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1】

2001年,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进程,成立县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以当时的医药管理局为主组建,时任县医药管理局局长兼药材公司经理的我,自然地担当起组建县药监局的任务,从此,从企业经营管理改行到行政部门管理,开始了人生一个重大跨越。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1999年郴州市成立了药品监督管理局之后,撤消了市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一个市医药总公司,当时,县局和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需接受市药监局和医药总公司的双重领导,市药监局对县医药局垂直行政领导,市医药总公司行使企业行业管理职责。那年四月份,改革开始启动,市医药总公司一纸文件免去了我县药材公司经理一职,随后,由县经济局党委免去了我公司党支书一职,市医药总公司任命原我的经理助理付金初担任公司经理职务。

我在保留县医药管理局局长一职的同时,已不便再插手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事务,于是在那时,度过了近半年最为轻松的好时光。刚好公司住宅楼已完工,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请来了装修队装修房屋,天天陪着装修工在现场,于当年装修完毕并于春节前搬入新居。

【2】

2001年9月份,市药监局左永玉局长一行来到汝城开成立县药监局协调会,会议在县庐阳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左永玉局长、县委副书记曹卫国、县政府副县长(忘姓名了)、县编办主任钟华、县卫生局局长何福长、县医药局局长宋春晖,还有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经济局等部门负责人。在这次会议上,按照上级定编十人名额,最后确定由县医药管理局三人,县卫生部门七人,组建汝城县药品监督管理局。

会议还算开得比较顺利,仅在确定具体人员时稍有一点不同意见,县卫生局力主推荐时任副局长何某调入任副局长,我倒考虑该同志年龄偏大,又带现职,难以管理,不如从卫生部门调入的人员中选拔一位年轻人任副局长,最后,会议采纳了我的意见,之后,也证实了当时我的考虑是正确的。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按照规定,领导班子配备一正两副,由我担任新组建的县药监局第一任局长和党组书记,副局长由我提名报市药监局批准任命,任命付小润、陈树娇(女)同志为副局长,内设机构两股一室,黎新军任办公室主任,黄高球(女)任市场监督股股长,邓子孝任稽查股股长,第一批人员还有何方波、谭莲萍(女)、曾凡红(女)、曾红星。按照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原则,十月份,市局在桂东县组织了公务员入门考试,所有人员全部通过考试。2004年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后,增设了食品安全股,由谭莲萍任股长,2006年黎新军调桂东县食药监局任副局长后,由曾凡红任办公室主任。之后,相继调入黄增、谷名光。至我2008年初我调离汝城局为止,一直是12人在坚持工作。


【3】

那时组建新的药监局,起步非常艰难,一无工作经费,二无办公场所,二无工作经验。就像一张白纸,一穷二白,一切都靠白手起家。那时,药监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人员工资由县里划拨到市财政,再由市里统一发放到人,这还不用担心,至多每年多跑几趟县财政局,争取核定略高一点和划拨速度尽快一点上划金额。但在开办经费和之后的办公经费就完全靠自己想办法。

当时按上级要求,医药局划转人员每人可从药材公司带资金五千作为开办经费,依靠这一万五千元资金购置办公用品,并以每年五千元房租租用了建设银行其中一层老办公楼作为局办公室办公,勉强安下了一个家。县卫生部门划转过来七人,职能、人员归并了,却没带来任何经费,甚至原县药检所一些检验仪器设备也拒绝移送我局,最后才由市局调剂,接受了苏仙区药检所的所有仪器设备,才弥补了这个空白。没有下乡执法车辆,我便将原县医药局一部旧的小车带了过来,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原县医药局在之前几年的医药市场管理中,有两万多元的罚没收入也带了过来,由于没有及时上交财政,被人举报,也被县纪委收缴走了两万。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4】

2001年10月25日,汝城县药品监管理局正式成立了。那天,在租用的局办公楼二楼一间大厅里,临时布置了一个会议室,在这里召开了县局成立座谈会。市药监局局长左永玉、县委副书记曹卫国、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出席了会议,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公安、检察、法院、财政局、卫生局、经济局和经济口部分兄弟单位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共四十多人参加了座谈会。在热烈的鼓乐声中,左永玉和曹卫国共同为新成立的县药监局揭牌。由于是租用的县建行老办公楼,与建行共用一个院子,我局的牌子挂在大门旁,后建行不同意,只允许挂个小方牌在大门口,竖式大牌之后移挂至办公楼梯梯门口。

2002年10月,全省第一次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省局为第一批县局配备了一辆执法车,其中我局配备了一辆。会议结束后,我与何方波两人把新车开回了汝城,随后,以三千元淘汰了那辆车号为80052的药材公司带来的旧车,从此,有了第一辆执法车,这辆车,一直伴随我,直到2008年初调离汝城局。

