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小札一六一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小札一六一

呦呦鹿鳴1,食野之苹2。我有嘉賓,鼓瑟吹笙3。吹笙鼓簧4,承筐是將5。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6。我有嘉賓,德音孔昭7。視民不恌8,君子是則是效9。我有旨酒10,嘉賓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2。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13。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14。

譯:

鹿群呦呦鳴,野外食艾蒿。我有貴賓客,鼓瑟歡吹笙。吹笙振簧片,捧筐獻禮品。承蒙眾關照,指明我大道。

鹿群呦呦鳴,野外食青蒿。我有貴賓客,德音傳名聲。對民情深厚,君子共效仿。我有醇美酒,宴慶共歡聚。

鹿群呦呦鳴,野外食芩草。我有貴賓客,瑟琴奏和音。瑟琴奏和音,和諧展歡顏。我有醇美酒,安樂嘉賓心。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小札一六一

詩經

注:1.呦呦:(yōu音優)鹿鳴聲。2.蘋:俗稱艾蒿,有香氣。

3.瑟:絃樂器,似琴,二十五根弦。笙:管樂器,一般用十三根長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

4.簧:笙中簧片。

5.承筐:奉上禮品。將:敬奉。6.蒿:青蒿,香蒿,有香氣。

7.德音:德言。孔:甚,很。昭:明也。

8.恌:(tiāo)古同“佻”,輕薄,輕佻。

9.則:法則、規則。效:仿效。10.旨酒:美酒。

11.式燕:定式之宴。敖:同“遨”,遊樂。

12.芩:(qín音芹)蒿類植物。

13.湛:(zhàn音戰)深、厚。14.燕樂:安樂。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小札一六一

詩經裡

議:本詩開始已經上升到了“小雅”詩集,“小雅”共74篇,另有6篇有名無內容,均在小雅裡,分7章完成,也可以這樣說,小雅代表著士大夫與貴族對周朝不同時代的吟唱。本詩是首章首詩。那麼,“小雅”是何人所作?是士大夫或者貴族所作。用來幹什麼的?是用來諸侯國在進獻禮物時,招待他國諸侯或使臣及貴賓的,叫享禮。當然,還有本國其它祭禮或者歡慶之日所用。因為古代士一級就有二佾之享受,也可以用小雅。

既然是士大夫、貴族所作,那麼,其所處位置是中層,當然有其立場問題的存在,站在什麼角度,說出的話就會不一樣。

本詩是採用疊章式的反覆詠歎,以鹿鳴起興,鹿本身便是和善之物。鹿鳴也指科舉之盛事,逐鹿中原之“鹿”是政權或帝位的象徵,追逐的是權與位,當然這是題外話。

筆者總是願意,以同時代或者相近時代所解內容為準:一則因為後人解的太過離題與牽強附會;二則相近時代有專門解釋,並得以流傳,而且他們的眼光是非常之長遠,當然應該以他們為準。如果按照字詞句的理解,寫得時候是暢快,速度也快,但是起不到傳承的作用,傳承應以義理傳承為上,否則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對不起原著。

本詩先看歷史資料,以經解經,祈求不離本意。《左傳·襄公四年》之事:魯國大夫穆叔即叔孫豹出使晉國,向晉國正卿知武子報告情況,晉悼公用享禮招待。席前樂器奏《肆夏》三曲沒有拜。樂工歌唱《文王》三曲又沒有拜。歌唱《鹿鳴》三曲後,穆叔恭敬三拜。事後五朝元老晉國大夫韓獻子派禮官子員去詢問原因,穆叔說了:《三夏》是天子用來招待諸侯領袖的,諸侯領袖也是四方之長,我不敢聽到,多麼委婉的提醒啊。《文王》是招待各諸侯國國君時的禮節之用,文王本身也是諸侯,我不敢參與,表明不敢僭越,只是使臣。《鹿鳴》是侯國君主嘉獎寡君的,說自己的君主是“寡君”,既是卑謙,也是事實,並與身份相符,所以怎敢不拜?這些都是外交辭令。

讀到這裡,真的會汗出如漿,想想晉是大國,五朝元老人前何等尊貴,讓禮官去詢問禮義之事,“禮樂崩壞”可不是一句虛言,連這種禮義都不能明白,或者說,從來沒有見識過更貼切些,這個“霸”字啊,沒有一點形,卻是入木三分。這個穆叔就是留傳下“三不朽”大道之言的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本詩首章以禮義相待;二章以讚美善德;三章以和諧為樂,此曲不登雅樂之堂,又誰詩可登?賢者得善而再拜。

戊戌年七月廿四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小札一六一

鹿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