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编辑看不上,却得了茅盾文学奖,问题出在哪?

永爱晨曦


这种现象在文化艺术界出现较多,也很正常。

因为文化艺术的东西,不像理科有标准答案。比如理科的标准答案是1.5,你答案是1.49都是错的。

文化艺术的东西没有标准答案,那么就只能是,根据观赏者或者阅读者见仁见智了。

比如一部电视剧,有人说很好,有人说垃圾。一幅画,有说很好,有说太没水平。小说也是一样,一部小说,有人看了说很好,是不朽之作,有人看了说太没水平。

其实作家写书,就像是领导管人一样,有赞成的就有反对的。正直领导偷奸耍滑的说不好,奸佞领导,正直人说不好。

所以,一部小说出来就看它的命运了,遇到低水平编辑,就像是用自己的铁环环套苹果一样,能套住的就说是好的。如果大苹果,套不住的就说是不好的。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落在了这个潜规则里。就是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说清楚没。


艺苑天地351


读者!问题在读者。

小编也是读者,估计总在80后,抑或90后。蜜罐里泡大,不知道改革开放前人们过的日子,那缺吃少穿、贫穷封闭、愚昧无知的年代,当然不能感同身受,没有共鸣,不感兴趣,亦属自然……

在我,则如同时光倒流,如同穿越,回到曾经知青插队的日子,真是一言难尽……我15岁半下放农村,从1970年1至1979年6月回城,整整10年,少安、少平兄弟的苦,我几乎都尝过了,我喜爱《平凡的世界》,敬重路遥,我知道他是吃过大苦的人,他的前辈——柳青,更是自找苦吃的人,深深怀念!





说三道四者


我喜欢上写作后,聆听过很多文学名家的文学讲座,其中,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文学名家们商量好似的,对路遥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不屑一顾,要么颇有微词~~

作为路遥“铁粉”的我,很沮丧!

为什么我们要去模仿《百年孤独》?为什么我们要去称颂意识流写法?为什么对老老实实地用现实主义结构的《平凡的世界》“嗤之以鼻”呢?

冷静下来后,我似乎明白了:现在的作家都是玩手法的,都是炫技的,并以此来弥补掌握现实生活素材不足的缺陷。

称颂路遥就要与路遥一样下煤矿 ,就要与路遥一样用生命写作!在商品社会里 ,谁能憨到这个程度呢?!再说了,肯定路遥就是否定自己,谁能傻到这个程度?!

可是,路遥的作品却得到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的喜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要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联播,要感谢叶咏梅女士,要感谢李野默先生,是他们的努力,才使一度备受冷落的《平凡的世界》通过电波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亿万普通听众的心田。

《平凡的世界》能获得茅盾文学奖是亿万普通读者的功劳,是亿万读者将这顶桂冠戴在路遥先生头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