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民政局实施2020年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精准做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工作,有力回应了群众的需求与关切。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坚守“兜得住”底线,提升困难群众保障标准

  一是健全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分类分档推进城区低保对象补差工作,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持续推进低保安居工程建设,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目前,一、二、三档城乡低保对象补差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775元/月、543元/月、380元/月,人均月补差为412元,受益群众8839人;特困人员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100元/月和1210元/月,截至9月共发放各类生活保障金4212万元;50户低保安居房如期动工、有序推进,5户提前完工,已为12户拨付补助款42万元。

  二是优化临时救助审批流程。出台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实施意见,下放审核权限、提高补助标准、实施救助监管,以巩固提升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目前,区级临时救助标准提高至5000元,单笔补助金额3000元以下的由镇(街道)审核,并下拨80万元设立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实行资金监管。截至今年9月底,已为1016个困难家庭和个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06.68万元。

  三是畅通先行救助绿色通道。疫情期间,分赴7个镇(街道)汇总困难群众的差异化帮扶需求,开通“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绿色通道,分类施策、及时施救;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开展上门服务。实施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扩大临时补贴受益群体。今年来,共慰问困难群众560户,分发粮油780份、生活用品1200份、口罩8000只,发放临时物价补贴369万元。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聚焦“兜得好”目标,改善特殊群体基本生活

  首先,增强特困人员供养能力。目前,已向3家单位购买集中供养服务,239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投入73.7万元上级拨付资金,为737个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通过动员企业家认捐,筹资19.5万元,为320户“三留守”困难家庭安装“云守护”智能监控。投入312万元新建6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其次,落实残疾人提标政策。自2020年1月起,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并实行动态调整,做到应补尽补、按标施补。依托康乐家园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建立服务档案,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0元,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和二级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15元和每人每月85元。截至9月底,共为9326人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723万元。

  再次,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出台加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意见,构建29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分门别类建立全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及时将其纳入帮扶救助范围,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目前,已为161名孤弃儿童发放生活保障金151.47万元;通过走访摸排,共认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6人,发放生活保障金69.66万元。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提升“兜得全”站位,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深化“505”微公益活动。开展2020年“505”微公益“微光成炬·助力脱贫攻坚”活动,在全区101个村(居)各征集5个贫困家庭微心愿,通过网络平台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领,推动社会资源与困难群众需求精准匹配。目前,已征集困难群众微心愿451个,发动认领447个,接收爱心物品385件,爱心物资价值15万元,完成7场微心愿物品派送。实施“阳光1+1”牵手行动。继续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扶持老区特色产业发展。实施 “阳光1+1”牵手行动计划,动员社会组织与老区村深度合作。组织志愿者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三留守”对象等结对帮扶、结对守护,开展“一对一”关爱服务。目前,已为39个老区村117名困难群众圆了微心愿;发动社会力量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880人次,组织1200名志愿者参与各类爱心服务活动260场次。扩大社会力量参与面。将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运营率纳入2020年各镇(街道)年度绩效考核指标,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加大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站补助力度。成立爱心救助小分队,走访慰问留守老年人、散居孤儿、困难残疾人。截至目前,已发动113家公益性社会组织、1个慈善组织、3个社会工作机构参与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163场次,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92个。

泉港:完善政策措施 兜牢救助底线


来源:中国社会报 泉港民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