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曹丕和劉備的稱帝時間,為何孫權要晚了幾年?原因令人意外

本文為原創首作,為你深度解析歷史事件

稱帝不是隨隨便便的,必須要慎重,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則對自己極為不利,袁術便是前車之鑑。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而稱帝;劉備作為漢室宗親,效仿光武帝劉秀延續漢祚而稱帝。而孫權雖然統治地域、麾下軍力都強於劉備,但當時他想要稱帝卻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孫權必須得等待時機。

相較曹丕和劉備的稱帝時間,為何孫權要晚了幾年?原因令人意外

相較曹劉,早年孫權沒有稱帝的資本和條件

相對於曹丕北方根基穩固,孫權沒有稱帝的資本。曹魏在北方根基穩固,已經歷二世,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在諸侯中逐步發展壯大,逐步吞併各方勢力,稱霸北方。赤壁戰敗後曹操大力發展生產,恢復經濟,北方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代帝王在此厲兵秣馬,等到曹丕繼位後,曹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已經是三國中最強大的國家。曹丕最終受漢獻帝禪讓稱帝,名正言順,因此東吳與曹魏比沒有稱帝的優勢。其次相對於劉備,孫權沒有皇室的身份,也沒有稱帝的條件。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被人尊稱為皇叔,算是漢室末胄,可謂是皇親國戚了。在劉備看來,曹丕竊取漢室稱帝,這是不可容忍的。劉備隨即稱帝以宣佈其正統身份,這樣也可以更好的踐行"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策略,因此劉備稱帝更可謂是名正言順,人家是繼承了祖宗的大業。

相較曹丕和劉備的稱帝時間,為何孫權要晚了幾年?原因令人意外

孫權沒有稱帝的資本和條件,現在能做的就是等到天下局勢十分明朗,就算魏蜀一個有最高合法程序,一個匡扶漢室,但是等到誰也吞不掉誰的時候,那時就可以稱帝了。因為畢竟自己實力比較強,那倆合法的互為主要對手,誰也沒精力去專門收拾孫權,也奈何不得孫權。

勵精圖治,伺機而動

為何8年之後孫權就稱帝了呢?那我們就得看看孫權這些年在東吳都做了些什麼了。孫策死於建安五年,當時,孫權只有十九歲。而直至此時,孫策集團依然是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現在江東的。在當時的江東人士看來,孫策與袁術簡直就是一丘之貉:孫策最初東下,就是受了袁術的委派。而袁術因為過早稱帝,是最早爛了名聲的諸侯。在一般人眼裡,孫權承父兄基業,是個坐享其成的官二代。但實際上,孫權和曹丕、劉禪等人所面對的局面完全不同,只要政權的本土化未完成,他在江東的統治就稱不上穩固。

相較曹丕和劉備的稱帝時間,為何孫權要晚了幾年?原因令人意外

為了鞏固江東的統治,他必須完成政權的本土化。所謂政權的本土化,就是要能讓當地人,尤其是那些實力派和有影響力的人接納你。翻看《三國志·吳書》,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有傳的人物中,若是從孫堅、孫策時代就開始跟隨孫氏父子,那麼籍貫各處都有;但是,自孫權時代開始,則大多都是江東人士。 孫權這種廣泛吸納江東士族進入政權的舉措,極大地促進了自身這個外來政權的本土化。

相較曹丕和劉備的稱帝時間,為何孫權要晚了幾年?原因令人意外

孫權所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徵山越。 當時,東南一帶還有大量的原始森林,相當多的部落散居於此,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而漢人不論是人數還是定居點,都少得可憐。由於孫權所佔領的土地,遠稱不上富庶。資源的瓶頸,也迫使孫權只能向內部挖掘。而山越人佔據瞭如此廣袤的土地,自然很容易就會成為孫權重點關注的目標。所幸,孫權這兩件事都乾得很不錯。 一方面,他廣納賢才,尤其是招攬江東士族進入政權,使政權逐步本土化,以取得地方勢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擴張領土,將統治向縱深推進。隨著時間的推移,孫權作為一個領袖,至少在東吳內部,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認同。最終孫權於229年正式稱帝。

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有好意見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小編溝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