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朝建立之時,鄧禹功績並不好為何位列功臣之首?

源稚生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二十八將並沒有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排名。

漢明帝追思光武帝劉秀,就把和劉秀一起打天下的二十八個功勞特別大的將軍畫像放在南宮雲臺。並沒有做什麼排名。


明面上沒有排名,但是記載的時候總得有個先來後到吧,所以就有了雲臺二十八將的排名。

要論戰功,排名前十位的都差不多,劉秀平天下打了那麼多仗,每位將軍都有自己不可磨滅的貢獻。要論名望,恐怕沒人能超過馮異和馬援。但是伏波將軍馬援因為和漢明帝有親,所以避嫌沒入雲臺二十八將之列。大樹將軍馮異是一個你可以絕對放心把後背交給他的人,鄧禹經略關中無果,還是馮異替他收的場,但是因為馮異早逝,也只排第七位。




那為什麼鄧禹能被安排到第一位呢?

首先,鄧禹和劉秀關係不一般,劉秀早在京師學習時就和鄧禹相識,並且關係莫逆。劉玄繼位後,多少人都推薦鄧禹去劉玄那當官,但是鄧禹死活就是不去。一聽說劉秀在河北打拼,馬上就去投奔劉秀了。守仁君認為,一來鄧禹這人有眼光,知道劉玄不成事。二來當年的友誼鄧禹也是沒有忘記的。

其次,鄧禹在劉秀事業剛起步時投奔劉秀,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級人物了。雖然當時劉秀身邊早就有以吳漢,耿弇為首的上谷,漁陽突騎。但是上谷,漁陽兩地突騎並不能算是劉秀的嫡系軍隊,他們是吳漢,耿弇從北地帶出來的,他們聽從的是吳漢等人的命令,因為吳漢等人聽劉秀,他們才可以被劉秀驅使。劉秀雖然手握精銳,實則是孤家寡人。但是鄧禹到來後,很快就給劉秀招募了數千人的嫡系隊伍,這幫人才是劉秀的底氣。


其三,鄧禹在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擔任的一直是劉秀的智囊, 他給劉秀提了幾條很寶貴的建議,非常具有戰略眼光,可以說是劉秀的指路明燈了,其重要性,不亞於高祖之張良,昭烈之諸葛。後來劉秀放鄧禹自領一軍去經略關中,雖然鄧禹給搞砸了,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鄧禹在劉秀心目中的位置。

其四,鄧禹不光和劉秀關係好,他和劉秀兒子的關係也不一般。劉莊繼位後,那麼多元勳,為什麼偏偏讓鄧禹當太傅,對鄧禹還非常尊敬,鄧禹病重時幾次去照看。要知道雲臺二十八將可是劉莊搞的。他對鄧禹這種態度,不得不讓人在排名時好好考慮一下。

最後,官職問題,雲臺二十八將座次雖然不是嚴格按照官職大小排的,但是絕對受其影響,鄧禹當時官拜太傅,雖然是虛銜。但是可是實打實的正一品官,其地位之高,無人能出其右。


守仁看劇


鄧禹,字仲華,是東漢初期的人物,他和劉秀的關係很好,鄧禹追隨劉秀之後,為劉秀建立東漢立下汗馬功勞,雖然他也曾幾次交戰失利,但並沒有影響到他整體的功績,而且還是受到劉秀的恩寵和信任。



在劉秀登基為帝后,鄧禹被封為大司徒,爵位為高密侯,鄧禹去世後,諡號為元侯。同時鄧禹在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中位列首位。

那鄧禹為什麼能位列功臣之首呢?

首先,鄧禹雖然曾有幾次交戰失利的現象,但卻沒影響到他在劉秀建立東漢過程中立下的功勞。

而鄧禹之功除了軍功外,還有就是治理之功,就如西漢開國功臣蕭何一樣,蕭何雖然衝鋒陷陣、帶兵打仗很少,但蕭何善於治理、安撫百姓,他給劉邦治理的大後方,是劉邦非常堅實的後盾力量。因此在楚漢相爭時,劉邦雖屢敗於項羽,但劉邦卻能很快東山再起,這主要是蕭何之功。而鄧禹不僅有軍功(雖然他有過交戰失利的情況,但卻不能否定他的軍事能),而且還善於安撫百姓。

鄧禹提出的招賢納士、安撫百姓、救百姓於危難的策略深受劉秀的認可,再則劉秀也把鄧禹比如蕭何,可見鄧禹的地位和功績,不是一般將軍以一戰一城之功所比的。

其次,鄧禹知人,在開始的時候,更始帝登基,當時很多人建議鄧禹去更始帝那裡效力,但鄧禹認為更始政權不能成事,最終鄧禹反而投向了當時勢力還不是很大的劉秀。因為他看出劉秀的能力,絕非更始帝所能比的。可見鄧禹知人的能力。

在當時劉秀賬下的將領任用情況,劉秀也經常會詢問於鄧禹,而鄧禹推薦的人才,都是名副其實有能力之人。因此劉秀認為鄧禹知人。更加受到劉秀的器重。他也舉薦了不少人才。

最後,鄧禹在劉秀建立東漢的過程中功勞很高,他不僅是一個將軍,而且還很有智謀,他也曾為劉秀出謀劃策,和劉秀一起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里之外。

