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概說、易理中的哲學思想


易理概說、易理中的哲學思想


易理的概念

所謂易理,是易經中所包含的道理。包括易經的辯證思想,易經對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的認識論等等,易理不同於義理,所謂義理是指文章言辭等的內容及道理,是講求經義、探求名理的學間。宋代稱講求儒家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為“義理之學”。《復秦小魄書》中有“天下學問之事,有義理、文章、考證三者之分。”由此可見,用義理代替易理是不對的。從義理的角度來定義易理,只能這樣說:易理是易經中的義理

掌握易理的意義

易理與易術是周易中包含的兩大方面內容。易術包括六爻、四柱、奇門、紫微等預測學、風水學、測字學、相學、姓名學等等。

易理應屬哲學範疇。易經的思想在這裡得到充分的體現。學易者不知理是一大缺憾。

“卜雖起於數,而實根於理”。就卜以言理,則理愈顯;就理以論卜,則卜愈神,要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中國國際易經應用科學院、很多周易研究會等組織都主張理用兼顧,也正是出於此點考慮。學好易理可以使人更聰明,更知世間之理,更會生活,更易成功。

易理中的哲學思想

易理可謂博大精深,蘊含於易經經文、卦象、爻象及易傳的闡釋之中,總結一下有如下原理,這些原理即是哲學,又可用於周易預測體系。

太極原理

太極原理是周易的最基本思想,太極思想貫穿於中華民族的各個領域,政治、軍事、管理、人文中隨處可見,在各種社會關係的處理中屢見太極思維的手法。簡單說,就是一箇中心,一個最高。太極又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無限大,也可無窮小。太極中又包含著太極,大太極包含小太極。

陰陽辯證理論

世界是由陰陽構成的,陰陽學說是易學的基本原理,“一陰一陽之謂道,善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見陰陽之道已經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中,達到了日用而不知的程度,這一思想在現實中就表現為;有白天就有黑夜,有男就有女,有好就有壞,有正確就有錯誤…知道了這些,對立思想的存在就是必然的了。既然如此,何必對不同的觀點那麼認真呢?

五行生剋原理

世界是由五行構成的。五行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把五行的生克關係引入人事中,就是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如果遇事都能站在雙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事業就會成功,社會也會更和諧。

爻位原理

一個卦六個爻,地位卻不同。“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這一爻位原理應用在人事上其理相同,告訴人們擺正位置是成功的要素。

六十四卦原理

六十四卦每卦都蘊含著深邃的哲學道理,這些原理都是易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乾卦所論的“潛龍”、“見龍”、“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亢龍”事物發展的六階段,還是坤卦的“履霜堅冰至”,“姤”卦的“女壯,勿用取女”,“謙”卦的“謙君子,用涉大川,吉”,都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宇宙、自然、社會的本質規律,可以說是宇宙哲學。

天人合一思想

“天”是指自然,易學中的天人合一思維意識是人和自然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依此拓展還可以得出普遍聯繫的思維,即看似沒有關係的兩個事物,之間卻存在著某種必然聯繫,其實,周易的產生就是天人合一思維的結果。《易繫辭傳》中“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講的就是易來自於自然,而作用於人類社會的道理,天人合一思維在華人百姓中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出行時,天突然下起雨來,他會想到要反映什麼呀?”開車出行經常遇紅燈,他會想,今天出行不順。我曾在早上趕路,遇開車的司機發動了幾次沒發動,心裡就想不會有什麼事吧?結果在大雪山埡口翻車,造成幾人受傷。除了考慮自身因素外,還要考慮自身之外的事情,這就是天人合一思維的最樸素的體現!根據這一思想,在處理各種社會關係時,不但要關注有直接關係的對象,還要關注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的對象。

變易、簡易、不易的原理

易學,事實上就是研究萬事萬物變化規律的學問,所以才有“變易、簡易、不易”的三易之說。變易,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在變化之中,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簡易,就是要對事物把本質,一針見血,簡捷處理;不易,就是萬事萬物的本質規律是不變的。有規律,就有其本質性和必然性。世界上有的事情可變,有的事情不可變。外在的表象可變,但內在的本質規律是不變的,所以,人們常說事情“變卦了”便成了中國人常說的話。中國人容易知命、順命,繫辭傳中“樂天知明故不憂”,實際上就是承認規律,順應規律,依照周易的這一原理,吉凶榮辱便不更多的掛在心上了。懂得了這一道理,人們生活得就會更幸福,生活質量也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