到了2002年11月,省局拨款40万元,通过县产权产易中心的拍卖,以4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改制后的原县木材公司九塘江边的一幢办公楼,共6层约一千多平方米。2002年,是汝城药监工作的开局之年,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年完成罚没收入26万多元。那时候,各部门工作经费都靠自己创收,收费、罚款是创收的主要手段,上交财政后再返回,返还比例有高有低,部门领导运作能力强和与财政关系好的则返还比例高些,反之,就低些。如政法部门按100%返还,其他部门70~80不等,我局的罚没收入上缴市财政后返给市局,市局扣除10%之后按约70%再返给我局。那年,扣除人员经费和办公费用后尚节约十多万元,于是再耗资十余万元将购置的办公楼进行了外装修翻新和一至四楼的内部装修,并添置了部份办公用品,为每个办公室和会议室安装了空调,并于2003年春节后搬入新址办公。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5】

药监局成立之后,《药品管理法》随即进行了修订,药监部门的职责在扩大,最初,主要执行的法律法规是《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和使用实施全方位监管,之后,增加了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监管职责。2004年9月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管职责不变外,新增了“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织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三项职责。之前,自上而下成立了国务院、省、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我县也于2004年7月2日成立了汝城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县政府副县长曹为民任主任,副县长胡强任副主任,成员单位有县法制办、经贸局、食药监局、公安局、监察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农业局、畜牧局、教育局、市管中心、商业行管办、卫监所、蔬菜办,办公室设在食药监局,由我兼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负责食安委的日常工作和食品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2006年,调整是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我担任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一个常设机构,自成立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食品安全立法以后,《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食药监部门增加负责对餐饮业进行监督管理职责,这是我已经退休之后的事了。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6】

药监局成立之初,由于人员少,管理相对人多,全县23个乡镇,308个村,400多家县、乡、村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30多家零售药店,以及数量不详的无证经营诊所,因此,全局10位干部职工分为三个组,由我和两位副局长分别各带一个组,每组三个人,划分责任区域,对全县的药品管理相对人实行责任制包干。只有一部车,各组轮流下乡检查,按照那时要求检查覆盖率100%的规定,每个干部职工外出检查时间都在200天以上。那时,尽管困难很多,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但我们不辞劳苦,以高昂的工作态度和信心,监管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毫无怨言。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查处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取缔非法经营,执法收入逐年增加,从2002年收入26万多,2003年35万多,2004年42万多,2005年48万多,到2006年以后达到50多万。罚没收入尽管没有下达指标任务,但每年市局对县局的工作考核仍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7】

那时,三个组的责任区域每年都会互相调整,一是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熟悉全县的基本情况,二是迴避在上年度因检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矛盾。因此,我带着一个组,基本上走遍全县的山山水水,乡镇山村。为了深入到最基层的村卫生室开展检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时,汝城的公路状况特别差,县乡公路很多是砂石路面,通村公路更是泥浆路面,坑坑洼洼,最远的乡镇盈洞乡离县城七十多公里,戏称“汝城的西藏”,乡政府到村很少有公路,需步行一、二个小时,我们每年对盈洞、文明偏远地区实施检查时,为减少来往耗时和节约汽车费用,我们连续五、天住在乡里的小客栈里,天亮而出,日息而归,直到每一个管理相对人检查完毕才打道回城。

2002年12月的一天,接到一个举报电话,说暖水圩场有一个卖假药的,于是,我即召集人员,带队下乡查处,在车辆即将到达暖水圩,路过一个村庄时,为躲过一个横跨马路的行人,汽车冲出路面,翻倒在路旁一个高坡下。同车四人均不同程度地受伤,救护车把我们送到县人民医院,我伤势最重,八处骨折,其中锁骨粉碎性骨折,后肋骨骨折4根,前肋骨骨折3根,司机内脏破裂,被割去了一块脾,一位副局长和办公室主任盆骨骨裂。当我躺在医院的手术床上,经过二个多小时,手术医师用钢丝把一块块破碎的骨头捆在一起,周身的剧烈痛疼,抬回病房时,近乎虚脱。在那十几天里,躺在病床上,只能仰睡,不能侧睡,更不能翻身,也不能久坐,真是度日如年。医师说,骨折愈合后可去把钢丝取掉,但我不想再受一次痛,一直未去取,那钢丝将永远留在了我的身体里。经过十多天的住院治疗,因正在装修办公楼需工程质量监督,伤未完全康复,我便出院了。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8】

在担任县食药监局局长6年期间,最有特色的工作主要有两块,也多次得到了省、市局领导的表扬和肯定。一是工作真抓实干,扎扎实实;二是工作敢于探索创新。本人有个工作习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既要出工作方案,之后布置工作,再狠抓落实,直到见到效果。在药品监管中,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入村串户,亲手检查药品质量,亲自眷写法律文书,亲自帮村生室清理药柜,整理药品。在局务管理中,亲自起草制定规章制度,亲自拟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亲自撰写先进事迹发言材料和年度工作总结,那时,在我手下工作的办公室主任在写材料这方面还是比较轻松的。