因此鄧禹不僅被劉秀比作蕭何,又有點像張良,雖然在打仗上他有過失利,但勝敗乃兵家常事,因此並不影響到他軍事方面的成就。


所以,鄧禹能為東漢開國功臣之首,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一位。同時在後來的唐朝追封的古代六十四名將、宋朝設的古代七十二名將和明朝設的古時功臣三十七人都有鄧禹,可見鄧禹在後世中的地位。


中孚鑑


鄧禹的地位,是因為他與光武帝關係非同一般,他是劉秀的知己、心腹,情如兄弟。

昆陽之戰後,由綠林軍把持的更始政權害死劉秀的哥哥劉縯,劉秀也被閒置。直到王莽滅亡後,劉秀才被外放去鎮撫河北。

鄧禹是劉秀的粉絲,騎著馬追到鄴縣,追上了劉秀。劉秀問鄧禹:“你大老遠跑來幹什麼呢?難不成你想當官,想當官我也不能擅自任用你啊。”鄧禹笑道:“我並不是想當官。”劉秀頗為不解,又問道:“要是你不想當官,那你想做什麼?”作為南陽人,誰人不知道劉縯、劉秀兩兄弟的傳奇故事呢?鄧禹答道:“我只希望你的威德加於四海,鄧禹自當效微薄之力,能留下功名於竹帛史冊。”

兩人秉燭夜談。鄧禹把心裡話掏出來說,他分析道:“更始帝不過是平常之才,諸將也是平庸之輩,他們的志向就是撈取財物。如今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分崩離析。公有赫赫之功,向為天下人所折服,不如廣攬英雄,收攏人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的才能,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鄧禹這番話,說到劉秀的心窩裡了。從此之後,劉秀將鄧禹視為知己、心腹。

劉秀謀求在河北發展時,突然爆發了王郎稱帝的事件。王郎政權通緝捉拿劉秀,劉秀與鄧禹等人開始亡命天涯。在許多危險關頭,都是鄧禹豁出命相保。比如出逃薊縣時,城門已經關閉了,鄧禹、馮異拿著刀斧,硬是砸開城門,劉秀這才得以脫身。

劉秀對鄧禹非常器重,在稱帝之前,他就派鄧禹為前將軍,領兵兩萬西進,窺視關中。

更始政府派大將軍樊參率數萬人馬渡過黃河,進攻鄧禹。敵眾我寡,鄧禹臨危不亂,從容應戰,在解縣南郊與樊參展開大戰。更始軍隊遭到迎頭痛擊,大將軍樊參在戰鬥中被擊斃,更始軍隊再次一敗塗地。氣急敗壞的更始政府集結十餘萬軍隊,在綠林軍首領王匡、成丹的率領下,惡狠狠地殺向鄧禹,希望以此一役消滅這支窺視關中的劉秀兵團。

王匡下令對鄧禹的兵營發動進攻。鄧禹知道王匡恃著人多勢眾,必定會前來破營,故而早早選定了有利地形,將精兵埋伏於兩側。王匡的十萬大軍逼近鄧禹營地,可是卻遲遲沒見鄧禹出兵迎戰,他傲慢地認為對手已經嚇破膽了。在更始軍隊接近營壘時,只聽得戰鼓聲擂響,埋伏在兩側的伏兵突然殺出,憑藉有利地形,果斷地向更始軍隊發起反攻。以少戰多,鄧禹劍走偏鋒,以奇兵制勝。此役更始兵團大敗,王匡麾下大將劉均、楊寶等人均被鄧禹軍所殺,王匡落荒而逃。

此時距劉秀登基稱帝正好五天,鄧禹以一場輝煌的勝利向光武帝送上一份厚禮。喜訊傳來後,光武帝劉秀非常高興,他把鄧禹提拔為東漢政府的大司徒,位列三公,以褒揚其非凡勳績。

由此可見,在光武帝登基時,鄧禹就位列三公,地位超乎他人之上。在後來的戰爭歲月中,鄧禹的軍事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並沒有改變他在光武帝劉秀心中的份量。

在光武帝一統中國後,鄧禹知道光武帝要偃武修文,他很知趣,主動交出兵權,回家研究儒學經典。後來耿弇等人也效法,交出“大將軍”印,其他武將也紛紛交出兵權。不過,光武帝十分信任鄧禹,列侯之中,除鄧禹、李通、賈復等人得以參議國家大事外,其作功臣皆不用。

漢明帝時,繪中興功臣二十八人畫像於南宮雲臺,號稱“雲臺二十八將”,這些是對東漢開國功勳最著的功臣。其中名列首位的,便是鄧禹。

順便提一下,鄧禹的兒子鄧訓,是東漢時期的名將,最有能力的護羌校尉,去世後被當作保護神立祠供養。鄧訓的女兒,即鄧禹的孫女,便是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鄧綏,即鄧太后,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