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很多人會說《三國演義》太熟悉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故事早已爛熟於胸,以前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直到最近翻看《三國演義》這本書,突然意識到,以前只是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但是對《三國演義》這本書知之甚少。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一、三國故事歷史由來

《三國演義》取材於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曆史,從公元184年漢靈帝黃巾起義開始,一直續寫到公元280年,魏晉武帝太康元年,吳國滅亡,將近100年曆史。

漢靈帝死,少帝劉辯繼位,何進掌權,宦官殺死何進,袁紹又起兵殺宦官,董卓趕走袁紹,廢劉辯立漢獻帝劉協。

以袁紹為首17鎮諸侯以討伐董卓名義,先後割據一方,從鎮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曹操、劉備和孫堅在多次戰爭中一步步擴大勢力。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移駕幸許都”後,使用漢獻帝名義發號施令,經過十一年長期角逐,統一黃河流域,成為割據中原大軍閥,赤壁之戰之後,三國分立形成,此後三國之間又混戰七十二年後,全國一統。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二、《三國演義》長期創作過程

晉朝陳壽編寫了《三國志》,南朝裴松作注,而後東漢習鑿齒《漢晉春秋》、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都記載三國曆史。

三國的故事開始流傳,宋、元時代,三國人物由民間藝人帶上講臺,北宋出現專門“說三分”(即三國故事)的藝人,三國故事最早史話本是元初的《三分事略》。

目前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在上述史書、雜記、平話、戲曲基礎上寫成的。“據正史,採小說,證文詞,通好尚”。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羅貫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經歷社會大動亂,所寫小說受到當時思想侷限,推崇忠義,主張王道、仁政治理天下,並從根本上否定農民起義歷史作用。

清朝初年,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演義重新加以修訂,進一步突出蜀漢正統,對故事情節也做了改動,使得封建禮教觀念也更加濃厚。

由此《三國演義》的寫作演變是長期的集體創作,有民間藝人,封建文人,他們的政治、藝術觀點和創作意圖各有差別,也形成了《三國演義》複雜的思想內容。

所以《三國演義》不是簡單複述三國曆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而是一部經過藝術構思和加工的文學作品,這就是我們常聽的三國演義七實三虛的根源。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三、《三國演義》最終成本

《三國演義》為我國長篇歷史小說開篇之作。人民文學出版社,採用毛宗崗本為底本,在1953年出版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三國演義》整理本。

間雜文言和白話是《三國演義》的語言特色,保留大量書面語,還有部分章節摘抄史書原文,從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開場: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一百二十回回:薦杜預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尾,共計70萬字左右。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附錄三國演義最後古風詩: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金烏飛上天中央。

哀哉獻帝邵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廟堂。

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劫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

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

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佔一方。

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脅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

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關張願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

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後取川,霸業圖王在天府。

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託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

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

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

受禪臺前雲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

一部《三國演義》的真實創作過程,比電視劇還要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