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都是我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校,是培養軍事家的搖籃。曾有這樣一位牛人在這三所學校都留下了蹤跡,他在保定軍校學習,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日本軍校留學,歸國後在雲南講武堂任教七年,後又參與籌備創建了黃埔軍校。這樣一位黃埔元老級人物後來卻退出軍界,皈依佛教,遠離了政治權力中心。這個桃李滿天下,黃埔時期職權、聲望曾在何應欽之上的人物,就是軍事教育家王柏齡。

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王柏齡,生於1889年,江蘇省江都縣人。世系書香門第,少讀私塾,敏而好學,14歲考入南京陸軍小學,畢業後進保定軍校,因成績優異與蔣介石等人被選送日本深造。在日本振武軍校畢業時成績居同期62名同學中第5名,後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王柏齡系統學習了軍事理論知識,並接受嚴格軍事訓練,歸國後在雲南講武堂任教,曾任雲南講武堂教育長,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1923年應老同學蔣介石之邀,來到廣州投奔孫中山革命陣營擔任高級參謀。

1924年初,孫中山聽從蘇聯顧問馬林建議,決定在廣州創辦一所軍校,為國民革命培養軍事人才,蔣介石被指派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王柏齡等七人為委員,王柏齡被排在蔣之後居第二位,人稱籌備主任。作為蔣的得力助手,王柏齡費盡心血,從軍校選址,教官招聘,教材編訂,學生招錄,到校服設計,王柏齡參與了整個過程。特別是軍校初創時,蔣介石聽聞要程潛當校長,而他和李濟深任副校長,不甘居人之下,心生怨氣,曾一度撂挑子辭去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職務跑去上海。王柏齡擔負起重任,和籌備委員會其他成員一道,努力工作,使學校籌建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不久蔣介石通過張靜江活動回來如願當上校長,王柏齡隨即被任命為教授部主任,是蔣最為器重依賴之人,後來那些在軍界政界叱吒風雲的人物,如陳誠、錢大鈞、劉峙、顧祝同等當時見了王主任也要敬禮喊長官。而何應欽更晚了一步。何應欽也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比蔣、王還低一屆,因王柏齡介紹推薦,何應欽歸國後到黃埔任總教官,從此才和蔣介石有了交集。

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蔣介石原來在國民黨中地位並不高,籍黃埔軍校起家逐步掌管軍權,一步步攀上權力巔峰,成為國民黨領袖人物,得以與汪精衛、胡漢民、林森、廖仲愷等國民黨大佬比肩。在政治新秀蔣介石崛起和黃埔系力量生成階段,作為蔣的冋窗及黃埔元老的王柏齡仕途前程本應一片光明,步入康莊大道。可他卻沒能抓住歷史機遇,沒能在緊要關頭給自己正確定位,沒有保持軍校草創階段那股工作熱情,而是鬆懈下來開始追求奢華生活,貪圖享樂,不思進取。

黃埔軍校位於珠江上的長洲島,地處偏僻,距廣州市區較遠,軍校生活枯燥乏味。王柏齡耐不住寂寞,常渡江到繁華熱鬧的市區玩耍,紙醉金迷,倚紅偎翠,夜不歸宿,還沾染上吸食鴉片的惡習。蔣介石每每有事找他卻尋不見人,氣得大罵混蛋。後來蔣有事不再找他,而是交待何應欽辦理。何應欽十分勤勉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以軍校為家,召之即來,隨時聽命,所委託事項總能圓滿完成,而且何應欽沒有不良嗜好,讓蔣介石十分滿意,漸漸的何應欽在蔣介石心中份量超過了王柏齡。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組建黨軍兩個教導團時,何應欽任一團團長,王柏齡任二團團長,這時何的地位已在王之上了。

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說起來蔣介石對王柏齡這個老同學是真夠意思,早年,蔣介石在青島居正的中華革命軍裡當參謀長,就曾把王柏齡拉過去一起共事。蔣到廣州投奔孫中山,也沒忘了老同學,邀王柏齡過來當高級參謀,後來又帶他一同籌辦黃埔軍校,曾任命他為教授部主任、教育長、教導團團長、軍校參謀長等職,視他為親信心腹,委以重任。可王柏齡是扶不起的阿斗,除了教學管理有點本事,貌似滿腹經綸,到了戰場上卻使老蔣大失所望。第一次東征對戰陳炯明,何應欽的一團英勇善戰,能攻能守,打出了黃埔學生軍的威風。可王柏齡的二團卻丟人現眼,初遇強敵,王柏齡驚慌失措,隊伍被擊潰,差點累及全局,蔣介石這才認識到,這老同學只會紙上談兵,實戰不行,趕緊用錢大鈞接了二團長職務,讓王柏齡改任參謀長。接下來棉湖一戰,何應欽指揮有方,取得大捷,愈發襯得王柏齡無能,從此黃埔軍校裡蔣何並稱,何取代王成為黃埔二號人物,而王柏齡被譏為不會打仗的將軍。不過老蔣依舊對他重用,北伐時,何應欽任第一軍軍長,王柏齡任所屬第一師師長,可他在戰場上表現又一次讓人大跌眼鏡,其指揮才能與軍校頭銜嚴重不符。打南昌時,為貪頭功,他不聽勸諫,孤軍冒進,陷入孫傳芳軍隊重圍,身為長官,他不力挽危局減少損失,而是丟下部隊逃了出來,致使部隊失去指揮亂作一團,折損大半。眾將憤怒,一致要求對他軍法懲處。蔣介石網開一面,只是把他撤職了事。過後不久依然對他不離不棄,又任命他為江塞總司令。蔣介石用人一向以忠誠第一,才能第二。王柏齡對他忠心耿耿,從未二心,又是江浙老鄉,又是同窗好友,雖才不堪大用,也不忍一腳踢開。

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王柏齡也有自知之明,不久就退出軍界,出任江蘇省建設廳廳長,可嘆當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高材生,所學軍事知識在實戰中竟不會運用,幹了建設廳廳長也用不上所學專業,白瞎了軍校的優異成績。混了幾年,中日開戰,王柏齡躲避戰亂退往後方,輾轉於重慶、成都、昆明等幾個城市擔任閒職,靠政府發放的600元錢度日,這時候抗日戰場上,黃埔學生成了抗戰主力,何應欽已是軍中統帥,人家1935年即被授國民黨軍一級上將。黃埔前幾期的學生也大都做到了軍長師長,將星閃耀大放異彩,而他這個黃埔老師卻在走下坡路,一直沉淪下去變得默默無聞。

他原是黃埔軍校中僅次於蔣介石的二號人物,後來卻黯然隱退

王柏齡早在1928年人生失意時,為了尋求精神寄託開始信仰佛教,後半生一直痴心向佛,後來乾脆皈依佛門,法號慧常。在江蘇時他曾參加佛教組織,整頓佛寺,修建道場,對弘揚佛教做出了貢獻。1942年農曆七月十五,王柏齡在成都一念佛堂誦經聲中仙逝,終年5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