卫、物流等领域以推广新能源汽车,对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在四川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洽谈会上,知名车企已经展开行动:吉利正与东风南充汽车有限公司接洽,准备开发生产新能源货车,填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与川汽股份对接洽谈,希望通过技术和市场合作的方式,加快进入四川新能源客车市场。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本土造”的新能源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业内人士认为,技术尚不成熟、价格高昂以及使用环境不完善,仍然是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三大关键因素。

曹国栋坦言,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已经过关,但市场接受度低,因此产业化比较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电动车的“三电”(即电机、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太高而导致电动车成本及销售价格偏高,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二是虽然目前已经在有电动公交车的地方设置了充电桩,但市区外难以保证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三是充电时间较长。

就个人消费而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巨大的价格差异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成都一位汽车销售人员举例说,丰田推出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在中国市场指导价为23万元至27万元之间,实际销售价格普遍优惠3万元,但同样排量的合资品牌汽油车售价区间位于12万元至16万元间。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投资服务局副局长董勇说,目前在经开区涉足了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有川汽、沃尔沃、瑞华特等,整个经开区对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年产能为24000辆,涉足了新能源汽车配件的企业有联腾动力、卡倍亿等公司。但由于市场化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如果仅靠经开区的力量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

左维琪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想要快速成长,在新技术与新材料研发、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