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前言:革命之路充滿艱辛和危險,一但走上去就要經受戰火的考驗,而對於多久能到路的盡頭卻是個未知數,但我們的先輩們從未放棄自己的初衷,也因為他們當初的堅持才有今天繁榮昌盛的祖國。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軍銜的評定主要取決於戰功和資歷,作為高級將領,他們的半生戎馬都是一個傳奇,但軍旅生涯的不同也影響到軍銜的評定,有些將領軍銜的評定過低,但作為優秀的革命者他們並不在意,這也只是我們從後世的眼光看待這些,而有一位開國將領,他在軍中的資歷很深,甚至可以與元帥的資歷相提並論,但他卻是開國上將,這位將軍就是周士第上將。

鐵甲車隊隊長

1900年,周士第生於海南瓊海,在當時周士第還算是廣東人,因為自古以來,海南一直歸廣東管轄,直到88年海南才從廣東劃出,獨立建省,青年時期的周士第參加過五四愛國運動,早年還當過教員,直到1922年來到廣州,才逐漸走上革命道路的。

1924年,在組織安排下,他考入黃埔一期,畢業後參與組建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鐵架車隊組建後,隊長徐成章、黨代表廖乾五都是我黨黨員,在他們介紹下,副隊長周士第也光榮入黨,請注意此時是1924年12月,可見周士第在我黨中的資歷是很深的。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鐵甲車隊三位領導者都是黨員,所以說鐵甲車隊也是由我黨獨自領導的第一支武裝隊伍,而周士第幾個月後就升為隊長,這個資歷在我軍中很少有人可以與之比擬。

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

對於北伐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大家都很熟悉,其實獨立團的前身就是鐵甲車隊,1925年11月,以鐵甲車隊為基礎創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團長由葉挺擔任,周士第擔任獨立團一營營長。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北伐期間第四軍獨立團在葉挺率領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先是作為北伐先遣隊在安仁首戰告捷,後在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戰役中立下不朽之功,當然這三次戰役離不開一支部隊的協助,那就是張發奎領導的第四軍第12師,所以說,第四軍因為有了葉、張兩位名將,才有了“鐵軍”的稱號。

北伐結束後,獨立團擴編為第25師,葉挺升為副師長,後改任第24師師長。周士第為73團(葉挺獨立團)團長,而前面提到的張發奎已是第四軍軍長。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南昌起義時,第25師和第24師都參加了起義,這都是葉挺與周士第等人的功勞,起義後,周士第任第25師師長,此時第25師下轄兩個團,73團和75團,73團教導員是陳毅,還有連長林總,75團有個排長是許光達,這些人不是大將就是元帥。

資歷深為何是上將?

經歷紅軍時期、抗日時期和解放時期,1949年,周士第已是第18兵團司令員,先是指揮扶郿戰役和秦嶺戰役等戰役,後進軍大西南,建國後還參與指揮剿匪工作,接下來又創建防空軍,並擔任第一任司令員,55年軍銜評定時他為上將,其實他比一些大將資歷都深,抗戰時期當過120師參謀長,按他的資歷和戰功,大將、元帥都綽綽有餘,為何被評為上將銜呢?其實和這件事有關係。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南昌起義後,在南下途中行軍不利,很多人都離開了部隊,這其中就包括周士第,而最後南昌起義隊伍只剩下三河壩戰鬥後的八百餘人,而團級以上幹部僅剩下朱老總、陳毅和王爾琢,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才有了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雖然周士第離開了隊伍,但一直堅持鬥爭,1931年還曾被捕,後經宋慶齡營救才出獄恢復自由,在第二年淞滬抗戰爆發後,他還曾來到上海參加抗日義勇軍,不過他這些年都與組織失去聯繫,直到1933年才來到瑞金,重新回到革命隊伍中。

為何他有元帥的資格卻只授上將銜?和這件事有關係

此時他當年那些部下,很多都成為紅軍高級將領,像林總此時已是紅一軍團總指揮,而在1935年,他才在董必武介紹下,經組織同意,重新入黨,也就是說在1927年至1935年這幾年都是處於脫黨狀態,這對於他後來的軍銜評定是非常不利的。

而許光達在南昌起義後,也有一年多離開部隊的經歷,但他作為紅二軍團的代表人物,又為新中國裝甲兵部隊的創立作出巨大貢獻,所以他雖與周士第同為一野的兵團司令,但他被授予大將軍銜。

結語:晚年的周老在回憶這段經歷時,曾慚愧地說:“自己立場不堅定,南昌、廣州起義失敗後產生悲觀情緒的表現。”其實周老的這種情緒應是很短暫的,當時他雖然與組織失去聯繫,但卻是一位優秀革命者的表現,而此後人生十餘年的戰鬥生涯,為祖國和人民作出巨大貢獻,他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