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午夜之子》这本书,是在翻看布克奖的获奖作品时看到的。这本书于1981年推出后即夺得当年的布克奖,在1993年获得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设立的“特别布克奖”。2008年,这本书又获得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

既然是40年最佳,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非要找来读读不可了。

《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读完之后,我不禁掩卷慨叹,这确实是一部宏篇史诗巨著。如果写读书笔记,该从何处入手呢?

还是先简单概述一下故事情节。“午夜之子”指的是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这一天零时至一时,印度全境出生的一千零一个婴儿,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存活下来,这些孩子就是“午夜之子”。

这些孩子都具备不同的特异功能,比如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能让每个见到她们的男人不顾一切的爱上她们。有的能够跨到镜子里去,有的能随意改变身体小,有的能随意改变性别,有的能用手治病,有的能吃金属,有的能穿越时间……等等。

她们出生时间离午夜越近,法力就越大。这其中两个离零时最近的,便是在孟买诞生的两个婴儿,一个是本书的主人公萨里姆•西奈,另一个名叫湿婆。萨里姆其实是一个英国人同杂耍艺人的妻子私通所生,湿婆的父母是孟买的一对穆斯林富商夫妇。但是,护士在他们出生时进行了调包。于是英印混血的婴儿便成为穆斯林富商的儿子。而这对夫妇真正的儿子却跟着杂耍艺人,过着贫困的生活。

本书讲述的,就是从萨利姆的外公开始的,整个家族跨越62年的宏篇故事。

《午夜之子》可读性极强,但也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1、印度历史的复杂性

《午夜之子》讲述的是一段横跨62年历史的鸿篇巨著,将个人家族命运与国家历史相结合,个人行为经历融入在历史进程中,其中蕴含的素材极其丰富。它以重大历史政治事件为背景,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到印度独立前的宗教冲突、印巴分治、中印边界冲突、巴基斯坦政变、孟加拉战争、英迪•甘地的铁腕统治等,都成为故事发生的背景,甚至是主人公萨利姆直接推动的历史。历史事件与主角的经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故事覆盖的地域包括克什米尔、德里、孟买、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地。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印度次大陆的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经历了从殖民地到独立国家的转变。

如果我们不了解印度次大陆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很难理解主人公及他的整个家族的历史选择和命运走向。

《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作者鲁西迪本人正是在印度建国的那年出生的,他比他的午夜之子要早了两个月(6月19日)。14岁时,他被送到英国读书,后继续在英国剑桥大学求学,毕业后一直在英国工作。因此他本人可说即是一个局内人,又是一个旁观者,能够以既客观又不失民族情感的角度,去观察和感知这段历史。

2、印度文化的多元性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被英国人统治之前,在印度次大陆上,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印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以语言为例,印度据称存在800种不同的语言,官方语言也多达23种。不同的地方语言之间,不仅发音全然不同,文字也自成一体。印度南北方的差异就像异国一样,语言不通。

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社会,宗教对生活在印度次大陆的人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印度教中神话传说的丰富令我们难以想象,正如鲁西迪在小说中所说的,印度教中的神灵就有三亿三千万个,其中一些主神都有各各样的化身。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书中主人公就是伊斯兰教家庭,有大量篇幅描写穆斯林的风俗。

《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更重要的是,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将近200年,现代印度文化中又杂糅了西方的文化。因此,想要真正地去认识印度,就永远无法用一元论的观点去分析印度或者印度人,因为他们永远是复杂而多样的。这也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包容性,如同书中描写的孟买,这座城市由殖民者建立,“是这座城市,它像只吸血的蜥蜴一样伏在炎热的夏日里。我们的孟买,它形状像一只手,但它其实是一个嘴巴,老是张开着,老是饿得要命,老是吞食从印度其他地方来的食物和有才能的人’’。

鲁西迪出生在印度,但却在英国接受教育。他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却从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视为伊斯兰教的“逆子”。在文化上,他始终处于一种“边缘”的地位,扮演着西方与东方文化之间的“混杂糅合”的作用。这样的身份使他能够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从而在他的作品中展示出多元融合的文化元素。

3、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

魔幻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1925年,德国文艺评论家弗朗茨·罗用于评论后期表现派绘画,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最知名的作品,本书中大量的奇幻故事、午夜之子们超能力以及一个家庭灾难性的灭亡等,都有《百年孤独》的印记。

魔幻现实主义对于本书来说是非常合适的表现形式。古代印度本身就有丰富的神话史诗传统,在印度的传统观念上,历史与神话、传说、寓言本身就是混杂的,《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多》不仅是文学,也是印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鲁西迪杂糅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实形式,把神话、寓言、通俗文化、社会现实和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出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

书中多次提到印度神话,“湿婆”是著名的神话人物,萨利姆的妻子女巫婆婆帝就是神话中湿婆的妻子;小说第一句“话说有一天”是神话式的开头;以萨里姆为首的午夜之子们的各种超能力,可称为“幻想寓言”。书中的多个物件和概念,也都有其独特的隐喻,如床单、痰盂、多头妖怪、蛇梯棋、引流和荒漠等,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解读这些隐喻。

《午夜之子》1:多元杂糅的鲁西迪

魔幻现实主义的崛起,原本是拉丁美洲人民觉醒的表现。本书中,鲁西迪通过借助怪诞的魔幻行为,揭露出印度这片土地上,不同时期不同政府的各种丑恶、龌龊、肮脏与卑鄙的行为。既有对英殖民政府暴行的控诉,也有对后殖民印度政府的质疑。

鲁西迪并不为讨好任何一方而写作,他的目的是要把历史“破碎化”。这些碎片是这片大陆上各个历史时期的细节层面的描写,上到政府最高领导人的政策决定,下到普通民众的底层生活。这些描写生动、真实的表现了社会现实。在碎片化的历史中,任何一个虚假的、不实的历史话语都将无所遁形。

下一讲,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节选个别章节,深入了解主人公的经历,重新解构历史、焕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