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這是悟空昱彤六月份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系列寫作的內容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但總感覺新的月份要有一篇提綱挈領式的開篇文章才行,這就好比故事情節總要有開頭一樣,因此六月份至今沒有發表文字。這兩天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要以什麼樣的內容開篇寫作呢?思來想去,我想到自己立志要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我們又身處在一個時間被無限切割的碎片化時代,那麼碎片化時代的我們該如何進行"碎片化學習"呢?索性六月份的寫作從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開始吧。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記得前不久看過王煜全老師的一個觀點:實際上,學習本身都是碎片化的。先從時間角度看,上學的時候,一學期分成20周,一門課程每週兩次課,總共累計學習時間每週兩小時。成人世界的學習時間分佈也一樣,平均一天十幾分鍾到半個小時,一週累計兩小時左右或者更多。從時間長度看沒有明顯區別。再從學習方式看,學生時代的學習也是通過書本和老師的講解,成人世界的學習也都是通過別人系統整理後再傳授給你。所以傳授方式上也沒有本質區別。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我十分贊同王煜全老師的觀點,其實我們的每一次學習不正是碎片化的嘛,無所謂時間是整塊的還是碎片化的。作為成人而言,我們面臨的學習不再單純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麼簡單,我們需要通過學習,獲取有用或無用的知識和技能來指導我們的實踐,進而引導我們的行為。無論這種學習形式是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還是向高人請教交流。我覺得終身學習者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將"碎片化學習"變得高效,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銀行評估一個合格借款人有兩個條件:一要有很強的還款意願;一要有很強的還款能力。回到學習這件事上,想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自然要有強烈的學習意願。而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終身學習者,則需要有高效的學習能力。高效的學習在我看來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自己當前工作或生活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同時,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勤加練習,有條件的話直接向名師求助。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人們做事的驅動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內部,興趣往往是很強的內部驅動,當然,也有虛榮心作祟;另一個是外部,往往是任務完成後的獎勵。成年人學習不需要培養興趣,應該用任務來驅動。你可能會說,我找不任務啊,其實任務到處是,生活中的任務驅動,工作中的職業強迫等都是我們每天面臨的任務。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學習務必從實際出發,否則一位好高騖遠,終將一事無成。

你可能試過學習一門語言,或者學習一項技能時,費了半天勁也沒有入門,那肯定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主義,一種是結構主義。自然主義是模仿式學習,遇到什麼學什麼,積少成多,以量取勝。學習完了就是自己的了,可以去運用。結構主義是學東西的時候更加註重結構、體系化。學習的目的一定是為了創造,是一種質變。其實,我目前的系列寫作正是在建立自己的一套知識結構和體系,終極目的也是為了創造,至於最終會創造出什麼不得而知。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需要關注的就是高效學習,避免無效學習,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自己的目標逐個拆分,針對細節進行反覆的練習。不要一開始便顧全大局。請記住,你所做的每一次努力和準備都不是無用的,正如我曾講過的"有意瞄準,無意擊發",厚積薄發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有了高效的學習方法後,怎麼能在碎片化時間裡更高效的去學習?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行碎片化的學習,最終的效果一定是要把這些碎片給鏈接起來。在一段時間內,你的頭腦中應該始終有一個課題,這些碎片不是滿地的落葉,你要有目的的去撿拾這些碎片,就算碎片化知識是樹葉,你也需要先有樹根、樹幹和樹枝才行,這就回到了我剛才所說到的結構主義,我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學而不思則罔",缺乏思考的學習恰恰把碎片知識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習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這才是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的終極目的。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最後,希望你我都能將自己鍛造成為一名合格的終身學習者,向每一位終身學習者致敬!

我所理解的“碎片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