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危害大!了解发病原因,综合防控很关键

小麦赤霉病属于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为烂麦头、红麦头。我们所说的赤霉,就是说霉层是红色的,这是危害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最近几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不断升级,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小麦赤霉病危害大!了解发病原因,综合防控很关键


主要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苗期主要出现苗枯和茎基腐,一般有种子带菌的,会造成苗枯;土壤带菌的,会形成茎基腐。种子带菌是麦粒发芽后,芽部变褐色,然后根冠随之腐烂,危害严重时,容易导致麦秆脆弱,甚至全株死亡。抽穗期造成穗腐或秆腐,主要发生在小麦扬花期至乳熟期,刚开始是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纹,随后扩大到整个小穗,小穗枯死,病斑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上面产生黑色小颗粒。此病主要发生在穗下的1-2节,叶鞘上会出现水渍状褪绿斑,随后逐渐变为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斑。病情严重时,病部出现枯黄,有时不能正常抽穗或抽出枯黄穗,当环境潮湿时,病部上面布满粉红色霉层。

小麦赤霉病危害大!了解发病原因,综合防控很关键


发病原因

小麦赤霉病属于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赤霉病菌只能在小麦扬花期、灌浆期进行侵染,在小麦抽穗期到灌浆期,假如遇到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就可以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是上一年遗留下来的病麦穗、稻茬、玉米秸秆病上带的赤霉病子囊孢子。

小麦赤霉病危害大!了解发病原因,综合防控很关键


防治方法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量播种,整地深耕灭茬结合播后镇压,可以显著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培育壮苗健苗,植株健壮抗病力强。适期早播、早生快发避开扬花期遇雨等均能起到防病作用。

(2)肥水适量:我们要利用田间排水,控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消除涝、渍,防止盐碱化,控制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从而构建通风透光的小麦群体。

(3)化学防治:我们要采用石灰水浸种,用优质生石灰0.5公斤,溶在50公斤水中,滤去渣滓后浸泡麦种30公斤,要求水面高出种子10-15厘米,种子厚度不能超过60厘米,浸种以后不再用清水洗,摊开晾干后即可进行播种。在小麦的齐穗扬花初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进行防治,推荐药剂有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细雾喷施。根据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生育期早晚,间隔5-7天喷施第2次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喷药时要对准穗部。喷药后遇雨要趁停雨间隙补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