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侵华日军头目冈村宁次,自1945年签字投降后,3年多一直没离开中国。

起初是为了负责交枪投降,签字盖章,之后是武器交接,再后是安排遣返,还有实际上更重要的,帮助蒋打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不再展开说。

总而言之,他以工作必要性为名,被迟迟滞留中国近4年;国民政府以亲自审判他为名,拒绝交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名义上是审判他,实际上是保护他,最后把他安全送回国。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在曲曲折折的审判过程中,冈村第一次作为被告站在中国法庭上,是在投降后的第三年,即1948年的8月23日。

提前一天,报纸刊登消息,说上海战犯军事法庭,23日要“特设宽阔法庭”,首次公审侵华日军的头目——原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

“届时,将有驻上海各国外交官及各界要人等1000余人旁听,并有英文翻译……”

正式公审之前,还有8月14日的一次预审。

公审法庭安排得确实很人性化,设有候审室,冈村到达后可以先休息一下,这里给冈村专门配置了大扶手座椅。

审讯中,如果不是冈村直接回答问题的环节,他还被允许可以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中午法庭给冈村和证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让他们也感到“大为满意”。

中午休息3个小时,下午6点半继续开庭,然后法庭辩论环节结束,天也黑了,法庭宣布改日再审。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1947年,一战犯在上海审判后,押刑场

8月26日,上海《申报》说,“由于证据不足,审判可能延期。经费也不足,正在申请中。”

如此审判头号战犯,令中国人义愤填膺。

有报纸不无讽刺地说,“拖延3年今始作戏剧性审判,实不光彩,莫若及早宣告无罪!”

更令人不解的是后半句,“经费不足”。

开个庭能花多少经费呢,竟然能让一个政府特别设置的法庭花得没钱了?

冈村宁次的回忆录中记载:“23日审判所需经费达法币30亿元。”

法币30亿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是3万、30万,而是30亿法币。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30亿法币什么概念?飞春读传专门去查了查当年的消费,这一查才知道,30亿法币开一次庭,确实花得不算多。

因为当年8月的上海,一斗米就2000万元,一盒香烟就20万,一两黄金都6亿元。

国民政府发的法币,与美元的汇率是1200:1,1美元换1200元中国钱,这在历史上算是奇葩的纪录了。

法币咋那么贱呢?

这不禁又让人想了解了解“法币”这个历史。

其实,民国的法币,也不完全是一无是处。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首先要明白2个常识:

1,法币不是“法国货币”的简称,法国货币的单位是法郎,国民政府发放的法币,是“法定货币”的简称。

2,法币之前是银元,银元之前是银两,银两是封建社会和晚清留下的货币,银元是民国特有的新货币,形式上有袁大头,还有总理头像。

这个法币呢,是国民政府在1935年11月4日推行的国家钞票,是一种终结几百年中国旧有的银币制度的一种改革,统一了当时混乱的货币,收揽了金融大权。

同时又应对了美国当时因经济危机向中国甩锅,当时的美国对白银大幅提升收购价,导致最大的银币国——中国,白哗哗的银子大量流向美国。

美国利用美元贬值控制中国经济的同时,也大量倾销了自己的商品,把经济危机的锅就这样甩给了中国。

这个历史,就是1934年美国出笼的《白银法案》,有兴趣的可以专门再去搜索看看。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法币在美国《白银法案》出台后不久就迅速施行,一刀切,国民完粮纳税、一切公私款项,皆以法币结算,禁止白银再流通。

这为战时经济的统治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标志着中国纸币制度的首次确立。

老蒋在1941年财政会议上也说,“各位须知,我们现在持久抗战下来,财政之所以尚能维持如此程度者,就是由于法币政策之成功。”

但是,在抗战的中后期,法币由于种种原因控制不住,政府开始大量印钞票,超量发行的法币进入市场,填补了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的同时,导致物价飞涨,受害的是老百姓。

抗战结束时,法币的超量发行导致的通货膨胀,令人瞠目结舌。

数据显示,1937年抗战前,法币总发行量不足14亿元,但到了抗战结束时,就达5000亿元。

到了1948年冈村宁次受审时,法币发行额度达到660万亿元,是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发工资

每个国家在战争时都有金融风暴、物价飞涨,但像民国这样狂飙3492万倍的,世界少见。

狂飙物价下的民国,出现了种种奇葩现象,至今或许仍然有人记忆,或听闻:

100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2头牛,到1945年只能买2个鸡蛋,而到了1948年,连1根火柴也买不到了。

工人发工资,是用麻袋装的。数钱数到手软是真实状态,但人们并不幸福,因为有了钞票,要马上找黑市兑换成银元,防止转瞬即逝,法币再贬。

1美元兑换1200元中国钱,这样的历史距今70多年,老百姓咋花钱?

老百姓清楚地记得,买1斤猪肉,在1936年是0.28元,在1948年需要140万元。

邮寄一封信,需要贴200枚万元的邮票,小小信封载不动许多愁,最后贴成了“信封贴在邮票上”,而不是邮票贴在信封上。

在民间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原料,发现竟然盈利了,这意味着法币实际上等同于废纸了。

法币巨增导致国家信用货币制度的崩塌,老百姓宁愿违法用银元交易,也不用政府的钞票了,这也离民国的灭亡不远了。

========

参考文献:《冈村宁次回忆录》;姜乔乔《论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