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什麼意思?

五柳裔


這兩句出自《寄王宗傑》,作者劉攽精邃經學、史學。全詩如下:

謀拙材疏懶是真,豈堪為吏走風塵。

已知富貴非吾望,欲以詩書老此身。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

聞君高臥辭冠冕,多幸佯狂亦有鄰。

大意是:我以才疏學淺的理由辭去官職其實是因為“懶”,自己一點也不想過作為官員那種忙碌奔波的生活。早就明白自己追求的不是人間富貴,只想研究學問,在詩書的陪伴下終老此生。太多的人問我為什麼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對於他們的不理解我只能白眼以對不作解釋。聽聞你也辭官歸隱,我是多麼高興看到你和我一樣,我們兩個敢於無視世俗目光的狂徒也有伴了。

這是劉攽寫給他的朋友王宗傑的詩,表達了自己對於辭官歸隱的決心,也流露出對於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的欣喜。




午夜櫻花語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出自北宋時期劉攽的一首名為《寄王宗傑》的七律。\r

劉攽(1023~1089)北宋史學家,劉敞之弟。字貢夫,一作貢父、贛父,號公非。臨江新喻(今江西新餘)人,一說江西樟樹人。慶曆進士,歷任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書舍人。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鑑》,充任副主編,負責漢史部分,著有《東漢刊誤》等。\r

《寄王宗傑》\r

劉攽\r

原文是:\r

謀拙材疏懶是真,豈堪為吏走風塵。已知富貴非吾望,欲以詩書老此身。\r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聞君高臥辭冠冕,多幸佯狂亦有鄰。\r

另外,為有喜歡格律詩詞的朋友附上:《寄王宗傑》格律簡體版共勉。

謀拙材疏懶是真,豈堪為吏走風塵。\r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r

已知富貴非吾望,欲以詩書老此身。\r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r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r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

聞君高臥辭冠冕,多幸佯狂亦有鄰。\r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r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這句話比喻:與其為了鬥米而卑躬屈膝?不如冷眼相看世俗,風輕雲淡,醉看人間。這其中既表達不願意再委曲求全,對俗世的不屑,又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汙,還有“歸隱田園等之意”。\r

字面解釋:為問,即借問與請問。折腰,低頭,彎腰。從,屈從,順從。鬥,舊時以典,古人月俸祿以(鬥)計量。整句意思:為了金錢、功名利祿難道去折腰?

“何如白眼看時人”中的何如,即如何,還想,或者。白眼,冷眼。看時人,看俗世的人。這句解釋:我以冷眼笑看當今俗世之人。

兩句話連一起的意思解釋:請問,與其低頭折腰屈從功名利祿,不如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冷眼笑看當今俗世之人。

當然,從這兩句中還可引申為其他的意思,這就是古代(當時)士大夫的氣概或者叫氣質。不肯為了向別人借鬥米,而看人白眼。不為了求功名利祿,而去媚俗,無骨氣。

在這裡,用一句老祖宗傳世名言中“升米恩,鬥米仇”以警示。就是對一個人好是要把握好尺度的,只有適當的施與恩惠,才能使人心懷感激。因為一旦尺度沒把握好,過於的施與恩惠,只會給自己養出個仇人來。長久的施捨只會讓對方對你產生依賴,久而久之這份原本善意的舉動,只會被對方視為理所應當。一旦因某些原因得不到的恩惠,勢必會因此反目成仇,反而會說你欠他的。常言道:救急不救貧,對一個人善良是要有個度的,萬不可因此失彼。\r

結語,勸告世人,不為世俗所累,敢愛敢恨,直麵人生。與其為了鬥米去折腰求人,不如怡然自得看待當今時事與人。😄


一鳥


這句話的意思大致時候:試問自己要為了鬥米而卑躬屈膝嗎?恐怕還是像古人一樣,對不喜歡的人就白眼相看來得自在吧。表達自己不願意再委曲求全,有歸隱之意。

這裡面用了兩個典故。


不為五斗米折腰

《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說的是晉代名士陶淵明,

他為了養家餬口,在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督郵來巡查工作,名為檢查,實際是索要賄賂。他一到彭澤官舍,就派人去叫縣令。陶淵明本就對這些假借上司名義作威作福的人很是不滿,剛準備動身,下屬勸他說參見上官要穿官服。

這樣一來,陶淵明再也忍耐不了,長嘆一聲:“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完,就辭官掛印而去,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縣。

陶淵明從此歸隱田園,開一代山水田園詩風,成為隱士精神的象徵。


阮籍能作“青白眼”

白眼的典故則來自竹林七賢裡的阮籍。《世說新語》裡說阮籍能作“青白眼”:兩眼正視,露出虹膜,則為“青眼”,以看他尊敬的人;兩眼斜視,露出眼白,則為“白眼”,以看他不喜歡的人。

阮籍母親死時,其好友嵇康來慰問,阮籍給的就是“青眼”;而阮籍看不順眼的嵇康的哥哥嵇喜來弔唁時,阮籍就是給的“白眼”。


這兩句來自宋 劉攽《寄王宗傑》

謀拙材疏懶是真,豈堪為吏走風塵。已知富貴非吾望,欲以詩書老此身。
為問折腰從鬥米,何如白眼看時人。聞君高臥辭冠冕,多幸佯狂亦有鄰。

全詩的意思是:我才疏學淺大概還有點‘懶’,確實是不太適合當官做吏。福貴我已經不指望了,能陪伴詩書終老,就很好了。難道還要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嗎?不了,不了,我就學學先賢,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白眼。聽說你也辭官歸隱,高臥松雲了,這樣多好啊,可以為鄰作伴了。


作者其人

劉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學家。他較出名的,大概是輔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鑑》,擔任類似副主編的職務,負責漢代歷史。

在仕途上,由於他“為人疏雋,不修威儀,喜諧謔,數招怨悔,終不能改”,又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雖頗有才名,一生浮沉,做過曹州、兗州、亳州、蔡州等知州,最大做過中書舍人。


從這首詩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從古至今,隱逸總是在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尤其是在不得意的時候。人生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委屈求全,有時也是一種解脫。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心態好,就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