至于在工作探索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了全市的前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很多工作我们都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出一系列工作机制。如开展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没;村卫生室规范药房建设。在食品安全行使三大职责中,更是以一系列眼花瞭乱的举措,在全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树立起了一面显目的旗帜。在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后,在几位任食安委主任的副县长曹为民、胡强、李长清的大力支持下,制定了成员单位工作协调办法,明确了工作责任制,建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例会制度、事项交办制度、督办制度、食品安全综合考核制度、食品安全责任状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开展了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对学校食堂和大型超市督促建立了农药残留检验制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网络,聘任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和信息员。


【9】

为向全市推介汝城的经验,2005年4月和2007年3月,市食药监局两次在汝城召开全市食药监工作现场会,市局全体领导和科室所队负责人、各县市区局局长,以及省食药监局分管领导朱桂竹、食品处处长宋执光参加了会议。建局之初,我曾说过,一年打基础,二年埋头干,三年见成效。果然不负所愿,经过自己及全体干部职工们的共同努力,荣誉接蹱而来。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评为全省食药监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并连续三年登上主席台,在那有副省长、各市州分管副市长、省相关厅局分管副厅局长、省食药监局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全省各市县食药监局局长参会的全省食药监管理工作会上,做先进典型发言。郴州市从2005年开始对开展食品安全考核以后,我县也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进集体。

本人也于2003年被省局“嘉奖”表彰,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被省局“记三等功”表彰,2005年和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郴州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10】

由于时间久远,很多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还好,找到了一份2005年6月我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和2007年4月全市汝城现场会上的发言材料,这也是我第一次登上全省性会议主席台,面对严肃庄重的会场和座无虚席的各级领导,在那种场合作发言心情还是非常紧张的,发言完毕回到座位,满头大汗,心跳加快,像完成了一场非常重大的任务。

2007年1月,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全省食药监管工作会议,在这次长沙芙蓉宾馆召开的会议上,全省仅有三人上台做典型发言,其中就有我,会议中途休息时,省食药监局第一副局长李建飞特意找到我,当做市局左永玉局长的面,对我说:你是全省最优秀的县局局长之一,为全省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经验,希望再接再励,取得更大的成绩。正如原市食药监局副局长谷华光同志在为我《杂味五陈》一书写的序中写道:“……他在县食品药品监管理局局长这个位置上,干得都是全市最优秀的,在全省也是名气很大的。”

至于所述的两篇发言材料,内容丰富、真实,但由于篇幅较长,不在此引用原文,故将其中2007年4月汝城现场会的一篇拍照后收录入本文并置于文尾,作为对那些年所做工作的一个总结和一份留念。

一位局长的回忆:我在食药监的日子

【11】

2008年初,根据工作需要,市局调整我的工作,调到市食药监局市场监督科工作,调整的原因我在之前《听游伴讲故事,那29天噩梦》一文中有详细记述,该文除了人物是代用名以外,其情节、时间、地点都是我的亲身经历,绝无半点虚构。我调郴州市局后,市局郭运城科长与我对调到汝城县局任局长。

2008年初,郴州遭遇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雪灾,那年,我刚好在深圳女儿家过春节,接到市局领导通知,初八正式上班,于是,初五从深圳赶回汝城,收拾好行李后,于初七由朋友开车送到郴州,暂住妹妹家。赴郴路上,因汝城至郴州的省道大雪封路,只好绕道从热水、三江口、仁化、韶关经高速公路到达郴州,一路上,冰天雪地,树木倒伏,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我的心也像这天气一样冰凉透彻。从此,我便告别了我那些相处友好的同事和熟悉的工作环境,结束了6年的汝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和党组书记一职的生涯,开始了一个新的岗位但并不陌生的工作。

至于汝城县食药监局的结局,郭运城接任局长一年后,调回郴州市局任人事科长,由副局长陈树娇接任局长,三年后,陈树娇调县商务局任局长后,由郭优球接任局长。再之后,机构改革,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合并,成立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再后来,改名为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光易逝,岁月如梭,已过去十多年了。回首过去,想起那些年艰苦、快乐,让人充满希望的日子,仍让人感概万千,回味无穷。因为那是一段做了工作,工作做出了成绩,能得到上级和群众肯定赞誉,能工作在一个开明、智慧和关心下属的上级领导之下,那怕工作任劳任怨,也能心情舒畅。在这六年的政治生命中,是我人生的巅峰,是我人生出成绩最多的一个阶段,因此,写成此文,权作为一篇回忆录,真实纪录那段历程,在人生长河里留下一朵浪花,一片涟漪,尽管不是那么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但我曾经为事业奋斗过、为工作拼搏过,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呕心沥血,流过汗,落过泪,受过伤,尽过力,无悔于此生,无愧于那个时代。(宋春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